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任露泉

双月刊

1671-5497

xbgxb@jlu.edu.cn

0431-85095297

130022

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ISSN 1671-5497;CN 22-1341/T)是由吉林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以工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原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由原吉林工业大学主办。 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到新吉林大学。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更改为现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要报道吉林大学工学门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发表国内外在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现有委员 43人,其中有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均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 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的EC、CE、CIS、EM、ESPM、MTE、CORR、SSSA数据库。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电子科技文摘》、《汽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工程机械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本刊多次在国家和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发表的论文60%以上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本刊现为双月刊,每年单月1日出版。    通信地址:中国长春市人民大街 5988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部    邮 编:130022 传 真:0431-5094128 电 话:0431-5095297    E-mail : xbgxb@jlu.edu.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最小二乘的车速解耦路面辨识方法

    刘建泽柳江李敏章新杰...
    1821-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路面辨识方法需要大量训练集或高的算力支撑不利于驾乘感提升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无需训练集,直接采集悬架响应来辨识路面激励及路面等级变化。在建立的路面等级系数和车速为变参数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路面激励数据的取样处理规则,通过解耦行驶速度的影响,得到了实时的路面不平度系数。仿真结果表明,A-E级路面综合估值准确度在97%以上,对路面等级突变的响应时间少于0。15 s,对路面输入的跟随性能良好。采集不同路段不同车速下的实车动力学参数进行辨识,试验结果表明,该工况下估计值准确度为98。2%,与三米尺检测法所得实际路面等级相符,验证了这种车速解耦路面辨识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车辆工程路面估计最小二乘法路面不平度车速解耦

    基于Fluent的散热系统扩流结构内部流场分析及优化

    刘昕晖相志霖谭鹏陈伟...
    1831-1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风冷散热系统中气体扩流不充分的问题,提出在扩流结构内部安装导流片的解决方案。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搭建了扩流结构的仿真模型并对扩流结构进行了内部流场分析,得出的结论有:流体在扩流结构的不同平面内的局部水头损失分别为 3。24 m和1。21 m;在简化模型中,流体低速、大面积分布的散热效率比流体高速、小面积分布的散热效率高 8%。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导流片参数对散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系统的散热效率,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导流片组距入口端的最短距离L>导流片表面孔的半径R>导流片与流速方向的倾角θ>导流片在流速方向上的投影长度h>导流片在垂直于流速方向上的最短间距d。对优化后的扩流结构进行实体化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当分别用3、4、5、6 V的输出电压驱动风机工作产生冷流体时,散热系统的散热效率分别提高了 7。67%、3。62%、4。26%、6。93%。

    流体机械与工程导流片水头损失正交试验Fluent

    基于扭转减振的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设计

    安颖高帅
    1844-1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汽车变速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提出基于扭转减振的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设计方法。由主控制芯片、最小系统、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电机驱动电路和扭转减振器构成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的硬件结构。建立了汽车起步状态和滑挡状态下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模糊控制和Fuzzy-Bang Bang双模式控制实现汽车的变速控制,完成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换挡时间短,换挡过程的稳定性高。

    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扭转减振器动力学模型模糊控制变速系统设计

    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的平行行排序问题

    张则强王灿刘俊琦计丹...
    1851-1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平行行排序问题中的物流交互点位置问题,以车间布局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具备物流交互点及两行间距的平行行排序问题。以最小物流成本为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运用Lingo求解器对小规模算例进行求解验证。结合问题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该算法采用佳点集初始化种群,使种群更具多样性,同时对警惕者数量动态变化,结合PMX交叉算子、连续2-opt算子、插入算子等操作加快求解速度,加入提前终止规则,减少冗余迭代次数。将本文算法与麻雀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等进行对比验证,用于求解25~49不同规模算例,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求解质量和求解速度上均具有一定优势。将本文算法应用在某生产车间布局中,对车间布局进行优化,改进后的布局降低了32。40%的物流成本,表明了本文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机械工程平行行排序问题物流交互点麻雀搜索算法

    考虑能耗与负载因素的抓取机械臂运动轨迹规划算法

    汤小红龚永健
    1862-1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抓取机械臂运动轨迹规划不合理导致的运动路程增加及能耗加剧问题,提出了考虑能耗与负载因素的抓取机械臂运动轨迹规划算法。根据运动学原理建立抓取机械臂运动学模型,通过齐次变换矩阵求解各环节空间位置、姿态,利用时间间隔序列、三次非均匀B样条插值算法约束各个关节角度、速度及其加速度,使其运动轨迹能耗、负载最优;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程生成新的群体,找出该群体最优粒子并将其替换原群体中任意一个粒子,反复该过程,即可找出群体最优运动轨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收敛速度快,且运动轨迹能耗最低。

    能耗计算负载平衡抓取机械臂运动轨迹运动学混沌群体粒子群算法

    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的行星减速箱故障激光序列脉冲诊断方法

    王长建刘久明张锦洲李斌...
    1869-1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的行星减速箱激光序列脉冲诊断方法。将序列脉冲激光器与高速相机配合使用,采集减速箱振动激光序列脉冲信号,利用多传感器收集振动信号,计算信号排列熵。判断激光序列脉冲信号是否存在异常特征,若存在异常,则将序列脉冲信号转换成可非分割线性关系,采用径向基核函数计算出脉冲训练值,凭借训练值高低判断行星减速器齿轮及轴承的故障程度。测试实验证明,研究方法可行有效,检测不同故障信号的序列脉冲信号,概率密度函数特征点分布在[0。23,0。34],能精准分辨出4种不同的故障类型。

    高速摄影技术行星减速箱故障诊断激光序列脉冲故障特征提取

    基于渐近均匀化的力-电-湿耦合光滑有限元法

    郑建校王文博刘金颂周立明...
    1876-1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微观结构的力-电-湿多物理场耦合压电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分析问题,基于压电复合材料的基本方程、力-电-湿多物理场耦合效应,结合渐近均匀化方法预测的压电复合材料有效性能参数,提出基于渐近均匀化的力-电-湿耦合光滑有限元法。推导了力-电-湿耦合光滑有限元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并运用Wilson-θ法求解压电复合材料结构动力学问题,研究了湿度变化对结构固有频率和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并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见,该方法对分析压电复合材料元器件的多物理场耦合力学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固体力学有限元法力-电-湿耦合渐近理论

    轿车内饰件包覆成型过程温度场变化对制件成型质量的影响

    李义白亚赛梁继才姚卫国...
    1887-1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在分析制件表皮施加位移对包覆成型制品质量影响的基础上,考察表皮温度对接触面强度的影响。研究过程中,对模型进行温度-位移耦合,加载方式不变,改变温度和加载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变化差下,不同位移的模拟结果特征相似。温度降低会加快胶层的损伤和失效,使失效载荷的值增大;温度升高会促进胶层起始损伤,但延缓胶层失效,使失效载荷的值降低。温度升高和降低均会引起应力变化,且变化的趋势为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加载过程中剥离力由位移载荷和应力共同提供。

    汽车内饰件内聚区模型(CZM)温度场

    基于双特征提取网络的复杂环境车道线精准检测

    张云佐郑宇鑫武存宇张天...
    1894-1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方法在复杂环境中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特征提取网络的复杂环境车道线精准检测算法。首先,搭建双特征提取网络,获取不同尺度的特征图,提取更有效的特征,提高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特征提取能力。然后,构建跨通道联合注意力模块,提高模型对车道线细节的关注度,抑制无用信息。最后,结合改进的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扩大图像感受野,提高模型对上下文信息的利用率,以强化算法的检测能力。经实验验证,本文算法在CULane数据集上的F1-measure达到了 72。43%,相比于基线模型提升了 4。03%,在复杂的场景中对车道线进行检测时效果提升明显。

    计算机应用车道线检测双特征提取多尺度跨通道联合注意力

    考虑右转车二次冲突的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评价方法

    程国柱盛林王浩宇冯天军...
    1903-1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信号交叉口右转车二次冲突过程中行人过街的安全性,选择云南省昆明市3个信号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交通冲突分析软件T-Analyst获取车辆轨迹数据和交通冲突数据。采用多角度的安全评价方法:基于DV框架判断人-车冲突的初始情况;采用交通冲突指标PETS和PETH、最大拒绝间隙与接受间隙、平均过街车速分析行人过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次要冲突,主要冲突中行人面对的冲突初始情况更加危险,行人选择有风险过街的频率也更高。车辆的过街行为、交通冲突指标PETS和PETH、最大拒绝间隙、接受间隙、临界间隙等指标在右转车二次冲突中没有明显区别,但次要冲突的平均过街车速明显高于主要冲突的平均过街车速,行人过街的潜在风险在次要冲突处更高。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右转车二次冲突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