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剖学报
解剖学报

章静波

双月刊

0529-1356

jpxb@bjmu.edu.cn

010-8280296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解剖学报/Journal Acta Anatom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报创刊于1953年,是代表我国解剖学科发展水平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人类学、大体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细胞学各学科的创见性研究论著。并辟有“短篇报道”、“综述”、“研究通讯”、“新技术方法”、“书讯”、“书评”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酒精性肝纤维化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性别的差异

    洪晓敏李三强崔钦奕郑润月...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与性别差异的关系。方法 将 7~8 周龄的C57BL/6 N小鼠随机分为:雄性正常组、雄性模型组,雌性正常组和雌性模型组各 20 只。正常组采用对照液体饲料喂养 8 周,模型组采用酒精液体饲料喂养 8 周,联合 31。5%乙醇灌胃(每周两次,5 g/kg)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8 周末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学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雌二醇(E2)和睾酮(T)的水平,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纤维化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P65 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面积率,免疫印迹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化核因子κB-P65(p-NF-κB-P65)、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p-IκBα)的表达水平。结果 雄性模型组ALT,AST酶活性和T的水平升高,E2 的水平降低,胶原纤维增加,HE染色坏死积分升高,NF-κB-P65 和α-SMA的阳性面积率增加,collagenⅠ,TNF-α、p-NF-κB-P65、p-IκBα的表达增加,IκBα的表达降低。结论 酒精更容易导致雄性小鼠肝纤维化,这可能与加强IκBα磷酸化释放NF-κB,促使磷酸化NF-κB-p65 增多,进一步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酒精性肝纤维化NF-κB信号通路性别差异免疫印迹法小鼠

    宁夏大学生示指和环指指长比与同源盒A11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性

    杨梦怡牛世博张静党洁...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宁夏大学生示指和环指指长比(2D∶4D)与同源盒(HOX)A11 基因 4 个位点(rs6461992、rs6968828、rs7801581、rs17427875)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数码相机提取 667 名宁夏汉族大学生(男性 348名,女性 319 名)手部正面照片,图像分析软件标记解剖点并测量双手示指及环指指长;多重PCR法检测HOXA11基因各位点多态性;统计学软件比较分析 2D∶4D和基因多态性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及其关联。结果 宁夏汉族大学生女性左手和右手 2D∶4D均显著高于男性(均 P<0。05),右手-左手 2D∶4D 性别差异不显著;HOXA11 基因rs7801581 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显著(均P<0。05),其他位点多态性在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D∶4D与HOXA11 基因位点多态性关系中,仅女性左手 2D∶4D与 rs6461992 位点基因型显著关联(P<0。05)。结论 宁夏汉族大学生 2D∶4D 性别间差异显著,HOXA11 基因 rs6461992 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女性2D∶4D 的形成有关。

    同源盒A11基因示指环指指长比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宁夏大学生

    Chir9902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大鼠牙髓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机制

    谢惠兰方芳林毅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hir99021 对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诱导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原代分离大鼠DPSCs,利用荧光免疫法进行验证。设置不同浓度的Chir99021,通过CCK-8 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挑选最适浓度。利用茜素红染色验证细胞成骨诱导分化。最后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骨诱导分化相关基因与蛋白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 1(Wnt1)、无翅型 MMTV 整合位点家族成员 3A(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轴抑制蛋白2 抗体(Axin2)、骨钙素(OCN)、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干细胞标记物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说明大鼠 DPSCs 分离成功。大鼠DPSCs成骨诱导后钙沉积物显著上升,加入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小分子抑制剂Chir99021 后钙沉积物明显减少。大鼠 DPSCs 成骨诱导分化后 Wnt1、Wnt3a、β-catenin、Axin2、OCN 和 DMP1 表达明显上升,而加入Chir99021 后Wnt1、Wnt3a、β-catenin、Axin2、OCN和DMP1 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 Chir99021 对诱导 7d后的大鼠DPSCs成骨诱导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牙髓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Chir99021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大鼠

    基于空间域与频域特征自适应融合和类间边界区域增强的三维海马分割

    白贺滕野冯蕾孟海伟...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海马萎缩是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等诸多精神疾病的临床重要标志,因此准确分割海马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大量先进的自动分割方法。然而,由于MRI中各种噪声的影响以及海马不同类别之间不清晰的边界,三维海马分割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本文旨在提出新的自动分割方法来更精确地分割海马头、体、尾。方法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两个策略。一种是空间域与频域特征自适应融合策略,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卷积自动选择合适的频率组合,减少噪声对特征提取的影响。另一种是类间边界区域增强策略,它允许网络通过加权每个类之间边界区域的损失函数来增强对边界区域的学习,以达到精确定位边界和调节海马头、体、尾大小的目的。结果 在 50 例青少年大脑MRI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我们的方法实现了较先进的海马分割,海马头、体、尾相较于现有的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提升。消融实验证明我们提出的两种策略有效,我们还在 260 例Task04_Hippocampus数据集上验证了网络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更多的海马分割场景。结论 我们提出的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清楚地观测海马萎缩,并完成更精确的病情诊断和追踪。

    空间域与频域特征自适应融合类间边界区域增强医学图像分割海马分割

    基于CT平扫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尹诗琴杨思艺王锐涵游贵宣...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T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析在骨伤科行踝关节CT检查患者(男性123 例,女性102 例,均为汉族,年龄18~60 岁)的图像资料,按形态学特点对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进行分型,并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周围的 8 个距离。结果 回顾分析了 2013 年 12 月~2022年 12 月 225 例患者结果,可将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为 4 型:C形(50。67%)、V形(26。67%)、平坦形(15。11%)、L形(7。56%)。平坦形的切迹前后部夹角(145。56±9。25)°最大(P<0。05),L形切迹前后部夹角(125。07±13。54)°最小(P<0。05);平坦形的切迹深度(3。11±0。83)mm最小(P<0。05),L形的切迹深度(4。47±1。11)mm最大(P<0。05)。左侧切迹后部长度(13。06±3。56)mm、胫腓前间隙(3。83±1。49)mm明显大于右侧(P<0。05);男性切迹后部长度(13。36±3。46)mm、切迹深度(3。93±1。10)mm及胫腓重叠垂直距离(9。10±2。55)mm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 通过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相关数据并根据形态将其分为 4 种类型。平坦形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更易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在解剖复位时更易发生腓骨前移;而L形和C形切迹的下胫腓联合在解剖复位时更易发生腓骨后移或旋转复位不良。

    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型解剖学复位踝关节不稳计算机断层成像解剖学

    《解剖学报》广告刊例

    《解剖学报》编辑部
    87页

    切除不同范围钩突后颈椎椎间盘的有限元分析

    杨洋史君李琨马渊...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C0~T1 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切除不同范围钩突后颈椎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特点,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 1 例全颈椎进行CT扫描后建立正常颈椎三维模型,同时设计切除左侧 50%、100%的钩突和切除双侧 100%的钩突模型,加载相同力矩后比较 4 种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等 6 种工况下的受力变化(应力、位移)。结果 随着钩突不同范围的切除,椎间盘应力和位移值集中位于C5/6处,随后渐呈递减趋势。椎间盘在切除左侧C5 钩突 50%后其应力值仅在C5 处存在侧别间差异,但在左侧或双侧切除 100%C5 钩突后其应力值出现了侧别间差异。结论 切除不同范围钩突(50%、100%)后可影响颈椎稳定性,且切除范围越大越影响颈椎稳定性。临床在该区手术切除时应尽可能选择最优原则,以最少切除而达到治疗效果为最佳。

    钩突椎间盘钩椎关节颈椎有限元力学变化解剖学三维重建

    《解剖学报》授权声明

    《解剖学报》编辑部
    97页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孙雷王星宇谢水华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2019 年 11 月行PKP治疗的 182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 3 年持续跟踪随访,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n=36)与无再发骨折组(n=146)。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计量指标行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 4。0"rms"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及决策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及临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在骨密度、损伤椎体数、单节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骨水泥渗漏、PKP术前后椎体高度差、后凸角变化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损伤椎体数、单节骨水泥注入量、PKP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差、后凸角变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72、0。732、0。722、0。801、0。81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1、2 个、3。9 ml、0。4 mm、8。7°。骨密度、损伤椎体数、单节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PKP术前后椎体高度差、后凸角变化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原始曲线及理想曲线接近,C-index 为 0。818(95%CI:0。762~0。883),模型拟合度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0。22,可提供临床净收益,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骨密度、损伤椎体数、单节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PKP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差、后凸角变化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了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列线图模型。

    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再发骨折列线图预测模型

    斑马鱼视网膜微细结构及发育特征

    冯丽萍徐伊琳陈珣刘大海...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斑马鱼眼球和视网膜的微细结构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为其作为视觉研究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选取不同周龄的8组斑马鱼,每组各 6 条,共 48 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眼球结构,并测量视网膜各层厚度,分析其时空发育模式。从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上观察视网膜中各种细胞形态特征及神经连接方式,尤其是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结构差异。结果 斑马鱼视网膜可分为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等 10 层。与视锥细胞相比,视杆细胞的细胞核更小且电子密度更高。感光细胞终足整齐地排列在外网层,与水平细胞和双极细胞形成神经连接,并在其内观察到多条突触带。在斑马鱼视网膜中,最早发育的是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随着斑马鱼的生长发育,视杆视锥层和色素上皮层厚度逐渐增长,10周左右视网膜的结构基本发育完成。结论 斑马鱼视网膜形态结构典型,分层明显,神经细胞高度分化,外网层神经连接丰富。斑马鱼眼球发育特征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似。

    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斑马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