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健康之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健康之路
健康之路

月刊

1671-8801

jkzlbjb@126.com

400-0835899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骏景花园棋乐街31号骏茵轩B3栋602室

健康之路/Journal Health Wa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5T MR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表观弥散系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向爱生
    3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1.5 TMR定量分析表现弥散系数(ADC)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乳腺中良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2年10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经病理检测证实为乳腺病变的患者中选取60例病例69个病灶,对所有病例进行 MR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本次研究良性病变组的ADC值(1.479±0.362)×10-3 mm2/s,显著高于恶性病变组的(0.949±0.151)×10-3 mm2/s,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通过受试者的 ROC工作曲线总结出恶性病变的 ADC诊断阙值是1.220×10-3 mm2/s,该阙值对于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是90.0%与86.2%,DCE-MRI对于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是87.5%与82.8%。ADC和 DCE-MRI结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提高至92.5%与89.7%。其中ADC值和 DCE-MRI对于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1.5TMRI DWI与 ADC对于乳腺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价值,值得推广。

    磁共振成像乳腺良恶性病变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表现弥散系数

    联合检测PCT、CRP和ESR在急性加重期COPD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李亚山汪坚
    3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 AECOPD患者和60例健康人的PCT、CRP、ESR检查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AECOPD组患者的三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5、23.32和43.99,P均<0.01),均明显升高。PCT、CRP、ESR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7%、86.7%和83.3%,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9,P>0.05);PCT的特异性为96.7%(58/60),显著高于 CRP的78.3%(47/60)和ESR的71.7%(43/60),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3.76,P<0.01)。结论:血清PCT、CRP、ESR的测定对 AECOPD有一定诊断价值,尤其PCT水平可以作为 AECOPD细菌感染诊断的重要指标。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临床诊断疗效评价

    乙肝诊断对联合检测前S1与前S2抗原的依赖性探究

    徐丽邵伟成
    34-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诊断对联合检测前 S1与前 S2的依赖性。方法:采用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乙肝Pre-S2、Pre-S1抗原阳性以及阳性标本分别各100例,并使用荧光定量 PCR的方法检测其 HBV DNA的含量。并采用速率法检测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水平。结果:Pre-S1阳性样本100例中,检测出HBV DNA阳性的有85例,检查率85%;Pre-S2阳性样本100例中,检测出 HBV DNA阳性的有84例,检查率达84%;。在双阳性组中,检测出 HBV DNA阳性94例,检查率达94%;双阳性组检测出的 HBV DNA阳性,明显高于Pre-S2、Pre-S1抗原阳性组。结论:前 S1抗原、前 S2抗原与乙肝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两项同时阳性组 HBV DNA阳性的概率要远高于单项阳性组前 S1抗原与前 S2抗原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好的判断乙肝病毒感染的复制情况。

    乙肝前S1抗原前S2抗原

    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比较

    顾培科
    3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将四中不同的干扰素游离胆红素(FBil)、结合胆红素(CBil)、血红蛋白(Hb)、乳糜(CH)以不同浓度分别与特定蛋白血浆混合,采用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对所制备的混合标本进行监测。结果:四中干扰物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均未出现任何干扰现象。而免疫散射比浊法在检测高浓度的 IgM时分别在乳糜(CH)浓度为8000、12000、14000 FTU时干扰率为6.12%、6.55%、5.23%,在低浓度 IgM分别在乳糜(CH)浓度为8000、12000、14000 FTU干扰率分别为6.01%、5.44%、8.97%;高浓度和低浓度的 IgM在 Hb浓度为9.9、29.6umol/L干扰率分别为5.11%、5.12%和7.58%、6.10%。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游离胆红素(FBil)、结合胆红素(CBil)、血红蛋白(Hb)、乳糜(CH)四中干扰素的抗干扰能力明显优于免疫散射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特定蛋白抗干扰能力

    精细化护理在预防手术室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研究

    李红英
    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精细化护理在预防手术室普外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9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47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3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235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27%,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28%,相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几率明显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9.3±4.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2.9±2.2)d,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更长,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室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大有裨益,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精细化护理外科手术外科伤口感染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低血糖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的研究进展

    邢海霞
    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血糖症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主张严格控制病情以减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从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率随之增长,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增多,且发生时易误诊。本文总结归纳了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脑卒中低血糖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癌症疼痛的治疗与护理进展

    秦芳
    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症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重点护理内容,美国保健评审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 0n the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AHO)于1995年将癌症疼痛定为第5生命体征,将其与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实施的护理常规。据统计,癌症人群每天有40%有疼痛经历,因此癌症疼痛的治疗与护理成为临床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整理,概括了肿瘤患者治疗与护理进展,提出癌症疼痛护理的发展方向。

    癌症疼痛治疗护理进展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敏丹
    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草是一种著名的传统中国医学,经络,利血脉,清热解毒,具有降血压,抗癌,抗干扰素诱发的各种药剂,以提高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显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血压,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生理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临床应用表明确切的疗效。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

    甘草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赵昱
    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深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认识,本文就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望通过本文内容的介绍可为今后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诊断临床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治疗进展

    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孟竹青
    39-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唑类药物是白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随着其广泛应用及临床滥用现象,耐药现象日益严峻。本文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层面来探讨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的耐药机制,以期对新药的研发和唑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所启示。

    白色念珠菌唑类耐药耐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