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杨海成

月刊

1006-5911

Bamt@onet.com.cn

010-68962468 68962479

100089

北京2413信箱34分箱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Journal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学术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CIMS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信息,推动和促进中国CIMS的发展。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政策措施、重点、趋势、科研动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产品开发和学术活动等内容。设有综述、论文、专家论坛、企业实践和动态信息等栏目。已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文献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检索文献源期刊。1999年度影响因子达到0.746,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1372种期刊中位居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业车间调度的多工序精确联动邻域结构混合进化算法

    巴智勇袁逸萍裴国庆王波...
    537-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作业车间调度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多工序精确联动邻域结构的混合进化算法.从理论上给出了关键块中工序无效移动的判定条件,据此设计了 3对工序精确联动的邻域结构.为避免算法过早收敛,引入基于邻域惩罚的交叉父本匹配选择算子与基于动态惩罚阈值的种群更新策略.通过与其他先进算法在车间调度问题基准算例上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作业车间调度精确多工序联动邻域结构混合进化算法多样化搜索

    基于虚拟目标制导的自适应Q学习路径规划算法

    李子怡胡祥涛张勇乐许建军...
    553-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经典强化学习算法用于未知环境下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时,存在探索效率低、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地形陷阱,以及学习过程缺少中间态导致探索盲目性等问题,设计了双重记忆机制、虚拟目标引导方法、自适应贪婪因子,提出基于虚拟目标引导的自适应Q学习算法.设计了 4种环境地图,同其他改进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并通过四驱麦克纳姆轮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验证算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显著减少了迭代次数,提高了强化学习收敛速度,且对复杂环境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有效避免地形陷阱,提高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性能,为移动机器人自主路径规划提供了参考.

    Q学习路径规划强化学习移动机器人

    基于PMADS与共轭优化法的单元上下料口布局与AGV配置联合优化

    谢洁明陈庆新毛宁张惠煜...
    569-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具有有限能力物料储运系统的单元流水式车间中,针对单元上料与下料(P/D)口位置布局与物料搬运AGV数量配置的联合优化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平均运输总成本和AGV配置成本为目标的单元P/D 口布局与AGV配置联合优化模型.由于P/D 口布局与AGV配置具有不同的优化特点,为了提高算法效率和结果的质量,提出一种嵌入共轭优化法和粒子群优化的网格自适应直接搜索算法(PMADS),在优化过程中分别对新解的P/D 口布局及对应的AGV配置进行再优化.将所提算法与其他对比算法应用于某精密制造企业新工厂规划项目,结果显示PMADS算法在性能和求解质量上均优于其他算法,有效解决了单元流水式车间单元P/D 口布局与AGV配置的联合优化问题.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在求解车间单元P/D 口布局与AGV配置问题上的有效性、高效性及实用价值,所提共轭优化法加强了算法搜索的方向性,提高了算法效率和解的质量.

    上下料口布局AGV配置有限能力物料储运系统粒子群网格自适应直接搜索共轭优化法

    基于区间随机阶矩的不确定量化方法

    邱继伟罗海胜赵冠捷张亚...
    58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缺乏足够信息构建精确概率模型的齿轮—转子机构系统固有特性量化分析问题,提出基于区间随机阶矩技术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引入瑞利商公式,推导了含随机区间混合变量的齿轮—转子系统固有频率的近似解;将区间变量表示为随机变量分布参数的形式,以随机变量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并结合多维区间随机函数泰勒展开技术和随机变量函数阶矩法,推导了齿轮—转子系统固有频率的均值和方差的表达式;根据四则运算和区间预算法获得均值和方差的上下界,并通过上下界波动量与函数曲线的凹凸性分析随机和区间变量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最后应用齿轮—转子机构系统数值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区间随机阶矩法不确定性量化近似解固有频率齿轮—转子系统

    基于轨迹修正的曲面抛光机器人终端滑模导纳控制

    陈满意朱义虎韩天勇朱自文...
    593-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抛光机器人力控制算法在位置内环控制上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为减小力/位控制算法相互切换导致的抛光轨迹误差,提出一种基于轨迹修正的终端滑模导纳控制方法.在抛光过程中,将力传感器反馈的参数与期望力的差值作用于导纳模型产生位置修正量,设计了终端滑模控制模型作为位置内环控制环节,并通过实时反馈位置修正量进行轨迹跟踪.通过实际轨迹信息修正规划轨迹来减小抛光力误差,达到高精度抛光的效果.仿真实验表明,终端滑模导纳控制效果良好,在对轨迹进行修正后抛光力误差相对于修正前有明显改善.利用该模型抛光后表明,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达到0.035 μm,抛光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轨迹修正终端滑模控制导纳控制多轴刀位点高精度

    基于执行器冲突预防的平行Petri网控制系统设计

    林鑫杰罗继亮李旭航叶剑虹...
    601-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可靠安全的控制系统,提出一种执行器冲突预防的平行Petri网设计方法.利用智能体扩展了平行Petri网定义,并设计平行Petri网执行算法;给出Petri网3种基本模块的设计方法,将生产工艺转化为Pe-tri网模型;设计了执行机构冲突预防算法,通过添加控制库所避免Petri网进入冲突状态,得到无冲突的Petri网模型.最后,通过C语言和Twin CAT联合编程,在一个芯片检测系统上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Petri网离散事件系统智能体冲突预防

    基于正态变换的变样本容量Shewhart比例控制图设计

    周思阳张莹柯楚贤
    610-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Shewhart型比例控制图的监控效率,将其与变样本容量策略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比例控制图(VSS Shewhart-RZ*控制图)来监控二元正态变量之比.基于正态变换方法设计了新的比例统计量Z*,以消除样本容量变化对比例控制图设计及使用的不利影响.采用马尔科夫链方法计算了该控制图的平均运行长度和平均样本容量,给出该控制图的参数优化算法.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该控制图的统计性能,并与Shewhart比例控制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VSS Shewhart-RZ*控制图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样本容量Shewhart比例控制图.

    变样本容量比例分布平均运行链长正态变换

    LogRank++:一种高效的业务过程事件日志采样方法

    刘聪张帅鹏李会玲何华...
    623-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已有采样方法处理大规模事件日志时存在采样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业务过程事件日志采样方法LogRank++.首先确定轨迹的重要性特征,然后对计算轨迹的重要性值进行排序,最后选择一组最重要的轨迹组成样本日志.综合采样质量和采样效率两方面来评估此采样方法的高效性.所提采样方法已在开源过程挖掘工具平台ProM中实现.实验分析表明,相比已有采样方法,在保证样本日志质量的前提下,LogRank++能够大幅提高日志采样效率.

    日志排序日志采样过程发现质量评估

    基于序列贝叶斯更新的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

    赵斐郭明刘学娟
    635-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贝叶斯方法在更新模型参数时无法充分利用历史退化数据的问题,提出基于序列贝叶斯的在线更新方法实时估计锂电池退化模型参数.构建基于指数函数的非线性维纳退化模型描述变工况下锂电池容量的退化路径,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初始时刻的模型参数;利用实时容量监测数据,基于序列贝叶斯更新方法在线更新退化模型中的漂移系数;推导锂电池剩余寿命的概率密度函数并预测剩余寿命.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的锂电池退化数据进行实例验证表明,与基于幂指数和线性函数的退化模型相比,由于序列贝叶斯方法能够实时更新锂电池非线性退化模型参数,采用所提模型预测的剩余寿命精度更高.

    维纳过程最大似然估计序列贝叶斯更新剩余寿命非线性退化

    焊接结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周晓坤裴宪军董平沙贺茂盛...
    643-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焊接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承受的随机动载荷频率与结构固有模态频率接近时,接头可能发生疲劳破坏,使传统单轴静载疲劳分析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提出评估焊接结构的多轴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时域激励信号转化为自谱和互谱,并结合模态分解与结构应力方法,得到包括结构正应力与剪应力的自谱和互谱,基于路径依赖的最大范围法原理得到等效结构应力的功率谱,最后通过Dirlik模型计算出结构损伤和振动疲劳寿命.以某高速货车为例进行疲劳寿命分析与改进校核,验证了该方法可进一步提升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焊接结构随机振动疲劳破坏时域频域疲劳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