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介入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滕皋军

月刊

1008-794X

jrfsxzz@163.com

021-81818191,62409496

200052

上海市华山路1328号(八五医院内)

介入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全国介入放射学组协办,实际上也是全国介入放射学组的专刊,是一本有关介入放射学基础研究、临床等方面的学术性期刊。办刊的宗旨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介入放射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实验研究、短篇、经验介绍、病例报告、综述、训练等。内容涉及:神经介入、心脏介入、血管介入、肿瘤介入、非疗内介入等各个领域,是介入放射学界医、教、研各类人员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介入——当介入放射学遇上数字医学

    吴志远程永德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介入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结合了数字技术与介入治疗手段.在介入放射学实践中,数字医学通过电子健康记录、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及远程监控等基本工具,在高级成像技术、介入手术规划、图像引导手术、导航设备和介入手术机器人、3D打印、远程医疗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均有深度融合应用,从而优化了诊断和治疗过程,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数字介入也带来了与数据安全和隐私等相关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应当更加注重技术与伦理间的平衡,确保数字介入可持续、安全发展.

    数字医学介入放射学人工智能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证书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6页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穿刺活检是否增加胸膜复发和气腔播散的风险

    刘宝东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肺结节的比例升高,术前经皮肺穿刺活检或经支气管镜活检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临床证据也证实,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肺穿刺活检是安全可行的.但是,由于肺磨玻璃结节的组织学特点,与实性结节相比穿刺时更容易发生出血或咳嗽,肿瘤细胞在血流或气流冲击下可能会沿着肺泡壁或针道种植,导致胸膜复发和气腔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STAS),尤其是胸膜下结节合并有脏层胸膜侵犯和淋巴细胞浸润时需要慎重选择.

    肺癌肺结节肺活检胸膜复发肿瘤气腔播散

    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观察

    丁菲李真保张子焕赵心同...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脑膜中动脉(MMA)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采用单纯MMA栓塞术治疗的 14 例(17 枚)CSDH患者临床资料.微导管均超选至MMA,使用Onyx-18 胶栓塞其主干及分支.出院后30、90 d影像随访评估血肿吸收情况,mRS评分较基线值降低≥1 分为临床症状改善.结果 14 例CSDH(17枚)患者MMA栓塞术均成功完成,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所有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11例患者 90d血肿量减少 90%以上,1 例 90d血肿量减少 40%以上,2 例 30d血肿量减少 30%以上.血肿完全吸收占比为 11/14,部分吸收占比为 3/14.结论 MMA介入栓塞治疗新发或复发性CSDH安全有效.

    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液体栓塞剂

    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患儿效果分析

    左超陈智肖云彬杨舟...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9 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 94 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 60 例,女 34 例,年龄为(4.7±3.1)岁;主动脉窦轻中度脱垂 83例,VSD为(4.12±0.97)mm,重度脱垂 11 例,VSD为(4.95±0.51)mm;VSD类型为膜周部 54 例,嵴内以上 40例.分析VSD大小、主动脉窦脱垂程度与ADO-Ⅱ选择的关系,以及术后中期主动脉瓣反流、残余漏变化,明确ADO-Ⅱ对此类患儿的适用性.结果 术后中期最终存留主动脉瓣轻度反流 6 例,多发于使用 4-4 mm、5-4mm型ADO-Ⅱ封堵器;残余漏 10 例,主要发生于使用 5-4 mm、6-4 mm型封堵器.结论 ADO-Ⅱ封堵器在置入形态良好状况下,适用于VSD<6 mm伴主动脉窦脱垂患儿.术后有一定的残余漏和主动脉脉瓣反流发生,但能满足介入治疗要求.

    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窦脱垂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

    TIPS联合置管溶栓(或联合局部处理)治疗门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崔婷王涛张裕张丹...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联合置管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307 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成功行TIPS联合留置导管溶栓的临床疗效.通过术中测量分流前后下腔静脉压力(inferior vena cava pressure,ICVP)、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分别计算分流前、分流后(溶栓前)及溶栓后门静脉压力梯度(portal pressure gradient,PPG)(PPG=PVP-IVCP),通过再次DSA下行门静脉造影观察PVT消失程度及分流道是否通畅.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 1 年.结果 分流前、分流后(溶栓前)及溶栓后平均PPG分别为(24.50±6.91)mmHg、(18.51±5.11)mmHg 及(10.17±3.97)mmHg,溶栓后 PPG 明显低于溶栓前PPG,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307 例患者中,PVT完全消失者占 72.3%(221/307)、显著减少者占 27.7%(86/307)、无无效病例;分流道血流完全通畅者占 85.7%(261/307),部分通畅者占 14.3%(46/307);发生合并症 42 例,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均随访 1 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所有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或完全消失.其中 17 例患者(5.5%)血栓较术后增加,经TIPS分流道对血栓进行局部处理联合置管溶栓,全部患者分流道恢复至第一次术后水平.肝性脑病发生情况:术后 1 年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OHE)17.6%(54/307).生存情况:术后 9 个月及 11 个月因肝功能衰竭及脑出血分别死亡 1 例,其他患者全部生存.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PVT患者行TIPS联合置管溶栓效果良好,安全.应加强全流程系统化管理.

    门静脉血栓TIPS留置导管溶栓

    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大型静脉畸形的疗效比较

    赵磊丁语徐伟洋皮梦奇...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大型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 例大型孤立性静脉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先注射无水乙醇再注射泡沫硬化剂作为A组(n=30),先注射泡沫硬化剂再注射无水乙醇作为B组(n=30),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注射次数及无水乙醇用量等.结果 A、B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 100%.A组显著有效率为 63.33%(19/30),B组显著有效率为9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水乙醇用量A组为(10.30±3.19)mL,B组为(6.73±2.06)mL;注射次数A组为(3.57±1.01)次,B组为(2.63±0.6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水疱发生率A组 30%(9/30),B组为 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联合应用治疗儿童大型静脉畸形,可以增加疗效,减少无水乙醇用量,降低并发症;尤其先注射泡沫硬化剂再注射无水乙醇疗效更佳.

    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静脉畸形硬化疗法

    不同方式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曹莉明张勇学梁志会李亮...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 3 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 2014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105 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IPS联合TACE组 25 例,内镜联合TACE组 30 例,药物联合TACE组 50 例.比较 3 种不同治疗方式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出血复发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后 6、12 和 24 个月出血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PS组患者治疗前门静脉压力为(38.47±9.35)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后为(25.24±5.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 组患者血红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TIPS组及内镜组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 6、12 和 24 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个月和 24 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 12 个月及 24 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 6 个月内出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 6 个月和 12 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者 24 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与内镜组 6 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药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 12 个月及 24 个月病死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S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原发性肝癌内镜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门静脉高压

    基于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的列线图模型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季亚香奚静刘春艳吴萍...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纳入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初诊为HCC 并接受RFA治疗的患者 204 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确定APRI的最佳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曲线计算高、低APRI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Cox回归分析RFA后HCC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选择显著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对HCC复发的预测能力.结果 RFA治疗后HCC复发率为 57.4%(117/204).APRI预测HCC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 0.50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678(95%CI:0.603~0.752).高 APRI 组(≥0.501)121 例,低 APRI 组(<0.501)83 例,高APRI与患者低RFS显著相关(χ2=12.929,P<0.01).Cox回归分析证实,肿瘤数目(HR=1.541,95%CI:1.039~2.286,P=0.031)、肿瘤最大直径(HR=1.461,95%CI:1.011~2.112,P=0.044)、血清AFP(HR=2.286,95%CI:1.576~3.318,P<0.01)和APRI(HR=1.873,95%CI:1.257~2.790,P=0.002)是HCC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以上 4 个因素构建预测RFA治疗后HCC复发的列线图模型,C-index为 0.769(95%CI:0.676~0.862),预测 1 年、2 年和 3 年RFS的AUC分别为 0.707、0.719 和 0.707.校正曲线展示模型预测与实际复发风险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 基于APRI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对HCC复发具有良好预测能力.

    肝细胞癌射频消融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复发列线图

    微小核糖核酸-155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秦焕蓉吴祥锴江哲宇张赟...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R)-155 靶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 21 型(PTPN21)调控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h7 人肝癌细胞并通过miR-155 沉默慢病毒(sh-miR-155)转染下调miR-15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uh7 细胞miR-155 沉默效果,获得稳转细胞株后将细胞株随机分为:Blank 组(正常Huh7 细胞)、shNC组(Huh7 细胞+miR-155 空载体)、sh-miR-155 组(Huh7 细胞+miR-155 沉默)、sh-miR-155+Recilisib组(Huh7 细胞+miR-155 沉默+PI3K-AKT激动剂)、shNC+Recilisib 组(Huh7 细胞+miR-155 空载体+PI3K-AKT激动剂).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PTPN21 是否为miR-155 的下游;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水平;Transwell实验分析各组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检测各组PTPN21、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AKT、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 表达变化差异.结果 sh-miR-155 组中miR-155 的表达水平低于Blank组及shNC组(P<0.000 1),miR-155 在Blank组及shNC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结果显示,sh-miR-155 组中Huh7 细胞在 2、3、4、5 d时A值均低于Blank组及shNC组(P<0.000 1),而Blank组与sh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miR-155 组在 2、3、4、5 d时A值低于sh-miR-155+Recilisib组及shNC+Recilisib组(P=0.005 2,P<0.000 1),而sh-miR-155+Recilisib组在 2、3、4、5 d时A值低于shNC+Recilisib组(P<0.0001).Blank组与shNC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后,与Blank组相比,shNC+Recilisib组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001).相反,沉默miR-155 后Huh7 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Blank组及shNC组(P<0.000 1),而PI3K激动剂逆转了这一现象,与sh-miR-155 组相比,sh-miR-155+Recilisib组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00 2).慢病毒转染Huh7 人肝癌细胞以沉默miR-155,下调miR-155 抑制PTPN21 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能力,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结论 miR-155 通过靶向PTPN21 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miR-155 可能是未来肝癌治疗潜在靶点.

    肝癌微小核糖核酸-155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21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