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经》心理动词研究

    朱丽娟
    8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动词作为动词的一个小类,有其独特的语法特徵和语用特徵。文章封《生经》中的心理动词进行了描述和说明,封其语法功能及其内部再分类进行了分析研究。

    生经心理动词语法功能内部再分类

    英汉问候语及习俗差异探析

    马一可
    8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常问候和见面礼节是一种民俗语言现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和西方日常问候习俗和礼节在用词、文化背景等方面均存在共性与差异。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认清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以便更好地融会贯通。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问候语及礼节的对比研究,揭示汉英差异,促进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相互沟通。

    问候习俗和见面礼节文化差异语言学习跨文化交际

    浅谈广播剧小品剧本的创作

    杨青
    8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谓的广播剧小品,是指篇幅不长,可穿插在节目中,一般短于十分钟,分一集或多集讲述完的广播剧。广播剧小品剧本的创作,应契合收听群和收听习惯,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新鲜动感和活泼气息,能在短时间能达到幽默、传神的效果。笔者从自己多年创作角度出发,浅谈了广播剧小品的特点和创作规律。

    广播剧叙述方法结构情节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非文化意象”与“文化意象”

    孟煦杨洋
    8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广告对潜在消费者的作用越来越大,广告翻译的手法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心意,仿拟是广告翻译中的一个非常具有特点的翻译手法。Parody(仿拟)一词源于古希腊词paroidia,原意为beside,subsidiary ormoek song(离题的、辅助的或嘲弄性的歌曲),在A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中被定义为通过类似卡通漫画家式的技巧。对某一作者所用的词语、风格、态度、语气和思想的模仿。而在文化语境层面,运用文化意象,套用某些风格、态度及语气,使广告更能贴近消费大众的心理,使其拥有更多的购买欲,这种方法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广告翻译意象仿拟

    语域理论与英语教学

    王小雪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域理论是指我们使用的语言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语境的制约。语域理论把语言的变体与社会语境变化联系起来,这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域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场合和情景进行交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域理论特征功能英语教学

    现代汉语外来词

    贺许龙
    88-8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汉语外来词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试归纳新时期现代汉语外隶词三个方面的特点。从外来词的形式上、从外来词的内容上、从外来词的使用上进行分析;研究新时期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有利于掌握外来词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揭示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规律,以进一步掌握汉语自身的规律。

    新时期现代汉语外来词特点

    论深层修辞的审美性

    肖春燕
    8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往往以对语法和逻辑规范及偏离的交替使用来构成语言的多样性。就语言本体和美学本体论而言,深层修辞是对世界的审美化偏离。人们在通过深层修辞来对这个世界进行审美化理解的同时,也按照“美的原则”来重建一个修辞化的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

    深层修辞审美性

    “恪”字读音考——陈寅恪的“恪”不读“que”

    徐颖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人说“客”有文白异读ke/qie那么,“恪”有ke/que的文白异读,就不难理解了。”又有人说,“恪”与“确”在陈寅恪先生方言同音,所以,“恪”与“确”一样,在普通话里可以有异读“que”。这些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考证了陈寅恪先生名字中“恪”字的读音,证明自古至今“恪”字只有ke一种读音,读que纯属误读,并无根据。

    陈寅恪蒙古字韵中原音韵西儒耳目资客家话

    “宁”字读音考辨

    凌晓雯
    9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现代常用汉字的“宁”字有两种规范读音,ning和ning。在ning这一读音上,人们往往把握不准,将含宁词组中该读ning的地方读为ning。本文试从语音发展的角度,探讨宁字两读ning和ning的读音发展,对宁ning误读现象的原因进行考辨。

    读音音韵学

    《红楼梦》文本阐释方式之一二

    邹关珍
    9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文本在作者完成以后,其意义的产生还有待于读者去审美阅读与接受,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过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文本的阐释方式多种多样,作者赋予文本的意义与读者的动态互动而呈现开放的多元状态。背离文本的阐释方式必然扭曲原著作者的意愿,传达错误的信息。

    文本阐释方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