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评论
金融评论

王国刚

双月刊

1674-7690

jrpl@cass.org.cn

010-59868210

100028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28号中冶大厦11层

金融评论/Journal Chines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金融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经济、金融学术刊物,逢双月的10日出版,每期128页,邮发代号2-340。《金融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副院长主编,实行国际通行的匿名审稿制度,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发表原创性的理论、经验性的经济及金融论文,旨在通过优秀研究成果的发表推动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理论探索,并为中国学者走向世界经济理论前沿提供平台。我们诚挚地盼望在本刊展示您高质量的最新研究成果。 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张晓晶董昀李广子李俊成...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本文力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金融工作始终围绕推进现代化这条主线展开,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经由"两个结合"这一根本途径开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其基本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从现实维度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

    金融与好的社会:城商行设立如何促进企业减排

    朱菲菲王瀚晨李建军
    1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地区金融发展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污染物排放,本文提供了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的微观证据.利用城市商业银行(后简称"城商行")分批分次设立的准自然实验,本文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发现,城商行设立后,本地区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与排放强度实现了"双降".机制分析显示,城商行通过增加所在地区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促使企业通过"前端清洁"和"末端处置"的途径实现了减排.此外,减排效应在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重污染行业,以及财政状况较好和地处非东部的城市中更加显著.本文结论对于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协调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污染物减排信贷可得性高质量发展

    银行业竞争与信贷跨区域流动——来自上市公司贷款的证据

    黄允爵叶德珠
    4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在中国地区间信贷配置不平衡的背景下,信贷资金的跨区域流动现象愈发显著.本文借助银企异地贷款这一典型的信贷资源跨区域流动形式,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贷款公告信息,并结合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研究了地区银行业竞争对信贷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间异地贷款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区银行业竞争的影响,并使得信贷资金的跨区域流动呈现出鲜明的空间指向性,即信贷资金往往从高竞争地区流向低竞争地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大企业与国有企业,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异地贷款活动对地区银行业竞争更加敏感.尤其是对于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而言,前往高竞争地区贷款将是有利选择,因为银行业的剧烈竞争为企业创造了松抵押、大金额、短期限、低利差的有利贷款条件.最后,银行业竞争对银企异地贷款活动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顺周期特征,当经济上行时,低竞争地区企业与高竞争地区银行之间的异地贷款活动更加频繁.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区银行业竞争对银企间贷款活动的影响.

    银行业竞争信贷跨区域流动异地贷款

    土地金融化、资源错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曹婧
    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方政府土地融资模式从土地财政转向土地金融,土地的金融属性成为评估"以地谋发展"经济贡献的关键变量.本文使用2007~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微观数据和地级市土地融资数据,基于土地和金融资源双重错配的视角,考察土地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融资平台债务扩张引致的土地金融化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一效应在土地价格扭曲严重和非标债务占比较高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土地金融化一方面通过强化土地引资竞争,造成低生产率企业以低成本购置大量工业用地;另一方面使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具有信贷优势的国有企业和以低成本占用土地的低生产率企业,由此产生的土地和金融资源配置扭曲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本文不仅拓展了已有文献关于土地出让影响资源错配与生产率损失的研究,也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土地财政土地金融资源错配全要素生产率

    网络安全治理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分析的证据

    王辉何冬昕陈旭姜富伟...
    8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安全治理是维护国家数据安全和保障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分析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构建了企业网络安全治理指标体系,研究企业网络安全治理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重视网络安全治理可以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该结论在更换解释变量、增加额外控制变量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颁布作为准自然实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加强网络安全治理显著降低了外界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声誉,进而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成长性较好、有形资产比例较低的公司更重视网络安全治理.本文结论为企业网络安全治理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企业网络安全治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建议参考.

    股价崩盘风险网络安全治理文本分析信息不对称企业声誉

    中概股企业变更审计机构:提升审计质量还是畅通信息渠道

    郑志刚金天张浩胡晴...
    10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国出台《外国公司问责法》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2021年在美上市中概股企业变更审计机构的场景,实证考察在审计监管要求下企业变更审计机构对提高审计质量和畅通信息渠道的影响,以此揭示一项监管政策出台背后的监管重点与监管逻辑.本文研究发现,一方面,在《外国公司问责法》颁布实施后,变更审计机构以允许PCAOB审查审计工作底稿的中概股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反而下降,其中对于发生审计机构同级变更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中概股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更为明显.但另一方面,进行上述变更使得信息披露内容增加的中概股企业披露延迟明显缩短,信息披露及时性的提高畅通了信息渠道.而由此确保信息透明的中概股,在首次"预摘牌"事件宣告后短期市场反应优于其他中概股,这表明资本市场和投资者认同其畅通信息渠道的做法.本文的研究以中概股为例为我国资本市场在全面推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背景下,证券监管当局监管重点与监管逻辑的转变提供了未来可能的思考方向.

    《外国公司问责法》变更审计机构监管转型审计质量信息获得渠道

    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代际转移支付的影响

    王煜正杨再贵王乃琦
    13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护理保险的家庭代际资源分配效应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数据库(CLIP)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本文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和事件研究法检验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代际转移支付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带来了家庭代际向下转移支付的增加,而家庭代际向上转移支付没有明显变化;长期护理保险通过改善失能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从而增加家庭代际向下转移支付,且家庭代际向下转移支付是由失能老人的利他动机驱动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使参保家庭的经济资源增长.上述结果揭示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及优化家庭收入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长期护理保险代际转移支付家庭经济

    Abstracts

    154-156页

    书讯

    封3页

    《金融评论》2024年重点选题

    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