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报告
纺织报告

孔繁富

月刊

1005-6289

jsfz@fsdbs.com

025-84515834

210012

南京市软件大道48号苏豪国际广场A座305室

纺织报告/Journal Jiangsu Textile
查看更多>>本刊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江苏省纺织集团总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全国发行量12000份,以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主要发行区域,发行覆盖范围18个省和直辖市。主要读者为纺织企业的领导、管理营销和工程技术人员。刊出的纺织、家纺、纺机、纺器、化纤、纺织助剂及相关技术信息、针对性强,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视域下大学生流行服饰文化观及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彭芳芳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行服饰文化观在校园文化育人工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首先对大学生流行服饰文化观的定义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其次指出当前流行服饰文化观的现实困境,如存在消费主义、影响大学生形象和心理及其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路径方法,包括增设专门的理财与消费教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等,进而激励大学生积极肩负起时代使命,努力成为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新时代好青年。

    大学生流行服饰文化观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校园服饰文化的影响

    孙颖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个人审美、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的直观体现。对于大学生而言,校园服饰文化不仅是个性与创意的展示平台,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对校园服饰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文章从多个维度探讨思政教育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校园服饰文化,并提出相应的深化策略,以期为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思政教育大学生校园服饰文化

    论传统服饰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丛德王艳君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服饰文化不仅反映了历史变迁和艺术发展,还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深度。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尤其是纺织工艺、刺绣和印染技术等技艺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文章通过剖析传统服饰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为未来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和启示。

    传统服饰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民族文化自信

    数字化技术在"构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方法探索

    梁曌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探索了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程中的创新应用,并验证了这些创新方法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助力。在理论研究部分,笔者专注于数字化学习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同时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大一新生进行实践教学,以项目式教学为重点,在实践中验证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内容是否适应当前的学情,并不断改进,最终目的是普及数字化技术在"构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实际学情,为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

    数字化技术创新教学"构成基础"

    将非遗艺术融入大学美育类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研究

    廖煜容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传承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将非遗艺术融入大学美育类通识课程的思政建设,首先分析了非遗融入大学美育类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指出了加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将"非遗+思政+美育"融合建设的原则及策略,强调了非遗艺术在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独特价值,旨在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美育通识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与创新的探索实践

    周智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文章提出了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分析了如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技并修、艺理兼备的艺术设计人才,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与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这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思政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融合创新实践

    校企合作下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郭娟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在城市的美化、生态的维护、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作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平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于2021年起组织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鼓励高校与用人单位积极对接,其中包含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文章旨在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形势,通过分析其实践模式、挑战与解决方案,深入剖析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借鉴。

    就业实习基地环境艺术设计校企合作

    技能大赛视域下职业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陈静茹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技能大赛是推动职教发展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全国大赛还是各省市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都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相结合能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文章从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建筑室内设计人员的核心能力,探讨技能大赛视域下职业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以期为该专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面向数字创意产业的高职学生基于"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研究

    邓琬珺陈春燕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为背景,探讨面向数字创意产业的高职学生基于"第二课堂"平台创新创业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分析了数字创意产业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探讨了"第二课堂"平台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以加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笔者认为,通过"第二课堂"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新途径。

    "第二课堂"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创意产业

    "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建构路径新探

    陈秋平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可以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当前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已经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推进。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文章探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推进的新模式和具体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