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居民小区高品质饮用水认证评估体系构建

    王圣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居民龙头水质,上海市中心城区通过推进二次供水改造、提升运维管理及引导公众参与等措施,开展了居民小区高品质饮用水示范区的试点创建工作与认证评估体系研究。文章从水质水压、设备材料、运维管理水平及公众参与 4 个维度进行评估分析与模拟打分,提出了量化指标与评估流程。该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为后期高品质二次供水的评估验收提供技术依据,也可为暂不满足高品质饮用水要求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与优化指明方向。

    高品质饮用水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评估体系构建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水中嗅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杨慧婷鲁仙邢云青张饮江...
    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嗅味物质引发的水污染事件频发,高效去除水中嗅味物质已成为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高级氧化工艺以其反应速率快和处理效果好,被广泛用于治理含嗅味物质的水体。文章首先阐述了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及特点,其后根据氧化降解水中嗅味物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自由基种类,介绍了传统高级氧化和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工艺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基于不同活化方式的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的研究动态,并探讨了水中嗅味物质的降解特性和机理。最后对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去除嗅味物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水中嗅味物质的深度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参考。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嗅味物质降解机理活化方式

    污水生物脱氮外加碳源的开发与应用

    李英特刘世婷陈洪斌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加碳源在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外加碳源参与生物反硝化反应的作用机制及利用速率的差异性,可将其分为速效碳源、缓释碳源和迟效类碳源,其中后两者合称为复合型碳源。文章第一部分总结了速效碳源的不同种类对反硝化性能和污泥性状的影响。第二部分阐述了以天然植物基质浸出液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代表的缓释碳源。第三部分介绍了以餐厨垃圾发酵液、污水厂污泥水解液及高浓度有机废水发酵液为代表的迟效碳源。基于降低脱氮成本和废物资源化利用等目的,概述这两类复合碳源的制备过程、生物脱氮性能以及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等方面内容,提出其质量和性能提升的潜在路径。最后指出建立新型复合碳源的综合性能评价体系是开发利用生物脱氮用新型外加碳源的前提和保障。

    污水处理生物脱氮外加碳源厌氧发酵缓释碳源迟效碳源

    微藻生物系统去除抗生素和ARGs的研究进展

    赵学宇任淑静郭宁张欢欢...
    28-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与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微藻生物技术在处理抗生素废水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文章首先总结了微藻对于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去除机理,包括生物吸附、生物累积、生物降解、光生物降解和水解挥发5 种。分析了微藻在去除抗生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pH、水力停留时间、光照、抗生素的种类与浓度和微藻的种类。并总结了微藻对ARGs的去除机制,包括移动基因元件的去除及活性氧自由基的猝灭。最后,文章指出了微藻处理抗生素废水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微藻生物技术处理抗生素废水的重点研究方向。

    抗生素废水微藻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去除机理影响因素

    工业废水难降解有机物深度处理技术与设计综述

    刘琪雷培树余琴芳阮洋...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废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处理厂面临着提标升级的技术需求,意味着需要去除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目前的实际工程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深度处理通常使用高级氧化法、吸附、膜分离等方法。文章对不同工艺在废水深度处理单元中的作用机理和运行性能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工作案例,提出废水深度处理工程的设计工作思路:调研-试验-设计,为工业废水难降解有机物深度处理的设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芬顿臭氧电子束吸附

    连续流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研究进展

    麦智源李季穆雨彤王素蕾...
    46-5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采用连续流反应器(continuous flow reactor,CFR)进行AGS快速培养的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文中通过综述间歇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工艺实现快速颗粒化的调控方法、CFR强化颗粒化及优化控制,总结了目前SBR工艺实现快速颗粒化的主要措施,以及采用基于SBR颗粒化的原理在CFR中实现快速颗粒化的可行方案,包括选择压优化、饱食/饥饿(feast/famine)条件以及晶核策略(crystal nucleus)等。最后对CFR工艺实现快速颗粒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探究SBR中强化颗粒化的策略,将有望在未来更加深入地研究AGS在CFR中的形成机理。

    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快速颗粒化连续流反应器(CFR)间歇式反应器(SBR)

    家用活性炭滤芯与反渗透膜滤芯对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性能试验

    裴赛峰俞超金玉娥李玉白...
    54-5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饮用水中普遍检出全氟化合物(PFASs)。该研究以 4 种典型的 PFASs,即全氟丁基羧酸(PFBA)、全氟己基磺酸(PFHxS)、全氟辛基羧酸(PFOA)及全氟辛基磺酸(PFOS)为目标物质,以活性炭滤芯及反渗透(RO)膜滤芯两种常用家庭净水部件为研究对象,测试两种净水材料对PFASs自来水加标水样的去除性能及过滤前后相关水质参数。结果表明,对于活性炭滤芯,PFHxS、PFOA、PFOS在7 倍额定总净水量内去除率为72%~86%,PFBA去除率相对较低,且通水量超过2 倍额定总净水量后,去除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FASs的去除率与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无机阴离子等水质参数不相关;对于RO膜滤芯,PFASs的去除率可达 90%~100%,PFBA去除率在通水后期呈现缓慢下降趋势;PFHxS、PFOA及PFOS的去除率与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等无机阴离子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家用活性炭滤芯、RO膜滤芯对饮用水中的PFASs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研究可为家庭净水装置去除PFASs提供使用参考。

    全氟化合物活性炭滤芯反渗透膜滤芯去除性能饮用水家庭净水装置

    基于DQN算法的泵站供水系统节能控制优化

    陈财会张天黄健康金典...
    60-6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手动调节泵站中水泵运行的转速和启停会造成严重的能量浪费问题,引入基于深度Q网络(deep Q-learning network,DQN)的强化学习算法,通过获取当前泵组运行的状态,自动优化水泵组工作时各个水泵的运行参数,在各个水泵均处于高效区的前提下,提高水泵组的整体效率。对水泵组状态优化问题分别进行了数学描述和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描述。同时定义了水泵组运行时的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和即时奖励值,构建DQN网络,并以深圳市M水厂为算例,在由Gym构建的自定义仿真环境中进行验证。相较于人工调控,DQN算法调控降低了 8。84%的损失能耗,一年可节省吨水电耗达 1。27×10-2 kW·h/t,实现了节能减排,具有良好的经济效能。同时,DQN算法可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适应供水环境的变化,具有自主性、实时性、可推广性等优点。

    泵站供水优化调度DQN算法马尔可夫决策过程节能减排

    饮用水处理工艺中VBNC状态细菌研究现状

    兰童雍绍文王金山罗晓峰...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进入的一种特殊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宜时可复苏并恢复其致病性,因此,VBNC状态的水源性致病菌会对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文中简要综述了饮用水处理工艺中VBNC细菌的研究现状,分析了VBNC状态细菌形成和复苏的影响条件和作用机制,探讨了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对VBNC细菌的影响。论文可为有效控制饮用水中VBNC细菌、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饮用水安全诱导复苏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再生骨料人工湿地植物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马越姬国强胡艺泓杨亚欧...
    76-84,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混合建筑再生骨料、红砖和砾石为填料,菖蒲、香蒲、鸢尾、芦苇、美人蕉、再力花、风车草为供试植物,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植物生长特性、生理特性、水质净化效果和经济成本为准则层的人工湿地植物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对4 个准则层进行排序为水质净化效果(0。6144)>生长特性(0。1727)>经济成本(0。1187)>生理特性(0。0942);在净化效果中,4 个因子的权重排序为 TN(0。3050)= TP(0。3050)>氨氮(0。2769)>CODCr(0。1131)。生长特性中风车草得分最高(0。585),鸢尾得分最低(0。229);生理特性中芦苇得分最高(0。410),鸢尾得分最低(0);净化效果中风车草得分最高(2。858),菖蒲和再力花得分最低(1。361)。根据该评价体系,7 种植物的综合排序依次为风车草、香蒲、芦苇、美人蕉、鸢尾、菖蒲、再力花。为充分发挥植物在湿地中的作用,可选取综合排序前 3 的植物用于影响因素的研究。

    人工湿地建筑再生骨料层次分析法湿地植物净化效果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