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议《庄子》中的“游”

    童珺
    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庄子》中的《内篇》和《外篇》的“游”字作为一个突破口,对《庄子》中出现的“游”进行分类研究.庄子所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的精神活动但“游”是有条件的,要依靠无为才能达到“游”的境界.

    《庄子》

    解读劳伦斯的象征艺术

    范琰
    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英国文学史上,D·H劳伦斯是一位最富有独创性又饱受争议的作家.借助炉火纯青的象征艺术手法,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化、机器对人的异化进行了猛烈的鞭笞,表达了其对自然原始的美和肉体的美的推崇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向往.

    劳伦斯象征原始和谐

    带领学生体会美文之“美”——《荷塘月色》与《听听那冷雨》的审美比较学习

    张堃芦淳
    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呼唤语文美育,为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将美文之“美”传达给学生,是教会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继而表现和创造美的基本途径.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荷塘月色》和《听听那冷雨》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力求在深入分析文本语言和情感的同时发现各自独特的审美意蕴,将语文美育落到实处.

    语文美育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审美比较

    近十年《阅微草堂笔记》研究述略

    韩露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文言小说的代表作,对于《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方法经历了由单一到复合的过程.本文从《阅微草堂笔记》创作的影响因素、思想内涵、狐鬼形象、叙事风格、对传统小说的继承和发展五个方面对近十年《阅微草堂笔记》的学术研究作了回顾.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学术综述

    《金色笔记》的叙事技巧分析

    王静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分析英国作家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反传统的网状叙事结构,象征意义的梦境的描写以及在素材的选择上,莱辛所采取的拼贴的写作手法.这些都使这部小说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网状象征意义拼贴后现代主义

    浅探《古诗十九首》与人的觉醒

    陈文敏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十九首》大谈生死,讲求及时行乐,强调的是人自身的生死、存在及其价值问题,在思想上有了明显的突破,显示了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人的觉醒

    一个完成自我救赎的中国硬汉形象——浅论《许三观卖血记》的自我救赎精神

    陈霞
    6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塑造了一个用血来抵押幸福的“许三观”形象.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在苦难的重压下,许三观通过一次次的卖血来为直面人生的苦难,抗争人生的不幸.这样,在写许三观的悲剧命运的同时,余华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倔强而善良而且不失幽默的小镇工人形象,一个成功实现了自我身体与精神救赎的中国硬汉形象.

    许三观自我救赎硬汉

    金庸小说与北大精神

    刘莹李鑫吴函
    6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庸先生乃是当今的武林盟主,北京大学乃是中国大陆的大学中的翘楚;金庸先生的小说王国包蕴着众多的精神坚守,北京大学也在其百年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魅力.既然同处巅峰,他们精神气质上的一定有一些契合之处的,笔者在此就对他们的契合之处浅作探析.

    金庸小说北京大学精神契合

    荀子的民本思想浅析

    靳宁宁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在战国末年的荀子吸收并继承了孔孟的儒家思想,是民本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理论学说.荀子将孔孟的民本思想进一步发展,他认为民本就是要爱民恤民重民,富民利民养民,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和措施.荀子的民本思想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尽管荀子的民本思想有着不足,但是他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还是大大受益的.

    荀子民本思想爱民重民富民

    波德里亚“拟像”学说研究

    袁如
    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德里亚用“拟像”概括了后现代世界的总体特征.拟像学说是建立在对于被符号操控、彻底统治和架空的这样一种消费社会的批判基础之上的.波德里亚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通过符号而复制出的世界,所有真实都被代码和仿真的超真实所吸收,拟像与真实之间界限的内爆,这造就的是一种的“超真实”的世界.在这样的“拟像”世界中,艺术、美学渗透到了日常生活当中,丧失了其自主性和特殊性,成了一种美学符号,具有“超美学”特征.

    拟像消费社会超真实超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