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孙秀云

月刊

1007-2853

jhxy@chinajournal.net.cn

0432-3083069

132022

吉林市承德街45号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吉林化工学院主办的以化工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以及与其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兼顾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我院、我省乃至全国化工方面的科技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繁荣化工事业。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列为刊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省属高校"凭什么"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张立巍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大部分省属高校的共识。本文基于知行合一教育理念,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某校465 份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探索多种因素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联合效应和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影响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具有多重并发和殊途同归特点;(2)存在七条成功培养高质量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组态路径,具体分为"行以致远"变革型路径、"学以致用"继承型路径和"以赛促学"创新型路径三种类型;(3)相同学习方式下影响因素存在互补和替代关系,不同学习方式下影响因素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论革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论基础与方法论依据,深化了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启示。

    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省属高校知行合一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多形貌氧化锌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综合实验设计

    金华许馨元于晓洋王珊珊...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教师科研项目"多形貌氧化锌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设计成本科教学中的综合性实验,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与技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实验内容设计符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需求,涉及氧化锌的制备、表征和性能评价等内容,同时实现了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教学实施的实践证明,综合实验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是高等教育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有效途径。

    综合实验设计科教融合氧化锌制备光催化

    "一主六双"战略下吉林省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付正帅李晓雨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中共吉林省委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表、路线图。吉林省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以"外语+行业/产业"为总体思路,以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手段与方法应用、教学评价运用为具体内容的应用型外语教学模式。

    "一主六双"高校外语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

    需求层次理论下高校思政金课的效能实现

    涂庆皓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通过建设金课可以实现提质增效,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需求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年对思政课金课的效能作出了"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界定。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研究视角,探寻高校思政金课三个效能的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思路。

    需求层次理论思政金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素质优化路径探析

    唐潮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当前,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任课教师存在缺乏坚定政治站位、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教学手段墨守成规等问题,这显然不符合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任课教师务必坚定政治站位,树立正确历史观、增强理论自觉,提升理论素养、因时而进,更新教学手段,才能在思想层面、知识层面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迪者,更好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进而肩负起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素质高等院校

    "大思政课"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高竞男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面临时代发展变化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大思政课"新的使命要求,"大思政课"理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和发展。

    大思政课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基于行为纠错的安全知识提升途径研究

    付净王泽恒张海燕刘辉...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改善行为纠错效果,提升安全知识的指导作用,基于 24Model致因路径明确了安全知识缺欠的 4 种致因模式。以企业安全检查人员为例,利用NVivo分析工具开展实证研究,构建出以弥补知识漏洞为切入点的六阶段行为纠错培训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从事故致因角度出发通过辨识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准确定位知识漏洞而形成的"知识三角形"学习程序为弥补安全知识缺欠提供了途径。六阶段行为纠错专项培训突出安全知识提升的动态完整性,可实现与现有岗位培训教育的有机契合,为组织安全教育的多模式化开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行为纠错24Model安全知识提升途径

    地方工科院校传统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高文秀张志会赵翠翠杨颜如...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工科院校传统专业要在新工科建设发展的浪潮下顺势而上,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只有主动了解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认清传统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积极探索地方工科院校传统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路径,才能在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的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出更适应新时代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新工科传统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王欣韩洁平丁涛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综合素质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变化的,以现代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从七方面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实用、可操作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把握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对评价结果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效果的建议。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

    新时代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

    孙浩洋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其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对社会发展作出了深刻判断。在新时代,我国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推动其中国化,高校应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理论自信,认清本质,提供正向引导。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作用,提出融合策略,以提高教育质量,履行立德树人使命。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特点应然联系根本原因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