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边城》的生态美学意义

    刘晔吴林宋燕
    4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城》完整地展现了湘西的自然环境及湘西人的生存状况。整部作品通过现代与原始的对照,从自然、人文、精神等方面体现回归“荒野”意识的生态美学意义,指导现代人对当下文艺商业化的现象进行反思,倡导建立自然、精神、社会全面的生态世界。

    边城生存状况生态美学意义

    宋代俳谐词中的滑稽

    谢芳刘小祺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俳谐词大量产生于宋代的,其主要特征是滑稽、打趣、嘲笑的,审美追求主要为以谐趣为美、以隐晦为美、以戏笑为美。本文拟从俳谐词的形神相似、以物喻人以及讽刺性模仿等表现手法上探讨其滑稽的表现。

    俳谐词滑稽表现手法

    对“他者”的两种认识——《鲁滨逊漂流记》与《消失的地平线》的对读

    周绪海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以征服者的身份将非西方的“野人”(savage)星期五纳入了西方体系;而《消失的地平线》中被动进入东方香格里拉的西方人康维却对香格里拉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本文认为,这样的转变是西方对于“他者”认识的深化和对于自身反思的结果。

    鲁滨逊康维理性他者文明与野蛮

    难以承受的命运之重——路德维克与西门闹比较

    邓莉欣
    4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言的《生死疲劳》与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玩笑》都讲述了“时事弄人,命运惨痛”的故事。虽两部作品在主题意蕴、艺术风格等方面迥异,然路德维克与西门闹这两个主人公的命运却都有着难以承受的沉重。本文从比较两个人物入手,揭示相似历史遭遇下的沉重命运,思考沉重的命运。

    莫言米兰·昆德拉人物命运

    从女性主义看陶洁汉译《紫颜色》

    肖海艳巫丹
    4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陶洁翻译的艾丽斯·沃克具有女性特色的小说《紫颜色》(1998)汉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性别视角下,分析陶洁如何彰显她的性别意识。同时在对陶译本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比分析杨仁敬的译本(1999),意在揭示不同性别的译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特色,特别强调女性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紫颜色》汉译本女性主义意识性别视角女性特色性别意识对比分析

    理性和疯癫的对话与决裂——奥茨《在冰山里》的福柯式解读

    张晓莲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对疯癫这现象进行了考古学式的研究,揭示了理性秩序下各种权力对疯癫的压制和统治。奥茨的短篇小说《在冰山里》以具体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疯癫诸相和生活在理性秩序下的人们并不乐观的精神状态,以及疯癫是如何在权力的共谋下走向绝境的。理性对疯癫实行排斥和压制的同时,也将自己禁锢在另一个冷漠死寂的世界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及日益严重的精神危机。

    福柯疯癫理性《在冰山里》

    时代裹挟下女性命运的缩影——读虹影《饥饿的女儿》有感

    郑晓妮
    49-4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饥饿的女儿》讲述我国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重庆地区的一个特殊家庭。作者运用平淡的叙述将一个决然而缺乏爱的女孩在亲情、爱情、个体命运方面的纠葛和困惑一一道来,并且情节曲折,文字精彩,感情真挚,是部内容丰富的作品,作者不但全景式地展示了当时当地的生活情景,更重要的是透过这部作品,让我们对女性心理以及命运的把握更加准确和到住。

    文字叙述方式饥饿

    知青形象的再生产——评韩东《知青变形记》

    陶晓宇
    5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知青时代”早已过去数十年,但关于知青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仍铺天盖地。可以说知青的形象在学界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诸多学者认为知青的命运是苦难的,而韩东的《知青变形记》在众多的知青作品中显得格外不同,他拒绝用表面现象评价严肃的历史,本文试图通过将韩东的《知青变形记》与张贤亮的《绿化树》作一对比,从而对知青的命运有了新的认知。

    知青变形记知青命运

    从生态批评角度重视安部公房《魔法的粉笔》

    李远征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批评以其鲜明的生态意识及对现实强烈干预的特质,逐渐成为当今文学研究的时代课题。将主人公与墙的关系看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小说《魔法的粉笔》,不难发现作品中对生态问题的热切关注。它将我们所面临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危机都赤裸裸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为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生态批评小说《魔法的粉笔》生态平衡

    最后的家园在哪里——《伤逝》与《厨房》对比分析

    冷传梅
    5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时期,鲁迅的《伤逝》通过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女性解放的课题,将经济独立作为女性解放的基础;到了九十年代,徐坤的《厨房》反其道而行之,出走的女性“叛徒”已经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但结局仍是失败。两相对比之下,不仅可以看出男女作家对女性解放课题的不同思考,更能启发人们思索女性解放的真正内涵。

    伤逝厨房女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