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吉林大学

裘式纶

双月刊

1671-5489

sejuj@mail.jlu.edu.cn

0431-88499428

130021

长春市南湖大路5372号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原名为《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的、吉林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最早的高校学报之一。《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是国家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以交流学术思想、推动科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促进科教兴国和学校发展为办刊宗旨:以新(选题新,发表成果创新性强)、快(编辑出版速度快)、高(刊文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高)为办刊特色;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报道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刊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各省和部委基金项目文章的数量逐年增加,其中有许多成果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被国内外20多种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其国外的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由于办刊成绩卓著,成果突出,本刊在吉林省、教育部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14次,其中获吉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和十佳期刊共6次,教青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一等奖共5次,1992年和1997年分别获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2001年被选入“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类蛋白质粗粒化模型

    史绍康赵莉吕中元
    182-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在分子层面探究蛋白质折叠、组装和相分离等行为的动力学细节特征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粗粒化模型已成为应对该问题的关键策略。综述蛋白质粗粒化模型的发展历程,介绍两种常用的粗粒化模型,并阐述其建模方法、势能函数以及在实际生物体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这些模型在复杂蛋白质体系模拟中的应用优势,揭示粗粒化模型在显著减少计算资源消耗方面的独特价值,及其在推进大规模蛋白质动力学过程研究中的潜力与重要意义。

    蛋白质粗粒化多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

    乌头汤及其配伍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

    姜永新刘凯丰胡成祥李婉南...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乌头汤配伍3种中药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对通路和靶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是关键通路;AKT1,EGFR,HIF1A和NFKB1等靶标在乌头共煎汤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对抗RA的关键通路,阐述了乌头汤和3种中药配伍的相关机制,为传统中草药配伍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网络药理学类风湿性关节炎乌头汤配伍分子对接

    Fiber-knob嵌合型溶瘤腺病毒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感染和杀伤活性分析

    刘文茉王立正于彬于湘晖...
    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恶性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短,传统治疗方法难以实现根治,而新兴的溶瘤病毒疗法存在扩散能力有限,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人5型腺病毒(Ad5)衣壳蛋白进行修饰,构建一种纤维蛋白头节区(knob)嵌合替换型溶瘤腺病毒,以提升其对胶质瘤细胞的感染和靶向能力。利用来自B亚群Ad37的knob替换Ad5的knob,证实其可利用唾液酸为受体,从而增强对胶质瘤等CAR(coxsackie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低表达肿瘤细胞的感染和杀伤能力,并在体外模型中提升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效率,为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恶性胶质瘤溶瘤腺病毒基因工程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付学奇曾琳琳刘洋
    207-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是一类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的纳米级囊泡,含有多种生物分子,包括miRNA、m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具有介导细胞信号传导和参与调控受体细胞的功能。基于MSC-Exos的重要作用,从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MSC-Exos在促进组织修复、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方面的显著效果,尤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方面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分析其临床应用面临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应用普及的挑战,包括阐明作用机制、分离提取纯化技术、制订标准化生产规则、确定剂量和给药途径、增强稳定性和降低免疫原性等,为解决这些局限性,实现MSC-Exo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疾病神经疾病临床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基因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张虎刚贾佳馨刘涵玉李全顺...
    21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基因治疗作为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技术手段,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综述类风湿性关节炎基因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小干扰RNA(siRNA)、微小RNA(miRNA)、DNA,CRISPR/Cas9系统、脱氧核酶以及一些其他技术,为基因治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思路,并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小干扰RNA微小RNADNA折纸CRISPR/Cas9系统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表征和炮制导致成分转化的研究进展

    刘忠英李瑜刘舒后宗...
    229-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洋参富含多种药理活性物质,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改善神经系统疾病和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对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结构表征及炮制转化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总结概括西洋参中皂苷类活性成分的分类和分布、现代主流分析技术以及炮制加工对皂苷类成分的转化机制,为西洋参皂苷类成分的深入挖掘和创新炮制技术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指导方法,从而扩大其在医疗和保健等方面的应用。

    西洋参皂苷串联质谱炮制加工

    SWEET蛋白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汪洋一舟郭尽新乔凯彬徐珣...
    24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SWEET蛋白是一类新型糖转运蛋白,负责介导细胞中糖类的双向跨膜运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韧皮部装载,植物激素转运,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以及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共生等重要功能,是植物与病原物互作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总结SWEET蛋白在生物胁迫中的应答机制以及植物与病原物(细菌、真菌、线虫和病毒)互作中SWEET基因的代谢特征、调控途径及特异性防御反应,并讨论使用基因编辑工具编辑SWEET基因增强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及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为深入研究SWEET蛋白参与植物-病原物互作的机制及利用SWEET基因进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糖转运蛋白SWEET蛋白SWEET基因植物-病原物互作生物胁迫寄主防御抗病育种

    核盘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潘洪玉李亚岚孙洪宇肖坤钦...
    253-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世界性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极广,所引起的大豆和油菜等菌核病会导致农业生产的巨大经济损失。核盘菌致病机制复杂,不仅具有直接杀死细胞的典型死体营养阶段,也包含需抑制植物免疫的短暂活体营养期。核盘菌具有种类繁多的致病因子,包括介导侵染结构形成或抗逆能力的关键调控因子、降解植物细胞组分的水解酶、草酸、诱导植物细胞死亡或抑制植物免疫的效应蛋白等。综述核盘菌侵染模型,总结各种致病因子,尤其是效应蛋白在核盘菌致病中的作用,并结合最新研究结果对核盘菌致病新机制进行展望,为作物菌核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核盘菌致病机制致病因子效应蛋白

    自然老化抑制聚苯乙烯微塑料吸附壬基酚的机理

    康春莉丁伟恒何水源于舒弋...
    262-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自然老化对微塑料吸附行为的重要影响,选取商用聚苯乙烯(PS)咖啡杯盖为微塑料的来源,利用室外自然过程获取自然老化的微塑料,选择壬基酚(N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自然老化前后PS微塑料对NP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式研究自然老化对微塑料吸附NP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伪二级(PSO)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PS微塑料吸附NP的动力学过程;Henry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PS微塑料对NP的吸附等温线。PS微塑料对NP的吸附机理包括分配作用、范德华力、氢键作用、π-π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老化后的PS和NP间的π-π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减弱,从而抑制了 NP的吸附。研究结果为准确评估PS微塑料和NP的生态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微塑料聚苯乙烯自然老化壬基酚吸附

    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水界面附近污染物环境行为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花修艺赵宇付欣妍谭春阳...
    271-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物-水界面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与能量传递的关键区域,是包括污染物和营养物在内的物质在沉积物和上覆水之间交换的必由路径。底栖扰动生物的行为改变界面附近原有沉积物的结构和物质交换平衡,显著影响局部微环境特征以及微生物种类、数量和群落组成,使界面附近的环境变得更复杂和动态。生物扰动可改变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可利用性,并重塑碳、氮、磷等重要元素的循环路径和通量。分析和综述底栖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的典型污染物环境行为和典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底栖扰动生物介导的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认识生物扰动的重要生态环境意义。

    沉积物-水界面生物扰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