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必读(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必读(中旬刊)
健康必读(中旬刊)

李朝辉(执行)叶正芳(主任)

月刊

1672-3783

jkbd155@163.com

010-52880640,57117353,52880603

100876

北京市海淀区邮电大学155信箱

健康必读(中旬刊)/Journal Healthmust-Readmagaz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健康教育所主办,湖南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以科学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为办刊宗旨,力求及时准确的反映国内外医学领域的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护理学研究以及药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理论、新动态。现开设专家评述、生物科技、健康保健、临床研究、医药论坛、医学教学、学术交流、护理园地、医院管理、病例报告、经验荟萃、论著、综述等栏目,其内容涵盖医疗卫生系统的方方面面。本刊努力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继续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用医学的科学理论和临床技术指导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实践,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致力于全面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为医生评职、考核、晋级提供重要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七氟醚全凭吸入复合眶下神经阻滞在小儿唇裂整复术的临床研究

    王国茂刘茜芳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全凭吸入复合眶下神经阻滞在小儿唇裂整复术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6岁先天性唇裂修补术患儿52例,ASA I或II级,体重9~22kg,随机分成七氟醚复合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组(S组,n=26) 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M组,n=26),S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及维持,M组常规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停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S组明显短于M组(P<0.01);与诱导前基础值比较,插管前两组患儿MAP下降、HR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组较S组下降更明显(P<0.05);插管后5minM组MAP 降低,与诱导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有13例术中自主呼吸时,PetCO2高达55~60mmHg,手控呼吸或予SIMV模式,PetCO2降至40~45mmHg左右,与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苏醒时间S组明显短于M组(P<0.01);S组在麻醉状态下拔管,M组拔管时间为(15.3±2.5)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后M组有2例出现轻度喉痉挛,S组无喉痉挛及无术后躁动;M组拔管前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屏气或喉痉挛明显高于S组(P<0.01).结论:七氟醚全凭吸入复合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唇裂整复术安全、有效,苏醒快而完全,短时间内意识迅速恢复,气管导管拔除早,无术后躁动和嗜睡现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效果好,较全凭静脉麻醉有明显优势.

    七氟烷唇裂眶下神经苏醒

    小儿内科临床护理中深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

    邓云梅
    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内科临床护理中深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儿内科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护理中深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结果:对200例患儿留置针1-3天内患儿有109例,3-5天内患儿74例,超过5天患儿17例,有2例出现全身感染患者,感染率为1.0%.结论:深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安全性高,留置时间短,感染率低,值得在儿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深静脉留置针小儿内科临床护理

    简析一般药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李德华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及药品市场结构的多元化,药店管理也需要与之相适应,如何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成为推进我国药店行业发展的关键之一.笔者就药店管理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针对药品、人员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引起更多相关人士的思考,为解决药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发及有效的方法.

    药店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产科患者跌倒护理质量指标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林姗姗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患者跌倒护理质量指标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运用,旨在提高责任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产妇和家属的遵医行为,降低产妇跌倒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7月住院产妇作为对照组,2011年8月-2012年7月住院产妇作为实验组,比较2组产妇的跌倒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产妇跌倒护理质量指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责任护士对产妇跌倒安全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对责任护士防范跌倒宣教的依从性.结论:通过实施产科患者跌倒护理质量指标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责任护士和产妇及其家属减少与防范跌倒的参与管理意识,减少了产妇跌倒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产科跌倒护理质量指标持续质量改进

    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在喉显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孟立新
    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在喉显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78名进行喉显微手术的患者,并将其 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分别进行0.6g/kg右旋美托咪啶和10ml的脂肪乳安慰剂的的静脉注射,对A组患者进行0.5g/kg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全凭静脉麻醉,对B组患者进行1.0g/kg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在(T0)麻醉前、(T1)插管时、(T2)支撑喉镜置入时、(T3)拔管1分钟后和(T4)5分钟后的NE(去甲肾上腺素)、HR以及丙泊酚用量等情况进行测定与记录.结果:AB两组在TO、T3和T4三时刻相比,A组HR和MAP呈显著下降趋势,A组患者的血浆E与浓度、丙泊酚用药量都明显优于B组,两组患者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预注美托咪啶在喉显微手术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治疗咽喉疾病的效果非常好.

    喉显微手术全凭静脉麻醉右旋美托咪啶

    东南医院静脉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进展

    郝敏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所关注的问题及.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卢湾区东南医院住院及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各100人进行调查.结果:两组调查对象在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液时所关注的问题,相关知识获得途径,决定输液快慢因素的选择上无差异(P>0.05).结论:护士应重视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增进患者对护士的理解和配合,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增进患者健康.

    静脉输液健康教育整体护理

    8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分型及临床探讨

    李静
    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上结合之中的抗体(红细胞)在AIHA(即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症)病人中的免疫分型,进而为AIHA的临床医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09-26到2013-07-01,我院有80例AIHA者,其中,男23例,女57例,年龄:7岁到79岁.平均:42.17±3.59岁.通过免疫分型类的科技、溶血贫血类检测技术进行探讨.结果:AIHA者基本为青壮年,在青壮年中,女性占主流.常见的免疫类型:IgG+C3,无论是溶血度,还是贫血度,都比较严重.其次的免疫类型:IgG类型以及C3类型.结论:通过对免疫分型在AIHA者之中的分析,可以使病症的严重度得到估定,也可使临床医治能够有据可依.

    临床探讨AIHA免疫类型免疫分型

    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得心肌分化表型的研究

    何晓青林育辉黄淑玲戴文军...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共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CM)的诱导作用.方法: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基因大鼠的BMSCs与CM以 1∶40 共培养1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TnI、a-sarcomeric actinin和MEF-2C等心肌特异性蛋白.结果:在共培养条件下,部分GFP-BMSCs可表达一系列心肌表面标记物,如心肌特异性cTnI蛋白等.结论:共培养可诱导BMSCs获得有功能的心肌分化表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共培养分化

    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及成形疗效分析

    陈红陈海燕陈红燕丁菊芬...
    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以及成形疗效,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这一年内收治的施行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80例,在全麻的状况下对其采用二尖瓣成形术予以治疗,术后采用注水试验或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成形的效果进行评价.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成形效果:死亡病例6例,其余74例均存活;对存活中的70例进行为期1个月-8年的随访,我们发现术后2年、4年、8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98.6%(69例)、97.1%(68例)和90%(6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适合的成形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成形的效果.

    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特点成形

    预防接种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张国强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接种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接种安全.方法:通过对接种管理者、接种人员、接种服务对象以及接种环境进行分析调查,并采用查阅文献与问卷调查分析相结合,分析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现状,根据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保证安全注射的开展,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结果: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影响安全注射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接种人员安全注射意识淡薄、认识不足、职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范严格无菌操作;疫苗的管理保存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影响了疫苗接种的质量;疫苗接种操作不规范,免疫程序不能熟练掌握,接种时家长的管理和教育也存在很多纰漏,干扰正常接种工作的有序进行;此外对一次性的注射器材的回收处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医护人员以及接种对象时有被扎伤的情况出现;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只有 35.00%(21/60) 的医生掌握了规范的注射操作;剩余的 65.00%的医生存在各种不正确操作.调查结果与医生的性别、职称、年龄以及医生的收入差异无显著性差异,而与居民的年收入有显著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认识水平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结论: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应当从安全接种入手,在基层接种点做好基层防疫人员的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知识培训,通过对接种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安全接种的意识,加强规范操作意识,加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安全接种的认识,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对提高我国卫生服务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