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杨建东

双月刊

1674-3288

xuebao@jlbtc.edu.cn

0431-88530065

130062

长春市绿园区皓月大路1606号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质量选稿,特别欢迎具有前瞻性、创见性、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效应研究

    韩海彬邓美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的影响,将有助于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运用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MinDS-GML指数模型分别对全国各省份的农业数字化和农业GTFP进行评价,进一步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数字化对农业GTFP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绝大部分省份的农业GTFP均值大于1,说明我国农业GTFP整体获得提升;各省份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差异悬殊,呈现东西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农业数字化通过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农业GTFP增长,但直接效应弱于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构建农村区域间数字化协同发展机制,重视多方面影响因素共同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农业数字化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杜宾模型时空效应

    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李练军杨石美曹小霞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链延伸、多功能拓展、生产服务智能化、新型主体培育、产业化经营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为此,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激励农业数字技术研发,完善数字农业人才体系,创新利益链联结机制.

    数字技术农村三产融合农业产业化新型经营主体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营商环境的影响——来自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证据

    华德亚黄俊松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2007-2018年2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营商环境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改善了城市营商环境,并基于PSM-DID方法以及安慰剂检验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经济发展、市场调节以及基础设施效应的机制路径改善城市营商环境;异质性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营商环境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对五线城市没有显著影响;在区域层面上,智慧城市建设对东部城市改善效应大于中部及西部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营商环境倾向得分匹配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政策效应

    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强化了地方保护主义吗?

    刘会洪龚铭滟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央与地方层面对新能源汽车购置及消费使用实行了补贴政策,但地方补贴有着较强的地方保护动机.以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的52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017-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方补贴政策对本地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影响,衡量是否存在地方保护倾向.研究发现,地方补贴政策对于本地新能源汽车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新能源汽车总部所在地城市的地方保护倾向最为强烈;而补贴退坡政策的实施则显著降低了地方保护程度,削弱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分割性.这说明地方补贴政策在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同时,也较大程度上助推了地方保护主义.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及退出,政策重心可放在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其安全性等方面.

    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政府补贴"马太效应"的影响分析

    李晓翔王艳贝张树含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0-2020年沪深A股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政府补贴"马太效应"的影响及融通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政府研发补贴"马太效应"呈倒U型关系,与非研发补贴"马太效应"显著正相关;数字化转型与政府补贴"马太效应"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边界条件;融通创新能够负向调节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研发补贴"马太效应"之间的倒U型关系,弱化数字化转型和非研发补贴"马太效应"正相关的关系.研究对减少政府补贴"马太效应"、促进补贴公平分配具有重要启示,对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转型研发补贴非研发补贴马太效应融通创新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风险偏好视角的经验证据

    彭程陈元胜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背景下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决策问题,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偏好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会非正式层级清晰度越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偏好越弱;董事会互动程度显著增强了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偏好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以及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中,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偏好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跨国企业优化内部管理与对外投资决策具有现实启示.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偏好董事会互动

    CEO开放性能否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李成云黄子敖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数字化转型作为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成为当下理论研究的热点.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CEO开放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CEO开放性能够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CEO权力在CEO开放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机制检验发现,CEO开放性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增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CEO开放性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强.研究揭示了CEO开放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为公司高管治理和结构优化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CEO开放性数字化转型CEO权力

    本刊声明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编辑部
    59页

    供应链集中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基于"短贷长投"视角

    周松杨媛媛殷皓洲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9—202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探究集中的供应链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是资源依赖还是效率促进.基准研究表明,供应链集中有助于降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水平;机制研究发现,抑制企业采取高风险战略是其中重要的渠道;基于债务与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更高的加杠杆水平、更严重的融资约束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会削弱供应链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而应计盈余管理有增强效应;研究表明,集中的供应链结构中的供应链企业也扮演着积极的外部资源供给角色,提供财务支持,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基于"供应链关系与企业投融资行为"的研究框架,一方面补充了集中供应链结构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从微观企业视角补充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治理因素.

    供应链集中度投融资期限错配高风险战略

    工作态度中介下国有企业政策激励与知识员工创新绩效

    周双艳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分析了国有企业政策激励对知识员工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机制及工作态度中介下的间接作用机制,基于长三角地区41家国有企业的调研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政策激励对知识员工渐进式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效应强于突变式创新绩效;工作态度的正向中介作用显著,主要表现在薪酬福利激励和环境激励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过程中,国有企业政策激励通过工作态度对知识员工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效应比直接作用效应更加明显.不同政策激励内容对知识员工创新绩效的作用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薪酬福利激励的正向作用效应在直接作用途径和间接作用途径中都最强.

    国有企业政策激励知识员工创新绩效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