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由木姐珠神话看羌族木姐珠崇拜

    王粟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姐珠神话乃是羌族的创世神话,而由该神话发源而来的木姐珠崇拜广泛存在于民间。本文主要从女神崇拜,生殖观念等多重视域并结合羌族的社会文化语境探讨了木姐珠崇拜的广泛存在,进而对木姐珠崇拜得出了自己的理解。

    木姐珠崇拜女神崇拜生殖观念在民间

    试论《贤愚经》命名以及集成的时间

    计晓云
    115-11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贤愚经》全称《贤愚因缘经》一共十三卷六十九品,收在《大正藏》第四册,是由河西八位僧人在听了西域高僧的俗讲并将之记录下来,回到高昌集结,之後再由慧朗在凉州命名而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论述《贤愚经》集成、命名的时间。

    《贤愚经》集成命名的时间

    不平则鸣及反题——中国古代文论中对创作动机的讨论

    范金晶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追究作者创作动机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作者为何要创作的说法做了一些清理。“诗可以怨”,司马迁“发愤着书说”,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观点,认为诗歌源自内心怨愤郁结。唐代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认为不平静,情绪波动故而作诗,喜怒哀乐皆为“不平”。宋代崇尚理性,苏轼“空故纳万境”的看法可作为其代表,内心空、静,故而能容纳世间万物,诗意自然显露。而与这些看法并行的,还有一种“不病而吟”,为文而造情,而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下文将展开详细论述。

    创作动机不平则鸣宋代转型

    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今的启示

    张晓萍
    11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土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科举制度的历史概况、作用等方面的论述,为我们当今社会作以启示。

    科举制度影响启示

    儒学在法国的寻踪

    宋霞
    11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是西方国家与中国交往最为密切的国家,早在17世纪,中法两国就开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经过几个世纪的吸收、消化与发展,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在法国根深叶茂并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

    儒学传播踪迹影响

    老子与孔子的师生关系

    孔令华
    12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史记》的记载我们知道,孔子曾经和老子相会,并且向老子学礼。但老子是否是孔子的老师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试对此进行研究并且揭示老子对孔子的影响。

    老子孔子关系

    浅析郭嵩焘的西学观

    陈煜杨涛
    12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郭嵩焘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和思想家,他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以求救国图强,郭嵩焘对西学的认真考求使他的西学思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郭嵩焘西学

    论《周易》智慧及其现代意义

    骆岗
    122-12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乃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卜筮之书,《易传》则在对《易经》阐释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国古代儒道哲学的精髓。《周易》哲学的核心是讲人生观、人生智慧,精华是普遍和谐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天人和谐,人与社会的人际和谐,人与自我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和谐。《周易》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反映出来的一些古朴思想无论对当今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朴素思想人生智慧现代意义

    论魏晋名士的矛盾性

    徐雷
    123-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名士生活在黑暗动荡的时代,他们反对虚伪的礼教而内心坚守真正的儒学传统。他们外表遁世无为却心怀儒家的救世精神,他们悲天悯人却也草菅人命,既看破了生死却又在炼丹服食希冀长生。和那个时代一样,历史上的魏晋名士也是矛盾的混合体,他们彷徨焦虑,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美和可爱才那么的令人感慨万千。

    玄学矛盾悲天悯人延年养生

    当“原生态文化”遭遇大众文化——论大众文化对“原生态文化”的消解及传承的“双刃剑”作用

    李瀛慧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生态文化”是塑造文化身份和进行文化认同的寻根活动的文化母体,但在大众文化席卷视听的当今社会,“原生态文化”在受到人们极力追捧的同时,其意义却也被大众消费文化悄然的消解或滥用。在大众文化因此广受批判的同时,我们需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到大众文化的“双刃剑”作用,需看到其对“原生态文化”的传承、延续和保护的积极意义,并以此找到“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里安身立命所必需的发展路径。

    “原生态文化”大众文化“双刃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