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A-RPIR工艺应用于某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与实践

    张宛君周雪丽李喻余军...
    18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莞市某污水处理厂现状一期、二期总规模为15万m3/d。因片区污水处理需求逐步增长,污水厂面临高负荷运行及雨季超负荷运行问题。为缓解该厂日益紧迫的污水处理压力,需进行三期扩建工程,其扩建规模为土建10万m3/d,近期设备安装为5万m3/d。三期工程采用一种新型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反应沉淀一体式环流生物反应器(RPIR),以该技术组合成"厌氧-缺氧-RPIR(AA-RPIR)"核心污水处理工艺。文章主要介绍该工程的设计特点及实际运行效果。该工艺AA-RPIR 生化池部分的用地指标为0。110 m2/(m3·d-1),相比传统"AAO+二沉池"工艺节约用地约0。019 m2/(m3·d-1),后段深度处理采用"高效沉淀池+精密滤池"工艺,整个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较佳,其对CODCr、TN、TP、SS及氨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5%、72。8%、96。9%、97。9%及98。2%。此工程为RPIR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提供了设计案例,实际运行效果可为其他类似污水厂提标或扩建设计提供参考。

    市政污水处理厌氧-缺氧-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AA-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扩建工程用地指标深度处理

    前置O3/H2O2-生物炭流化床在水厂提标工程中的设计应用

    姚恒军彭锦玉李振邦李晓民...
    195-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L水厂设计规模为12万m3/d,提标改造前,水厂以常规处理工艺为主,并采用投加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来去除原水中的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但仅可应对2-MIB质量浓度不高于80 ng/L的情形。为满足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提高供水水质,建成了前置臭氧/双氧水(O3/H2O2)-生物炭流化床工艺,创新性地将深度处理工艺置于常规处理工艺之前以去除嗅味物质,并降低有机物、藻类等对常规处理工艺的影响,提升整体工艺处理效率。提标改造后,在原水2-MIB质量浓度不高于600 ng/L时,滤池出水2-MIB质量浓度降至5 ng/L以下,高锰酸盐指数、浑浊度、颗粒数等水质指标亦有大幅度降低。同时,水厂停止投加粉末活性炭与高锰酸钾,减少了聚合氯化铝(PAC)与次氯酸钠投加量,并关停了气浮工艺,吨水制水成本降低了 0。129-0。171元,为同类水厂提标改造提供了工程经验和案例支撑。

    前置高级氧化臭氧/双氧水生物炭流化床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

    水务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纪洪艳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水务行业应用人工智能(AI)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中国和其他国家水务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范围,并探究了未来人工智能在本领域的发展潜力。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3年-2023年的研究作为数据来源,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水务行业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发展历程和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国内外发展历程的对比分析,表明我国水务行业人工智能起步与国外接近,但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研究偏向于智慧水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目的是降本增效,对于以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和提高水处理效率等核心技术的渗透略浅于国外研究;聚类分析发现国内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分为智慧水务与数字孪生、优化调度与资源回收、处理技术提升与机理研究,相较于国外,针对具体水处理技术的算法优化与改进的研究略少。传统水务行业必将成为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利用人工智能合成环保材料、设计绿色工艺将成为未来国内外的主流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水务行业文献计量研究进展智慧水务绿色工艺

    北方某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运行实践

    王泽民康玲杨舒畅
    21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臭氧生物活性炭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工艺,结合了臭氧氧化和生物活性炭吸附的优点。文章主要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适用于水厂实际运行的处理效果和优化方案。通过检测高锰酸盐指数、氨(以氮计)、溶解氧等水质指标,定期送检活性炭,收集臭氧投加量、水中余臭氧浓度及特殊时期相关工艺参数和生物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数据,定期分析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运行情况。结果发现,可以通过"以连续水质指标检测为主,阶段性活性炭镜检和生物检测结果为辅"的方法判断生物挂膜过程,生物活性炭滤池从开始运行至挂膜成熟历经约11个月,挂膜成熟后去除率随季节稳定变化,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30%~40%,氨(以氮计)去除率为45%~55%。根据实际反冲洗情况,调整反冲洗周期和气冲频率优化反冲洗方案,确定了适用于水厂的反冲洗方案:气冲强度为30 m3/(h。m2),夏季周期为7 d,初滤水为45 min;秋冬春季周期为14 d,初滤水为45 min;通过提高臭氧投加量,降低次氯酸钠投加量。文章研究结果和方法对行业内同工艺水厂研究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未来将继续研究并量化提高臭氧投加量与降低出厂水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采用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溶解氧做水中余臭氧浓度标准的参考指标,以水中余臭氧质量浓度0。01 mg/L为运行标准。

    臭氧生物活性炭生物膜反冲洗臭氧投加量水中余臭氧溶解氧

    征稿启事

    前插1-前插2页

    2024年全年目次

    后插1-后插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