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济宁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济宁医学院学报
济宁医学院学报

白波

双月刊

1000-9760

jyxbbjb0909@163.com

0537-3616266

272067

山东省济宁市北湖新区荷花路16号

济宁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促进医学教育发展和医学科研进步,发现和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缝背核在甲基苯丙胺诱导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中的作用

    宋锐恒沈建宇韩伟凯李贵宝...
    38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成瘾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METH模型组和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METH(2mg/kg)制备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经即刻早基因c-F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含Ca2+指示剂病毒载体脑内注射、化学遗传学和蛋白质谱分析等技术,探究METH激活DRN脑区情况及蛋白表达变化,并分析抑制DRN脑区神经元CPP评分的变化.结果 CPP评分显示,METH模型小鼠在伴药箱产生明显偏好(t=4.438,P<0.05).METH模型组DRN内c-Fos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t=4.065,P<0.05),而且DRN神经元内Ca2+荧光信号明显增强(t=20.50,P<0.001).通过叠氮平-N-氧化物(cloz-apine-N-oxide,CNO)腹腔注射(3mg/kg)诱导hM4Di表达抑制DRN神经元兴奋性,明显降低了METH模型组小鼠CPP分数(t=3.26,P<0.05).蛋白质谱分析在METH模型组DRN脑区筛出了一批差异蛋白,其中突触囊泡蛋白1(Syt1)和细胞黏附分子1(Cadm1)表达升高(均P<0.05);神经束蛋白(Nfasc)和突触小泡蛋白2(SV2)的C亚型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 DRN脑区在METH诱导小鼠CPP行为偏好中起着重要作用,METH特异性诱导DRN内与突触相关的蛋白分子的表达,可能与DRN参与的成瘾机制有关.

    中缝背核甲基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蛋白分析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治疗现状

    朱莹王蓓
    386-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是一种直径1cm以下的特殊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发病率虽逐年上升但预后良好.传统手术治疗作为P TMC主流的治疗方法应用最广泛,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但术后瘢痕及并发症加重了患者的负担.热消融技术短期内治疗效果并不亚于传统手术,而且创口小、治疗费用低,因此成为P TMC患者的新选择.部分低风险的P TMC长期处于非进展状态,使得主动监测治疗也成为治疗的一种选择.目前,P TMC的疾病管理策略的选择相对多样,治疗的争议也与日俱增.本文总结了现阶段P TMC主要的治疗方法并做一综述.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主动监测热消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徐长卿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

    宫贺孟鋆钰伦昕月陈海霞...
    392-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徐长卿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徐长卿的活性成分,在SwissTargetPrediction和Targetnet数据平台预测药物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TTD 3个数据库检索宫颈癌的相关靶点,借助Venny在线工具筛选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徐长卿─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PPI网络分析,并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GO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经筛选得到6种徐长卿的有效活性成分,包括Tomentolide A、cynapanoside C、cynatratoside B等,以及24个徐长卿与宫颈癌的相互作用靶点,如JUN、MMP2、AURKA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徐长卿治疗宫颈癌的主要通路有Pathways in cancer、Endocrine resist-ance、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等.GO富集发现徐长卿可参与腺体发育,且具有蛋白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徐长卿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蛋白的分子对接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徐长卿可能通过作用于EGFR、JUN、MTOR、PIK3CA等关键靶点和调节PI3K/AKT/MTOR、Ras/Raf/MEK/ERK两条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与促进癌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宫颈癌的作用.

    徐长卿宫颈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信号通路

    糖尿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和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郑彩霞王静杨杰代哲...
    400-404,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及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现状,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10月-1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S)和胰岛素治疗评估量表(ITAS)对安徽省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的13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30例糖尿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平均得分(19.92±7.17)分,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平均得分(52.12±12.63)分.性别、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用药方式、是否使用网络查找疾病相关信息是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健康素养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r=-0.22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月收入、用药方式和网络健康信息与服务的应用能力能够预测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总变异的30.8%(F=20.116,P<0.01).结论 电子健康素养与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质量健康网站的宣传和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共享,以此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降低患者的心理性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电子健康素养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经ERCP和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王宁杨村李洪运孟庆顺...
    405-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提供临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情况、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费用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ERCP组与PTCD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8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189.26±9.16)μmol/L、(151.65±11.5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1%vs 2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21);ERCP组与PTCD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9.43±2.05)d和(10.92±2.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费用分别为(35607.65±591.45)元和(46799.45±88.8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费用分别为(18360.41±88.47)元和(25160.73±98.2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经ERCP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手术风险小、微创手术治疗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成本及住院时间相对较低、疗效好的优点,效果优于经PTCD途径.

    老年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胆道支架

    血清sST2在主动脉壁间血肿和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秦嵩博由辰飞张伟佳冯天策...
    410-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sST2在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患者中的表达,分析sST2浓度与主动脉壁间血肿和夹层的关系,探讨其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南京市第一医院的92例患者,其中主动脉夹层40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2例.收集患者入院24h内的血清sST2水平,并统计其同期的D-二聚体浓度等临床数据,比较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sST2、D-二聚体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别比较sST2和D-二聚体以及两者联合对于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意义.结果 sST2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在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3,P<0.001);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得到sST2的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788,最佳界值为27.84ng/mL,D-二聚体的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618,最佳界值为1.215mg/L,两者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216;对主动脉壁间血肿诊断得到sST2、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12、0.382,两项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0.784,最佳界值敏感度0.692,特异性为0.80.结论 sST2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sST2对主动脉夹层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强于D-二聚体;两者联合对主动脉壁间血肿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可溶性ST2D-二聚体诊断

    妊娠中期孕妇血清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关联性

    苏春龙王凤鸽朱梁喜张凡勇...
    414-417,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与胎盘植入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自2016年4月至2020年7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终止妊娠的孕妇504例,其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即为胎盘植入组105例,单纯前置胎盘者为前置胎盘组122例,健康孕妇277例即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收集血清筛查中free-β-HCG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胎盘植入组free-β-HCG水平高于前置胎盘组和对照组(P<0.001).在调整取样时的孕周、体重指数和年龄后,血清free-β-HCG与胎盘植入有关联性(P<0.001).结论 妊娠中期血清free-β-HCG水平升高与胎盘植入存在关联性,提示free-β-HCG可能在预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中发挥作用.

    妊娠胎盘胎盘植入母体血清标志物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任艳茹檀子峤姚孟薇杨欣欣...
    418-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下咽鳞状细胞癌(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SC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BDNF与下咽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6年12月HSCC患者33例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检测33例HSCC患者癌组织、22例癌旁组织及12例非癌患者正常咽部黏膜上皮中BDNF的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外源性BDNF对下咽癌FaDu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BDNF蛋白在HS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咽部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BDNF蛋白在HSCC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咽部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HSCC癌组织标本中BDN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添加外源性BDNF的实验组对比未添加外源性BDNF的对照组,外源性BDNF明显增强FaDu细胞的侵袭能力,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蛋白在HSC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BDNF蛋白可促进FaDu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下咽鳞状细胞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侵袭转移能力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窦性心动过缓与血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关联性

    李元李吉镇陈汉文徐璐...
    424-426,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窦性心动过缓与血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并发窦性心动过缓,38例)和对照组(未并发窦性心动过缓,115例),收集临床资料,采集血样标本,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与窦性心动过缓的关联性.结果 24.6%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生了窦性心动过缓.两组患者血碳酸氧根离子浓度、尿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在19.8~22mmol/L时,血碳酸氢根离子浓度每增加1 mmol/L,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窦性心动过缓风险增加60%(OR=1.6,95%CI1.2~2.1,P<0.05).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窦性心动过缓与血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存在关联性.

    肾综合征出血热窦性心动过缓血碳酸氢根离子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矫治前后前牙区牙槽形态的临床研究

    姜娟薛青丁晓华刘莹...
    427-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掩饰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高度的特征,探讨正畸掩饰治疗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槽骨厚度、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畸掩饰治疗的3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对正畸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及牙槽骨高度项目值进行比较.结果 矫治后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及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93mm和0.89mm(P<0.001);上颌前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水平及唇侧牙槽厚度在根中水平分别平均减少0.80mm和0.35mm(P<0.05);下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65mm、0.50mm)(P<0.001);下颌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及舌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40mm和0.42mm(P<0.001);上下颌牙槽骨唇侧附着高度分别平均减少0.48mm和0.74mm(P<0.001).结论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掩饰治疗后,上下前牙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存在一定的减少,因此矫治中应时刻关注牙槽形态的变化,尽量减少上下前牙代偿性移动,避免造成不良反应.

    骨性Ⅲ类错牙合牙槽骨厚度牙槽骨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