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任露泉

双月刊

1671-5497

xbgxb@jlu.edu.cn

0431-85095297

130022

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ISSN 1671-5497;CN 22-1341/T)是由吉林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以工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原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由原吉林工业大学主办。 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到新吉林大学。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更改为现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要报道吉林大学工学门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发表国内外在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现有委员 43人,其中有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均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 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的EC、CE、CIS、EM、ESPM、MTE、CORR、SSSA数据库。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电子科技文摘》、《汽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工程机械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本刊多次在国家和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发表的论文60%以上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本刊现为双月刊,每年单月1日出版。    通信地址:中国长春市人民大街 5988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部    邮 编:130022 传 真:0431-5094128 电 话:0431-5095297    E-mail : xbgxb@jlu.edu.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凝土加强波纹钢组合板抗弯刚度及承载能力

    刘保东李芳王晓溪高猛...
    2502-2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增强单层波纹钢板(CSP)的承载能力,在波纹钢板上焊接栓钉作为剪力连接件,然后在波纹钢板上浇筑混凝土层,二者共同受力。对3块混凝土加强波纹钢板组合构件进行了静力加载,分析了不同混凝土厚度对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并验证了焊接栓钉作为剪力连接件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层波纹钢板,组合板的承载能力提高了60%~111%,并且其抗弯刚度是单层波纹钢板的 4倍以上。基于波纹钢板-混凝土(CSPC)组合板的受力性能,提出了适用于波纹钢组合板弯曲刚度的计算方法。随后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并验证了其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为混凝土加强波纹钢组合结构在大跨桥涵中的应用提供了设计参考。

    桥涵工程组合结构波纹钢板受弯性能

    面向智能汽车-行人交互的虚拟测试场景构建

    郭洪艳张家铭刘俊胡云峰...
    2511-2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工况下的智能汽车与行人交互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场景在真实世界中的出现频率及其对人车交互性能挑战程度的场景生成方法。首先,依据智能汽车与行人交互的关键特征从自然驾驶数据集中提取出行人横穿道路原始场景数据;然后,针对加速测试需求设计了基于重要性采样理论的关键场景提取方法,从原始场景中提取并构建针对智能汽车-行人交互测试的重要场景;最后,通过对重要场景与原始场景的数据分布比较,证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筛选出驾驶过程中可能对安全性能带来挑战的场景,从而实现加速测试,同时兼顾测试场景的统计特征。

    控制科学与工程场景生成智能汽车自然驾驶数据重要性采样行人

    建成环境对路内停车泊位使用率的非线性影响模型

    周锡浈宫贺李敦敦季彦婕...
    2520-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细化把握微观空间尺度下的路内停车需求规律,针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两种典型场景,分别构建了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了土地利用、停车站点属性、交通因素、社会人口和经济对路内停车泊位使用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位数回归模型捕捉研究变量间复杂关系的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随着分位数的变化而变化,且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存在明显异质性。例如,停车站点周边公交站的数量与低、高泊位使用率密切相关,而该变量在中等泊位使用率下无统计学意义;工作日餐饮类兴趣点对路内停车泊位使用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路内停车泊位使用率分位数回归模型非线性影响

    CapsNet融合D-BiLSTM的区域复杂路网交通速度预测

    曹洁苏广张红李鹏辉...
    2531-2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交通模式复杂和动态的时空相关性导致现有预测方法在结构深度和预测尺度方面不足以学习交通演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胶囊网络(CapsNet)和深层双向LSTM(D-BiLSTM)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采用CapsNet识别路网的空间拓扑结构并提取空间特征,融合D-BiLSTM网络,同时考虑交通状态的前向和后向依赖关系,捕获不同历史时期的双向时间相关性,对目标区域内大规模复杂路网的交通进行预测。在真实交通路网速度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提出模型的预测精度平均提高了10%以上,优于其他方法,在区域复杂路网的交通预测中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鲁棒性。

    胶囊网络深层双向LSTM复杂路网后向依赖交通速度预测

    考虑等待忍耐时间的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研判

    董春娇陆育霄马社强李鹏辉...
    2540-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生存分析法,将不违规和违规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等待忍耐时间分别作为删失和完全数据,建立了电动自行车违规率函数,估算了单因素影响下的电动自行车违规率。将部分等待忍耐时间做分布形式假设,构建融合了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特征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刻画多因素影响下的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提取了1 335辆非机动车的等待行为数据,结合乘积极限法得到性别、年龄和非机动车类型影响下的电动车违规率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违规率始终高于青年;当等待时间少于25 s时,女性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违规率更高;当等待时间少于44 s或者在88~100 s时,电动自行车的违规率高于传统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与传统自行车违规行为的"从众"效应不同,当非机动车道狭窄或者是组群规模足够大,能够抑制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增设协管员和专用左转相位能有效减少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

    城市交通电动自行车等待忍耐时间违规行为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共驾型智能车辆人机接管行为序列编码与解析

    严利鑫曾涛贺宜郭军华...
    2547-2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驾型智能车辆同时具备人工驾驶和自动驾驶模式,其驾驶行为特性必将呈现新的特征。本文收集了15名被试人机接管的驾驶数据,采用符号聚合近似方法和视频录像标定法构建了驾驶行为特征图谱,通过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得出共通行为序列。结果表明,当车辆前方出现障碍物时,驾驶接管共通行为序列为:同时注视前方和制动踏板踩下-同时观察左后视镜和打开左转向灯-向左打方向盘-关闭左转向灯,该结论有助于提高智能车辆接管的有效性。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人机接管驾驶行为时间序列符号聚合近似方法图谱

    基于悬锤系统的简支梁桥冲击系数测试方法适用性

    薛宇欣周勇军王业路范凯翔...
    2557-2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悬锤系统在桥梁动力测试中的应用,以标准跨径简支梁/板桥为对象,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首先,根据达朗贝尔原理推导了车-桥-悬锤系统耦合振动理论方程;然后,基于ANSYS软件编制分析程序进行数值计算,研究悬挂长度、铁丝直径、弹性模量以及悬锤质量对悬锤法测试冲击系数结果的影响,并与支架法测试结果对比,结合响应面分析,针对不同桥型提出了悬锤系统参数选型建议;最后,选取一座30 m简支箱梁桥进行动载试验,分别采用支架法与悬锤法测试挠度冲击系数,验证本文参数选型。结果表明:铁丝直径和悬锤质量交互作用显著;为满足悬锤法与支架法测量冲击系数差值小于5%的要求,铁丝直径以及悬锤质量的最佳取值应随悬挂长度增加而增大。

    桥梁工程简支梁桥冲击系数动挠度悬锤系统

    装配式小箱梁桥超高性能混凝土免支模湿接缝抗弯性能

    朱劲松佟欣瑶刘晓旭
    2568-2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装配式小箱梁桥湿接缝的抗裂性并简化现场施工工艺,提出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免支模湿接缝构造形式和设计方法,并研究了UHPC湿接缝的抗弯性能。基于平截面假定、截面平衡条件以及钢筋、UHPC和普通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提出了考虑受拉区UHPC对抗弯承载力贡献的UHPC-NC组合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将理论值与有限元计算值进行对比。基于UHPC免支模湿接缝设计方法,计算其截面形式下各参数的可行值,并拟合得到湿接缝矩形条带宽度与小箱梁桥面板计算跨径的函数关系式。同时,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UHPC免支模湿接缝数值模型,分析了湿接缝构造形式和湿接缝宽度等参数对UHPC湿接缝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值与经验证后的有限元计算值吻合较好,可为UHPC湿接缝的设计提供指导。免支模湿接缝构造形式充分发挥了UHPC优异的力学性能,抑制了裂缝的发展,提高了桥面板的耐久性和承载力,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当小箱梁桥横向钢筋直径为16 mm时,免支模湿接缝最小宽度为140 mm,且能发挥预制桥面板施工性能和经济性能。

    装配式桥梁超高性能混凝土湿接缝设计方法抗弯性能

    基于轨迹数据的高速公路小客车异常驾驶行为

    周荣贵高沛李雨璇周建...
    2581-2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不同异常驾驶行为带来的事故可能性与风险性,量化不同驾驶行为下加减速度的阈值大小,基于车辆的轨迹数据分析了速度与加速度的交互关系。采用回归的方式对速度与加速度的函数关系进行标定,构建了异常驾驶行为的数学判断模型。结果表明,在对应的速度区间内,加速度均值与1倍标准差的和可以作为一般异常行为判断阈值,此范围驾驶员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加速度均值与2倍标准差的和可以作为极端异常行为的判断阈值,此范围驾驶员已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特定的管控。该模型克服了以往采用固定阈值的要求,能够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控,为微观驾驶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交通工程异常驾驶行为轨迹数据速度-加速度参数标定

    基于时空序列相似性的城轨乘客出行模式识别

    张娜陈峰王剑坡朱亚迪...
    2588-2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轨道交通智能卡数据,提出一种通过建模个体的时空序列识别出行模式的方法。首先,提取乘客个体访问的所有站点,以站间出行频次、站间距离和站点活动时长计算站点的相似性,利用层次聚类算法划分该个体的主要空间活动区域。其次,基于个体的出行次序推断时空序列,该序列为一组表征时空状态的离散值,依次采用PCA-KL和K-Means++提取相似性序列结构以识别乘客出行模式。最后,以西安某月的轨道交通智能卡数据为例,识别其乘客出行模式。结果表明,复杂的客流具有5种出行模式,其中3种典型模式宏观上属通勤出行,客流占比79%。可见,本文基于个体时空序列相似性的模式识别充分体现了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和通用性,针对不同城市操作性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卡数据时空序列乘客出行模式通勤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