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技术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技术经济
技术经济

吴贵生

月刊

1002-980X

jishujingji@vip.163.com

010-62792422

100081

(南区)北京学院南路86号530室 (北区)北京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378

技术经济/Journal Technology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技术经济》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国一级学会的学术期刊。1982年1月创刊,月刊,大16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1-1444/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2-980X,邮发代号为80-584,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主要刊登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重点鼓励具有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研究及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学科发展述评、学科前沿介绍等。主要栏目有:技术经济理论,技术经济评价,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管理,技术管理,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可行性研究,项目管理,价值工程,学科发展与研究生培养论坛,教学研讨等。 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第五版)入编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

    吴继飞万晓榆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如何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及时空特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涵盖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产业形态和新质生产方式四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含西藏地区港澳台地区)2012-2021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研究发现:2012-2021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多数省份的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生产方式和新质产业形态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东部与东北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大,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研究识别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演变特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区域差距动态规律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理据、优势与进路

    周文康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既是实现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所需,也是应对百年变局下中美科技博弈之所需,更是把握科技与生产力自身演进规律所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有着双轮驱动的内在逻辑,即新质生产力在引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系统性变革的同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在此基础上,我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具备"双新"优势、人民性优势、体制性优势以及基础性优势等四大优势.新发展阶段,我国应在充分利用这四大优势的基础上,以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内聚力优势为导向厘清大战略观思路,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以"出新"和"焕新"为重点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以推进科技治理现代化为主线塑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最终促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落位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贯通协同之中.

    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新型举国体制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基于长三角地区数据的实证分析

    杨航英强永昌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以我国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会显著提升城市出口产品质量,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进口中间品质量,推动出口产品结构高端化,进而提升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非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数字经济对特大及以上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数字经济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创新中间品质量产品结构

    东道国舆论环境与海外进入模式选择——基于海量媒体数据的定量考察

    江乾坤王成哲
    3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逆全球化背景下日趋复杂的东道国舆论环境给我国国际化进程带来严峻挑战,对其如何影响跨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决策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基于情感分析技术和网络爬虫,对2015-2022年830余万条媒体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构建涉华舆情指数,系统分析与检验了东道国舆论环境对中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舆论环境越差,相比于独资模式,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相比于跨国并购,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进入海外市场;跨国企业的产权性质和国际化经验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东道国舆论环境通过影响企业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合法性来影响跨国企业投资设立模式的选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跨国企业恰当地选择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积极规避或弱化舆论风险,更好地在东道国投资布局与经营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舆论环境进入模式合法性产权性质国际化经验GDELT

    人才计划激发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吗?

    张静王宏伟陈多思
    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人才计划是激励了科技人才,还是诱发了科技人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争议,本文系统梳理了人才计划选育人才特点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功能异化问题,构建了包含成就动机的科技人才激励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并使用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人才计划激励高层次科技人才成就动机的净效应.结果表明:①人才计划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和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研究能力,鼓励人才自由探索和根本创新,但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工具的过度使用、薪酬待遇和资源的过度倾斜等问题;②适度科研经费支持有助于强化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而过度强调绩效激励则可能产生挤出效应;③入选人才计划对高层次科技人才成就动机的激发作用是显著的,在继续推进人才计划支持方式的同时应正视弊端、系统谋划.

    人才计划科技人才成就动机倾向得分匹配

    激励政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影响

    王世进蒯乐伊赵丽君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汽车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市场失灵问题,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还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为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本文从单一政策效果、政策协同效果、中介效应等多角度分析激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影响,并深入研究激励政策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得到以下结论:①补贴政策、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政府购买都能够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②人口越多、收入水平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的地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程度越大;③政府购买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④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在激励政策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⑤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区域性差异,在第一批试点城市,补贴政策的效果不再明显,甚至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在第二批试点城市中,补贴政策依然能够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⑥补贴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但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表现出负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政府补贴推广应用

    农村产业扶持政策协同致富的效应和机制——基于电商与旅游的实证分析

    王彧戴亿坤孙晓洋严嘉靖...
    7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仓廪实则天下安,生活富裕的实现需要多方政策协同发力.本文基于2005-2019年1562个县域样本,设计三种情景来评估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两类产业扶持政策能否对农户生活富裕产生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这两类政策各自均能促进农民生活富裕,而且两者共同实施能够产生更大的效应,利用PSM-DID作为稳健性检验也同样证实存在政策协同效应.更进一步,在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机理检验后,发现西部地区的政策协同致富效应更为明显,且与单一政策相比,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间的政策协同可以通过促进乡村创业、非农就业来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协同视角考量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的政策效应,为多部门政策决策提供借鉴意义,以期形成合力助推于农民生活富裕和乡村振兴.

    生活富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政策协同PSM-DID

    绿色消费意愿的反应机制——品牌拟人化和产品类型的匹配效应

    聂元昆刘莉崔海浪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消费者如何践行绿色消费、如何对绿色产品形成绿色消费意愿是绿色消费研究的重点领域方向.为此,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探讨品牌拟人化类型与绿色产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及其反应机制.研究主要发现:①品牌拟人化与产品类型交互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对于实用型产品,能力型拟人(vs.温暖型拟人)更能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对于享乐型产品,温暖型拟人(vs.能力型拟人)更能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②绿色感知质量、绿色感知价值中介品牌拟人化类型和产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③消费动机(利己动机vs.利他动机)调节品牌拟人化类型与产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基于以上结果,研究丰富了品牌拟人化的相关研究,为企业品牌拟人化类型的选择、绿色产品的宣传、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及行为等提供现实参考价值.

    品牌拟人化绿色感知质量绿色感知价值消费动机绿色消费意愿

    企业"漂绿"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付金存曹觊乐偲李皓月赵明炜...
    10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层面的碳减排对于中国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但企业为迎合监管、粉饰经营业绩具有"漂绿"倾向,即以虚假不实的方式对碳排放信息进行"粉饰".目前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缺乏系统梳理,尚未形成对企业"漂绿"的完整认知.基于此,本文首先筛选梳理2003-2023年发表的263篇英文文献和142篇中文文献,以可视化方式科学呈现企业"漂绿"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其次,系统梳理不同研究视角下企业"漂绿"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及识别测度技术,剖析其前因后果,凝练其治理对策.再次,对既有的企业"漂绿"研究进行述评,指明其研究前景和研究不足.最后,将企业"漂绿"置于复杂经济社会系统,提出未来研究值得探索突破的六大议题,即构建基于复杂经济社会系统的企业"漂绿"行为多维理论协同整合分析框架;强化对企业"漂绿"概念内涵的认知与解读;深化企业"漂绿"复杂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拓展企业"漂绿"复杂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的研究;基于复杂组态视角拓展现有研究方法;拓展基于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漂绿"研究.本文明确了企业"漂绿"的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为后续基于中国情境开展有关企业"漂绿"的复杂系统研究提供了思路.

    漂绿发展脉络研究述评未来展望

    高管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下属行为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黄祎
    11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普及,"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国策对企业经营提出新要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和发展起到愈发关键的作用,继而对当下企业领导者们的认知和领导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过去研究关注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而对个体层面的机制研究相对匮乏.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以63名企业高层管理者与225名直接下级的匹配样本,探讨企业高管的利益相关者导向如何影响下属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高管利益相关者导向能够通过激发下级管理者的亲社会动机,从而促使下属表现出责任型领导行为和责任式创新行为;感知领导真实性调节了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下属亲社会动机的关系,以及利益相关者导向通过下属亲社会动机对下属责任型领导行为及责任式创新的间接影响.

    利益相关者导向责任型领导责任式创新社会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