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高登辉

双月刊

1007-9882

jmsjyxyxb@163.com

0454-8618345

154007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学府街148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登载本校和校外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与自己对话:李娟散文的生命回归及诗性美学

    祁郁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娟散文以与自己对话的坦诚,深度探索了生命回归的落脚点,有着意蕴深邃的诗性美学.她的散文中的生命回归,实则落脚于自然的和谐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性与感性交融的火花.以融入与分离的纠葛以及漂泊与停留的回归,展现了边地灵动鲜活的壮丽自然风光,为自我对话以及生命回归的出路探寻,挖掘了广阔空间.以层次丰富的叙述视角、自然质朴的语言风格与知性细腻的情感流动,书写了其散文创作的诗性美学.

    李娟散文对话生命回归诗性美学情感流动

    美国侦探小说之渊源、发展与叙事

    邓景茹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侦探小说因其惊悚悬疑的情节和紧张刺激的审美体验在美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侦探小说以传统文学积淀为要素,以心理推理和逻辑破案为媒介,经过作者的渲染和布局,描述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美国文学中,自爱伦·坡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先河之后,经历了安娜·凯瑟琳的过渡时期,创建了侦探小说的写作原理和程式,而范达因和奎恩的写作使美国侦探文学达到黄金时期,而至后来发展为 20 世纪的硬汉派小说,从情节、叙事、意境和效价都日臻完善,在美国文学中独树一帜.

    侦探小说原型叙事范式

    彼得·马修森从地方到全球的生态旅行书写研究

    王倩季文
    130-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彼得·马修森是美国知名作家和环保主义者,其小说中多次围绕生态旅行和自然主题展开.他以清新的笔触为读者展开了一场场人类与自然的博弈,这既是人类向自然界进发的探险之旅,更是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探索之旅.彼得·马修森借助生态旅行书写,表达了对自然世界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透过这些作品,马修森展示了其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力及对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和不同文化的尊重.从多元化、现实与虚拟以及归宿三个维度对彼得·马修森从地方到全球的生态旅行书写展开研究.

    彼得·马修森生态旅行书写自然界救赎

    美国华裔文学族裔性书写新范式探究——以《唐人街内部》《反抗者》和《我们失去的心》为例

    纪翠萍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1 世纪20 年代前后,美国华裔文学出现了回归族裔性书写传统的现象,通过研读在此期间发表的族裔性书写代表作品《唐人街内部》《反抗者》和《我们失去的心》,可以发现新世纪族裔性书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了新的书写范式.在写作对象上突破单一种族关怀,采用跨族群书写;在创作方式上,将作品的文学性与族裔性有机融合,在文学追求中体现族裔诉求;在写作主题上,在审视全球发展和美国社会相关问题的同时,从多角度关注和反思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新的书写范式体现了美国华裔作家捕捉最新国际、国内形势的敏锐和文学创作上的不断创新,也有助于美国华裔文学开疆拓土,更好融入美国主流文学市场和世界文学领域.

    美国华裔文学族裔性书写新范式反思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拉丁美洲的译介与接受

    游瑞娇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进程加速,中国现当代小说在拉丁美洲的译介与接受情况日益受到关注.通过梳理相关译介历程、分析接受现状,并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旨在为中国文学在拉丁美洲的广泛传播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中国现当代小说拉丁美洲译介接受

    视觉语法视角下南京旅游英文官网多模态话语分析

    赵文彩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Gunther Kress和Theo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南京旅游英文官网的案例研究,分析旅游网站多模态话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研究发现,南京旅游英文网站使用大量图片视觉符号资源构建意义,图片符号与文字符号协同作用,对观看者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不足之处在于,叙事再现图片占比较低,人物参与者缺乏与观看者的正面接触,图片设计者多采用中、远镜头,虽客观呈现景物特点,但与观看者保持较为疏远的关系.建议网站丰富再现意义的类型,增加叙事再现的使用,增加参与者与观看者的正面接触;适当采取前景化、分割线等手段,借用近距离镜头将观看者代入到图片情境中.

    视觉语法南京旅游英文官网多模态话语分析

    《三国志》中的华佗评价研究

    张珺张乐林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国志》有关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恃能厌食事"的评价,对其后的《后汉书》记载乃至华佗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围绕史书上的华佗评价,后世一直存有争议.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华佗的行医过程进行分析,华佗"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更多的是对其士人身份的坚守.陈寿对"本作士人"的强调,即体现出陈寿对华佗这一选择的理解.同时,陈寿对华佗之死是深为惋惜的,这从传记中叙事结构安排,以及"微言大义"的简约语言中可以看出.

    三国志华佗评价士人身份坚守理解

    "特殊解放区"时期大连红色金融的发展脉络、历史贡献及经验启示

    史迎霞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金融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解放区"时期大连红色金融事业的开创与发展,是红色金融史中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党领导大连人民创建红色金融机构、实现区域统一货币发行、建立红色金融政策体系、推动红色金融不断发展壮大,为支援解放战争、促进大连经济恢复与发展、捍卫新生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特殊解放区"时期大连红色金融的生动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包括坚持党对金融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对推进新时代金融强国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特殊解放区"红色金融发展脉络历史贡献经验启示

    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基础及提升路径研究——以保山为例

    王丽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保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其发展历史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哀牢归汉、滇西抗战、永昌道、移民迁入等,各民族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创造了中华文化,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从历史出发,提出促进保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为新时期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参考.

    保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合阳提线木偶戏田野调查与现状分析

    雷一菲朱玉福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与民族情感的联结.合阳提线木偶戏作为我国目前现存木偶戏中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2006 年 5 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通过对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其历史渊源及当前面临的生存挑战,并对合阳提线木偶戏的传承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合阳提线木偶戏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