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周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周刊
健康周刊

周刊

健康周刊/Journal Health Weekl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双侧扁桃体手术中单极电刀凝切与传统剥离切除的临床对比研究

    王卓
    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双侧扁桃体手术中单极电刀凝切与传统剥离切除的临床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62例需进行双侧扁桃体手术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方式为单极电刀凝切,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为传统剥离切除.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但是白膜脱落时间比对照组长,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极电刀凝切的方式进行儿童双侧扁桃体手术比传统剥离切除效果好,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儿童双侧扁桃体手术单极电刀凝切传统剥离切除临床对比

    G试验、GM试验与真菌培养结果比较及其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董旭刘莉红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与真菌培养结果的比较,及三种方法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医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拟诊断为IFI的住院患者87例,分析比较患者血浆G试验、GM试验和真菌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评价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IF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87例拟诊断为IFI住院患者中,血浆G试验敏感性82.61%,GM试验敏感性65.22%,真菌培养敏感性56.52%,G试验和GM试验敏感性分别远高于真菌培养敏感性.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5.65%、特异性81.25%、阳性预测值64.71%、阴性预测值98.11%.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G试验、GM试验和真菌培养的单独检测.结论:与真菌培养法相比,血浆G试验、GM试验简便快捷,敏感性高,阴性预测值较好.但如果将G试验、GM试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则能提高患者IF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早期诊治IFI.

    G试验GM试验真菌培养侵袭性真菌感染

    分析妊娠期亚临床甲减以及甲状腺激素干预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张铁磊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对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应用甲状腺激素干预治疗的临床现实意义以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依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27)应用甲状腺激素干预治疗,对照组(n=27)应用传统方法干预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安全性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妊娠结局得到有效改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事件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用于临床干预治疗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中,可降低剖宫产率及自发性流产率等不良妊娠事件,从而促使妊娠期孕妇的妊娠结局得到大幅改善,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甲状腺激素妊娠结局

    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研究

    沈国玉张振张桂芳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名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0名(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观察组治疗8周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FT3、FT4、TSH水平,根据不同检测结果分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FT3、T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T3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前血清FT3、TSH水平的下降及血清FT4水平的增高可能与抑郁症状态有关;观察组治疗后FT3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后存在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障碍和甲状腺激素相互转化障碍有关.

    抑郁症抗抑郁治疗甲状腺功能

    分析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溶栓治疗

    陈飞
    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视为调查对象,在以随机编号的形式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33).为参照组患者实施降低颅内压、抗脑水肿等常规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症状改善率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96.97%,参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1.82%,组间差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下降效果更加显著,差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急诊溶栓治疗方式下,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早期改善.

    急性脑梗塞急诊溶栓治疗

    MECIA、ELISA和GICA在HBV表面抗原测定中的比较

    卢利平胡瑾瑾宋娟芬
    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微粒子酶免疫发光检测技术(MECIA)检测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样本的结果符合率,以了解三种方法对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价值.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群中有一部分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低水平存在.用三种方法平行检测收集的血清标本HBsAg,并相互比较.所有阳性结果用抗体中和确认试验进行确认.结果:在HBsAg≥5ng/ml时,这三种方法有很高的符合率;在1~5 ng/ml之间时,ELISA和MECIA也有很高的一致性(92%),但GICA法的符合率只有61.4%;而在极低水平HbsAg(<1ng/ml)时,GICA法无法检测,ELISA有33.3%的检测符合率.结论:ELISA和GICA对低水平HbsAg的检测效能低于MECIA.

    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ECI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慢性肾脏病肾穿刺活检病理分析

    黄劲松
    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病理类型的分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0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穿刺活检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查结果:经肾穿刺活检,103例患者均被诊断为慢性肾脏病,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1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1例,其他11例.肾穿刺活检病理分型: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中,最常见的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共检出34例,占比47.89%;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中,最常见的为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共检出7例,占比33.33%;其他慢性肾脏病中,最常见的是慢性间质性肾炎,共检出8例,占比72.73%.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与病变程度不相一致,而肾穿刺活检可以明确病理类型,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慢性肾脏病肾穿刺活检病理

    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的应用

    臧欣李晓慧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又称全程自动化(front to end automation)是将临床实验室中各种独立的自动化仪器以特殊的物流传送设备串联起来,在信息流的主导控制下,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常规检验过程的自动化,国内也有称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检验流水线.本文介绍了TLA的基本组成,对应用TLA的优势进行分析.指出LAS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实验室效率,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更高层次的活动,如结果审校,开发新试验、新技术,做更多的研究工作等等,且大大减少了差错和实验室的污染,已成为临床实验室面对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可缺少的生存工具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自动化流水线管理标本

    新城疫病毒与二氯乙酸钠联合抗肿瘤的可能性

    邱金泉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城疫病毒可以特异地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瘤试剂.新城疫病毒具备优越的肿瘤杀伤能力,其杀伤肿瘤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线粒体依赖的细胞凋亡途径,此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一个新兴的亮点,为临床提供了崭新的前景,但是新城疫病毒单独使用治疗肿瘤时效果却不是特别理想.肿瘤的序列治疗常采取生物疗法如基因病毒治疗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以发挥二者的优势达到最佳的协同杀伤肿瘤效果.探求一种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来增强NDV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显得至关重要.随着对肿瘤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用于治疗新陈代谢紊乱症的小分子药物二氯乙酸盐(DCA)可以杀死多种肿瘤细胞,但对健康细胞却影响不大.二氯乙酸钠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从而激活细胞内源性凋亡通路达到杀伤癌细胞的目的.二者共同作用于线粒体依赖性的凋亡途径,且小剂量DCA能够促进NDV在肿瘤细胞的复制增殖,为其联合用药治疗肿瘤提供了可能性.

    新城疫病毒二氯乙酸钠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通路

    严重创伤失血患者接受大量输血后机体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分析

    李泽林杨海鸥杨枝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失血患者接受大量输血后机体凝血功能变化和防治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严重创伤住院患者41例,其均接受大量输血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输血后和输血前相比,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功能检查有较为明显的减弱,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创伤失血患者在进行大量输血的同时,应该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者血小板,降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

    失血严重创伤大量输血凝血功能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