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小鲍庄》的艺术风格

    连雪雪
    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安忆的《小鲍庄》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感觉意象极其饱满的艺术世界,在语言、叙事手法上都显示出了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继承.以下将从意象、叙事态度、和语言三个层面浅析《小鲍庄》艺术风格.

    意象叙事态度语言

    我的感谢之思:感谢谁?

    潘明山
    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值得感谢的人很多,我们到底应该感谢谁呢?感谢自己,就是从心底里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只有感谢自己,才能满意地总结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看待未来.感谢别人也是在感谢自己;感谢自己也是在感谢别人.

    感谢教育国家时代:父母

    “象以典刑”之两解

    袁佳佳
    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尚书》的“佶屈聱牙”,在理解其内容时需要进行多角度的勘测,本文试图以文本自身及历时出土文献为佐证,简述“象以典刑”的两种旧释的合理性和发展性.

    当激情归于平淡——解读《四十岁——爱情》中的语相偏离

    张莉娄云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偏离,就是对常规的违反,是文体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偏离分为多种形式.尤其是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偏离手法,以取得某种特殊的文学效果.本文以罗杰·麦克高夫的诗《四十岁——爱情》为例,分析其中语相偏离的运用,这种偏离为更好的展示中年时期的爱情增添了无限生动与形象感.

    偏离语相偏离四十岁——爱情

    及物性视角下《在候诊室里》的文体学分析

    付新玉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候诊室里》是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的名作,描述的是一个近7岁的小女孩陪着姑姑去牙医诊所的一次经历.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下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基础,来把握《在候诊室里》这首诗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手法,以达到对作品更深的理解.

    《在候诊室里》及物性伊丽莎白·毕晓普

    小议关于中学文言文的争论

    余英福
    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界的学者们围绕着“教与不教”、“教些什么”、“教多少才好”、“怎么去教”等一些问题争论不休.六十年来,文言文教学改革之路也从未间断过.一大批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经验涌现而出.

    文言文论争教学实践思考

    拂拭菱花看宝镜——论古代诗词中铜镜意象的具体内涵

    王媛
    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古典诗词文本,分析了铜镜意象的具体内涵,认为铜镜既可以作为自我肯定的意象,又可以作为作为闺怨的象征,同时,它还是古代女子希望寄托的承载体.借助铜镜意象,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女性的矛盾心理及其更为内在的现实根源.

    铜镜意象自我肯定闺怨

    《邶风·谷风》和《小雅·谷风》的比较的文献综述

    范维
    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婚恋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表现婚姻破裂后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剧结局,抒发弃妇愤懑不平的弃妇诗尤为典型.弃妇诗中描述了妇女被弃的不幸命运,它们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社会早期妇女的不幸遭遇.

    《诗经》弃妇观点

    浅析伊莎贝尔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评论《淑女画像》

    杨晓晓陈曦
    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淑女画像》被视为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位有主见、有思想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阿切尔在欧洲的经历,展现了一位美丽勇敢的姑娘在面对生活、爱情、婚姻时的丰富的思想活动,其追求独立、追求自己把握命运的性格决定了她向往自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而她初涉世事的单纯善良的秉性又给其埋下了曲折命运的伏笔.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伊莎贝尔在欧洲的心路历程,来解读伊莎贝尔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爱情观婚姻观理想信念

    论孟子在君、民关系中的立场

    陈健
    9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孟子在君、民关系中的立场问题是准确理解孟子主张的重要基础,众多学者都通过各自的视角提出过自己的观点,本篇文章试图从孟子对君与民所描绘的一幅生活图景来考察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经济生活中,还是在政治生活中,孟子对于人民生活的描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是最美好的,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些维护君主统治地位的主张,但是这种主张在孟子那里完全与人民利益统一,孟子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人民,由此可以知道孟子在君、民关系中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的.

    生活民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