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化污泥回流方式对多级AO-MBR工艺的影响

    鲍任兵徐健陈鹏田若...
    92-9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处理水量为0。15 m3/h的中试装置,开展多级AO-MBR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试验研究,通过优化污泥回流方式、溶解氧及污泥浓度控制等措施,降低高溶解氧污泥回流对前端生化池的影响,实现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TN除外)。结果表明,在耦合MBR工艺的形式下,经过生化池多级回流能显著保证各反应区的溶解氧环境,保持各反应区的污泥浓度平衡,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在水温低于12℃、进水TN质量浓度为23~33 mg/L时,采用回流方式4能稳定保证TN去除率达到60%以上,实现出水TN质量浓度达到10 mg/L左右;进水TP质量浓度为2~4 mg/L时,TP去除率达到85%以上,实现出水TP质量浓度低于0。3 mg/L的要求。

    多级AO工艺污泥回流溶解氧控制MBR工艺多点进水

    紫外活化乙醇工艺还原硝酸盐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分析

    赵凯杰吴磊姜娥梅李宏辞...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水与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利用紫外活化简单有机物产生还原性活性物质去除硝酸盐的研究方兴未艾。常见的紫外活化底物有甲酸与甲酸盐、草酸与草酸盐等,但是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为此选择未见报道的乙醇作为活化底物,考察了紫外活化乙醇还原硝酸盐的效率与乙醇投加量、硝酸盐浓度、pH、紫外光强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nNO3-∶nC2H5OH为5∶7、紫外光强度为175 W、反应90 min的条件下,硝态氮的还原率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86。8%;增加紫外光强度可提高硝酸盐的还原率,但会降低总氮去除率;初始pH对硝态氮的还原率无明显影响,但pH值≤2会降低总氮去除率;水体中腐植酸浓度的增加会降低硝酸盐的还原率和总氮的去除率。该体系在通氮气的条件下,硝态氮还原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在0。031 4~0。165 7 min-1,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证明该体系中还原性活性物质为二氧化碳自由基(CO2·-)。

    高级还原硝酸盐乙醇动力学分析二氧化碳自由基

    基于水动力模型与大数据分析的污水干线优化调度策略

    陈泽伟纪莎莎何黎宋晨曦...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污水处理要求的逐渐提高,城市的污水排水系统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人工经验来进行污水系统的运维与优化调度的难度逐渐越大。文章以上海市白龙港片区污水主干系统为案例,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水动力模型耦合历史大数据分析来进行污水干线系统优化调度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历史大数据挖掘出各个泵站在污水厂不发生溢流情况下的启闭策略,并将此策略放入经过严格率定验证的排水模型中进行评估。目前得到的优化方案通过模拟可以将2021年的白龙港污水厂的旱天溢流天数从现状的58 d降低至50 d。该优化方案于2022年进行了试运行:相比2021年,在试运行的两个月内将旱天溢流总量降低了 13%。基于此案例分析,最终总结出一种城市污水主干系统获取优化调度策略的方法。

    污水主干模型大数据分析优化调度数据提取率定验证

    含砂量对污泥碱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胡俊松刘卓朱亚东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污泥含砂量较高的现象。研究了含砂量(15%、30%、45%和60%)对污泥碱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的升高抑制了污泥的水解酸化,含砂量从15%升高至60%,VFAs从(314。0± 11。93)mg CODCr/(g VSS)降至(257。1±12。34)mg CODCr/(g VSS)。随含砂量的升高,溶解性蛋白质浓度从(75。83±2。79)mg/(g VSS)下降至(58。40±0。90)mg/(g VSS),类色氨酸和类芳香蛋白质的荧光强度以及小相对分子质量(<1 kDa)蛋白质的浓度均有所下降,Firmicutes(厚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及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等水解酸化细菌的丰度也明显降低,进而导致了 VFAs产量的降低。本研究对于高含砂量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系统的运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污泥碱性发酵挥发性脂肪酸含砂量蛋白质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物炭内源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对RhB吸附的影响

    陈卫鹏李亚如张晓东
    124-13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炭所释放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可能会与污染物相互作用,但DOM的组分及其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对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释放的DOM进行表征,分析其组分和理化性质,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试验探究DOM在生物炭吸附RhB的过程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和生物质原料均会影响DOM的组分,低温生物炭(300℃)比高温生物炭(500℃和700℃)能释放出更多的DOM,玉米秸秆生物炭的DOM释放量高于松木锯末生物炭,低温生物炭释放的DOM主要组分为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植酸类物质,且其极性指数与生物炭相反。吸附试验表明,DOM的添加延长了酸改性生物炭对罗丹明B(RhB)的吸附平衡时间(90 min→210 min),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酸改性生物炭对RhB的吸附量(ACS300:7。86 mg/g→2。26 mg/g;APS300:6。41 mg/g→1。61 mg/g),DOM 可以与 RhB 形成络合物(吸附率:14。29%~30。77%),从而抑制其在生物炭上的吸附。此外,还发现DOM的富里酸类和腐植酸类含量与生物炭的吸附量呈负相关。因此,DOM释放量越多,生物炭对RhB吸附效率越低。

    生物炭溶解性有机物热解温度吸附罗丹明B(RhB)

    长江下游某工业园区含低浓度有机氮综合工业废水处理实践

    陈秋萍张万里程明涛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进水含有低浓度有机氮的工业园区综合废水进行处理,在充分调查企业出水水质及现状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改良型AO+芬顿氧化+加载澄清+活性炭吸附主体工艺,并对AO工艺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出水满足"准Ⅳ类"水标准要求(TN质量浓度≤12 mg/L)。项目设计规模为2。0×104m3/d,工程总投资为15 819。18万元,直接运行成本为3。863元/m3。在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4440-2022)颁布实施后,出水也满足新标准的要求,主体工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稳定性及前瞻性。

    有机氮改良AO芬顿氧化活性炭吸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降雨间隔和填料组合对生物滞留设施净化效果的影响

    王琦颉亚玮王永谢宇菲...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间隔和填料是生物滞留设施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在不同降雨间隔(2、7 d和15 d)和不同进水污染物负荷条件下,研究了 3种不同组合方式填料的生物滞留设施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降雨间隔对NO3-N的去除效果影响最大,降雨间隔越久,越不利于NO3--N的去除,甚至出现去除率为负的现象;长降雨间隔(15 d)下,CODC,去除率有所降低;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受降雨间隔影响较小。锰砂+麦饭石+沸石+土壤混合填料与其余两种组合方式填料相比,能够提升生物滞留设施的抗干旱能力和抗污染物负荷冲击能力,在高降雨间隔(15 d)下能保持较优的CODCr去除率(90%左右)和较稳定的NO3-N去除能力,在不同污染物负荷下NO3--N去除率较优(4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地区生物滞留设施合理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生物滞留设施组合填料降雨间隔污染物负荷雨水净化

    电导率作为排水管道水质特征指标的潜力分析

    陈至诚邵铭炜冯修平林芳...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质在线监测是推进排水管道实时分析与动态管理的重要基础。由于监测便捷、成本较低,电导率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日常监测与水处理效果分析等领域。文章综述了电导率在指示各类水质污染中的应用情况,发现排水系统中的电导率特征主要受排入的雨水及污水中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排水管道水质特性与安装条件以及电导率测量原理后发现,以电磁法为测量原理的电导率在线监测设备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其测量的稳定性和设备的耐受性也要远高于其他化学指标;基于雨污混合试验,发现电导率可以灵敏地反馈不同的雨污混合比。综上,电导率作为排水管道的水质特征初筛指标具有显著优势,但仍需在属地特征方面做好前期研究工作。

    电导率在线监测排水管道属地特征混接

    城市内河入河污染物定量控制策略探讨

    栾敬帅
    159-16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内河水环境与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在幸福美丽河湖的背景下,水环境治理的目标已由消除黑臭水体提高至全方位水质保障,提升水体的水质稳定性成为新时代河湖治理面临的挑战之一。文章以南方某入江一级支流约17。0 km长的城市区间段为研究对象,以5条汇入的主要城市内河流域为边界划分控制单元,分析2020年研究河段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3个指标的全年时空变化特征,确定超标次数较多的氨氮为主要水质控制指标,在排水管网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主要污染源为雨天城市面源污染。在雨水径流实际水质监测数据的指导下,根据各控制单元内雨污混接比例,分解各单元污染贡献比,采用容量控制方法,以控制断面水质达标为目标计算水环境容量,反推最大允许排污量并计算分配各控制单元的污染物削减率。经计算,在对各控制单元内的存在雨污混接区域的雨水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6%标准进行控制后,可满足研究区间河道水质稳定在地表Ⅲ类水的需求,为系统化治理措施的规模确定提供量化指导。

    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面源污染水环境容量海绵城市系统调蓄

    纯膜MBBR+磁混凝沉淀工艺在广东省某城市污水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李鹏飞韩建博顾凤周波...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该污水处理厂原工艺为"厌氧UASB+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池+生物絮凝沉淀池",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升,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迫在眉睫。经过对多种工艺综合比选,确定将原工艺提标改造为"纯膜MBBR+磁混凝沉淀",对提标改造工程开展工程设计,剖析提标改造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以"纯膜MBBR+磁混凝沉淀"为主体的提标改造工艺优势显著,可节省面积约为2 600 m2,提标改造后污水处理厂能够连续稳定运行,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较严值。

    城市污水厂提标改造纯膜MBBR磁混凝工程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