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前沿
健康前沿

月刊

健康前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

    范玉玲
    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肛肠病术后便秘的治疗有效率,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本人的临床经验,阐述了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病机及辨证分型,基于此,主要从热秘、冷秘、气秘、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等方面出发,归纳了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方法,证实了各项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

    肛肠病术后便秘中医辨治

    中药煮散剂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病疗效观察

    王文亮
    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药煮散剂临床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小儿急性咳嗽患者164例,均等随机划分为临床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临床观察组增加中药煮散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痊愈康复时间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观察组的患者体征改善时间、痊愈康复时间明显比治疗对照组所用时间短,而治疗总有效率临床观察组(96。34%)比治疗对照组(81。71%)高出14。63个百分点。结论:在小儿急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煮散剂,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生命体征、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药煮散剂小儿急性咳嗽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要点研究

    陈丽萍邢琴玉梁桂英
    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对症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止血时间以及出院后再出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对症护理

    分析微生态调节剂在肝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姚蕊
    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基因测序的不断更新和有效应用,在软件分析技术改进的过程中,进行的是快捷、准确性等评估。人体维生素组计划的应用是关键,考虑到肠道细菌基因检测方式等,在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基因分析中,阐述了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以及肝脏疾病进展关系。本次研究中以微生态调节剂为基础,对并发症的治疗的作用分析。

    微生态调节剂并发症作用分析

    高剂量放疗联合化疗对Ⅱ~Ⅲ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

    沈学敏王丽华汪蕊李昀...
    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化疗(IMRT—TP)与单纯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入组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70例Ⅱ~Ⅲ期食管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MRT组(85例)和IMRT。TP组(8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6Mv-x线全程实施调强放疗,IMRT-TP组放疗剂量为60Gy/30次,IMRT组放疗剂量为66Gy/30次,IMRT-TP组同步进行2个周期TP方案(多西他赛加顺铂)化疗。结果:IMRT。TP组有10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最终IMRT-TP组人组75例,IMRT组入组85例。5例患者(3。1%,IMRT-TP组3例。IMRT组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问为45。5月。与IMRT组相比,IMRT-TP组总复发率[69。3%(52/75)比84。7%(72/85),P=0。020]和局部复发率[50。7%(38/75)比67。1%(57/85),P=0。035]明显降低,5年总生存率(29。3%和15。3%,P=0。031)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24。0%和10。6%,P=0。015)明显增高,但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升高[54。7%(41/75)比4。7%(4/85),P=0。000]。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化疗较单纯调强放疗能明显降低Ⅱ~Ⅲ期食管癌局部复发率,提高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但不良反应也会明显增加。

    高剂量放疗化疗Ⅱ~Ⅲ期食管癌疗效

    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对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效果对比

    杨鹏
    22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对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按照是否早期行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未早期行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与实验组(36例:早期行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72h意识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患者行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对改善患者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早期行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患者。

    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去骨瓣减压术脑积水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其疗效观察

    刘彦军
    227-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于肺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行肺叶切除术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差异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行电视胸腔镜下切除,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放式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应激反应、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72h的生长激素、ACTH和PG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开放式切除,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更利于缓解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效果,且并发症少,更具推广价值。

    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应激反应肺功能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不同治疗时机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党萍
    22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不同治疗时机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64例按照术前病程是否短于10d,分为早期组(病程<10d),晚期组(≥10d),每组均32例;两组入院确诊后,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1)早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影像检查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组(P<0。05)。(2)术后随访1个月,早期组病灶完全吸收占比高于晚期组(P<0。05)。结论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疗效更佳,因此值得应用及推广。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不同治疗时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

    试论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分析

    何静
    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使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5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53位体检正常者作为本次试验讨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并且把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与体检正常患者按照具体病症平均的分配到两组,常规组53例正常体检者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来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实验诊断组的53例患者也选择颈动脉超声检测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诊断。两组诊断方案实施结束后对两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效果以及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情、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颈动脉硬化斑块是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研究的结果还显示血管疾病粥样化斑块的位置多发生于颈动脉窦区。还证明患者体内的内中膜厚度越大造成的血管拴塞程度就会越强烈。两组满意程度大致相同。讨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为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相比较传统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方法,颈动脉超声检测或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诊断方法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临床诊断效果都很明显,并且患者对诊断结果也相对比较满意,两种方法都值得未来临床广为推行使用。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应用临床效果.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李海涛
    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对收治的6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将这些患者平分两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对照组实施的是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的是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8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统计学意义显著。此外,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通过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