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篇模式与语义关系

    华丽菲
    65-6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Hoey的语篇模式和语义关系理论及Halliday&Hasan的衔接理论。并将用具体的语言素材对这三种理论进行分析,旨在找出提升学生阅读覆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语篇模式语艾美承衔接理论阅读写作教学

    汉俄宗教术语的泛化现象

    沈洁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术语泛化现象在语言学界日益得到关注,各种关于术语泛化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试图将俄汉两个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置于同一语言背景下,来研究汉俄语中与宗教术语泛化的表现、特点和原因。

    汉语俄语术语术语泛化宗教术语泛化

    《说文解字·水部》字浅析

    陶长军
    6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文解字》将9353个汉字分成540部,因字形将同义类的词汇聚在一起。“汉字按义类聚集后,每一个子系统收字的密度,恰恰反映了这一领域与人类生活关系是否密切,以及人类对这一领域认识的深入程度。”本文通过对收字密度最大的水部字进行简要分析,阐述该部宇的基本分类情况,并透过这些基本分类以窥探古人对水高度认知的原因。

    说文解字义类

    试论浪漫派英诗汉译中形蕴的再现——以“She Walks in Beauty”两译本为例

    罗瑞
    69-6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浪漫主义英语诗歌多为规范的格律体,诗歌的字里行间都融入了诗人的丰富情感与想象。这一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其汉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注重译诗形式的安排,还要捕捉原诗神韵再现原诗的意境,以使译诗的形蕴能最大限度地和原诗求得统一。本文以拜伦的浪漫主义抒情诗“She walks in Beauty”为例,对比分析查良铮与杨德豫的译诗,试论浪漫派英诗汉译中的形蕴再现问题。

    英诗汉译形式意境

    “VN的”转指人的语频分析

    刘焕利
    7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汉语中,“VN的”可以转指的语义非常广泛。本文通过对“VN的”进行语用频率分析,阐述了“VN的”转指人的情况,并分析了其具体原因。

    “VN的”转指语频

    从“陈昭论剑”看体育新闻评论语言

    张璐
    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从“陈昭论剑”的语言出发,对体育新闻评论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只有贴近性才能将读者的感情融入文字之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达到新闻评论的最佳效果。

    体育新闻评论语言贴近性

    活着的被动句

    刘江波
    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萌芽于战国末期的被动句,一直是汉语表示被动的主要形式,经过几千年的变迁,被动句不断发展,其句子形式及适用的语境等也不断发生变化。文章从现代汉语语法名著入手,主要论述名家眼中被动句的类型、特点等,以察见被动句的变化。最后,还结合了现代社会流行的新词新语,探讨“被”字句在新世纪的运用。

    纵观变化流行语

    浅析英、汉语言中表示不幸的词语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黄悦
    7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对汉语的科学研究已遍及全世界很多国家,但是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英语中表达不幸的词语的分析,从而讨论中西方文化间由于历史、宗教、视角等发展的不同点,在跨文化的对话中注重对文化间差别的尊重,使外来文化成为研究汉语教学发展的催化剂,以此来克服外国学生己方文化论造成的跨文化学习中的障碍。

    跨文化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俗语

    汤涓
    7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俗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俗语的定义、来源、特点及其表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对俗语进行探讨.从t而达到对俗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目的。

    熟语俗语通俗表意特点

    现代汉语倍数负向表达规范化的语言学解释

    徐妍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中倍数的负向表达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汉语的“倍”能不能往小里说的问题。几十年来,“声讨”汉语中倍数负向表达“不符规范”的文字频现报刊,但“减少N倍”、“缩小N倍”等倍数负向表达的各种格式却仍活跃在大众日常生活中。本文拟对前人有关倍数负向表达是否合乎规范的争论做简单梳理,并尝试从几个新的理论角度为其合理性寻找根据。

    现代汉语倍数负向表达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