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大城市供水系统韧性评估与应用实践——以上海受咸潮入侵影响为例

    顾晨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水系统韧性作为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中探讨了供水系统韧性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当前供水系统韧性研究实践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不同阶段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识别解析了超大城市供水系统的韧性影响因素,创新构建了上海供水系统韧性评估体系。此外,以 2022 年上海受咸潮入侵影响为例,进行了详尽的供水系统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上海供水系统在咸潮期间的整体韧性介于"可控"与"健康"。文章对于供水系统的韧性评估与应用实践可为其他城市提供更完备的借鉴和策略参考。

    超大城市供水系统韧性评估咸潮入侵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生态分布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

    李晓丽刘玉灿吴代顺王港...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 20 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硝化作用是顺承发生的,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生化反应过程,并由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这两种协同独立完成。全程氨氧化菌(Comammox)打破了硝化作用分为两步的认知,它能够独立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这对地球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与典型的硝化菌相比,Comammox具有补充响应的优势,如适宜在寡营养条件下生长等,这些都引起了研究者对Comammox在废水处理中作用的关注。文中概述了Comammox的发现过程、Comammox在各种生境中尤其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布规律和丰度,以及其生理生化特性。最后,对污水处理系统中Comammox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提高对Comammox的认识。

    全程氨氧化菌生态环境生理生化特性硝化螺菌属氨氧化

    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工艺中微型动物的生活习性、功能作用、研究方法与毒性响应

    仲悦宁杨昊憬张逸博吴振兵...
    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型动物(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是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工艺的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微型动物的种群组成,反之,微型动物也会影响到生物工艺的处理效率。微型动物具有指示、促进絮凝和净化出水等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捕食优化细菌群落改善活性污泥工艺处理效率。因此,对于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文中对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功能作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常见的微型动物群落研究方法和个体分离培养方法,并且详细介绍了毒性物质对微型动物的影响以及微型动物对部分污染物质的降解去除能力。文章提供的信息可以为后续的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新思路和新启发。

    活性污泥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指示作用毒性响应污水处理厂

    二氧化氯无机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现状

    苍岩郭晗张小磊
    35-4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氯(ClO2)处理饮用水生成的无机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ClO-2)和氯酸盐(ClO-3)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强烈关注。目前,国内外对控制ClO2 无机消毒副产物已有广泛研究。文章总结了ClO2 无机消毒副产物的各类来源,并针对性从发生器优化、反应过程控制以及生成后去除 3 方面,详细讨论了饮用水ClO2 无机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在源头控制中"优选反应器、优化杂氯",在消毒过程中"多种方式结合",以控制无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此外,消毒后可使用活性炭、Fe2+、硫化物、氧化法等技术去除无机消毒副产物。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氧化氯亚氯酸盐氯酸盐控制技术无机消毒副产物

    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镉污染治理技术及应用

    朱吉颖刘军武方迎春吴振斌...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矿山开采、冶炼及农业生产等活动逐渐增加,向环境排放的重金属Cd含量也逐年增多。湖泊沉积物作为"储蓄库",其Cd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河湖底泥中富集的Cd在水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易重新释放入水体,被水生生物体吸收利用,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我国河流湖泊底泥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Cd污染,且在部分底泥中Cd已成为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对重金属Cd污染底泥的处理与处置已刻不容缓。因此,文中综述了我国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Cd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介绍了Cd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治理技术研发进展及不同修复方法的机理与应用,并对湖泊重金属Cd污染底泥治理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拟为湖泊重金属Cd污染底泥修复提供技术参考:(1)研究如何系统地统计分析Cd污染底泥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规定不同底泥环境中Cd的规范值十分必要;(2)碳基吸附剂的再生及可分离性等问题有待解决;(3)开展植物修复Cd污染底泥的中试试验及规模应用有利于底泥修复技术的研究;(4)选择合适有效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相结合对沉积物Cd进行控制和修复,可能是未来治理湖泊底泥Cd污染的重要研究方向。

    沉积物重金属镉污染现状潜在生态风险治理技术植物修复

    高级氧化工艺对饮用水控藻除嗅的研究进展

    冯星灿张宇玲江晓铭黄亮亮...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各水源地水华暴发现象频发,导致水源水质污染严重。土臭素(GSM)和 2-甲基异莰醇(2-MIB)是较为常见的藻类代谢嗅味产物,也是导致水体产生土臭味的主要原因。常规除藻技术虽然能够去除水体中的藻类,但对其生成的嗅味产物去除效果不佳,因此,亟需新技术在除藻的情况下实现同步去除嗅味产物。文中结合藻类与嗅味产物的相关性,综述常规除藻技术的局限性,介绍高级氧化工艺(AOPs)对于两者去除的研究应用,并认为AOPs将成为同步除藻除嗅技术的研究热点,为同时除藻除嗅技术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饮用水预处理控藻除嗅高级氧化工艺(AOPs)

    不同水源特征水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学特性对比

    孙贤鹏赵燕景杨永锐史建超...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A水库("引黄工程"水源水库)与B水库(普通类型水库)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组成特征及来源方面的差异,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针对A水库和B水库水体中DOM的吸收参数特征和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水库和B水库的DOM均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但两水库的DOM在组成特征和来源上存在一定差异。B水库样本中存在长波类腐殖质C1(Ex=350 nm,Em=454 nm)、类色氨酸物质C2(Ex=300 nm,Em=361 nm)和类色氨酸C3(Ex=220 nm/250 nm,Em=347 nm)3 个荧光组分,而A水库样本中存在长波类腐殖质C1、类色氨酸物质C2 两个荧光组分,说明A水库的组成特征相对更加简单。DOM吸收参数特征分析显示,A水库水质状况良好,其DOM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主要来自自生源;而B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其DOM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富里酸成分和水体芳香性较高,水生环境中维管束植物输入较为丰富,主要来自入库河流和自生源。光谱指标差异性分析显示,A水库DOM外源输入比例小于B水库,同时A水库的水质污染源更多以陆源输入为主。研究揭示了水库中DOM的光学特性,可反映水库的环境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为进一步探究DOM在不同水源特征水库的环境行为特征及水库水质保护等提供参考。

    引黄工程水源水库溶解性有机物(DOM)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平行因子分析

    二次供水流量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肖磊蒋瑜刘书明吴雪...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二次供水系统中水泵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导致能耗偏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种更加贴合实际工况的二次供水流量预测方法。文章以江苏常州地区 149 个二次供水小区的流量监测数据为基础,形成二次供水流量特征样本集,首次综合增压户数、入住率、最高日流量、最高日最大时流量等特征数据,依靠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数据挖掘,构建具备可用性的二次供水流量预测模型,并应用于老旧泵房的水泵改造工作,电耗降幅达 19%以上,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流量预测模型可以为二次供水设计选型、节能改造等工作提供更精准的流量评估工具,也为二次供水节能减排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进供水绿色发展。

    二次供水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流量预测节能减排

    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短链PFCs及DOM去除特性的中试

    杨宁许咏穗侯英娜黄国庆...
    80-9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氟化合物(PFCs)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并存在潜在毒性,活性炭吸附是目前被认为从饮用水中去除PFCs的有效技术之一。然而,关于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在实际水体中对短链PFCs去除特性的研究较少,因此在目前地表水环境中短链PFCs的污染水平不断升高的背景下,亟需评估该工艺的应用效果。文中以水厂砂滤产水为水源,研究了 3 种短链PFCs(PFBA、PFPeA、PFHxA)和溶解性有机物(DOM)在连续运行 90 d的O3-BAC中试装置中的去除效果,同时探讨了关停臭氧和臭氧的投加量对短链PFCs和DOM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3 种短链PFCs在O3-BAC中试中的去除率显著下降并且出现了PFCs穿透和解吸附现象,去除率下降程度为:PFBA>PFPeA>PFHxA,而DOM相关的DOC、UV254 和Φ(T,n)指标的去除率下降程度则相对缓慢。臭氧的投加能够氧化DOM从而改善短链PFCs在炭滤中的吸附去除,关停臭氧后流入炭滤的DOM会抢占已吸附短链PFCs的吸附位点,使PFCs解吸附提前发生。过高的臭氧投加量又会使更具竞争性的低分子量有机物增多,从而削弱炭滤对短链PFCs的去除能力。

    臭氧-生物活性炭全氟化合物溶解性有机物中试三维荧光光谱

    城镇生活污泥焚烧炉渣和飞灰特性对比及分析

    杨浩徐宇鹏王棣李杰飞...
    92-9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郑州某城镇生活污泥焚烧处置项目焚烧炉渣及飞灰为研究对象,对其组成成分、微观形貌、物相组成、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炉渣和飞灰的主要组成成分相近,SiO2 和Fe2O3 质量分数之和均达到样品的 50%左右,炉渣中Al2 O3 和P2O5 分别是飞灰的 4。28 倍和 2。93 倍;飞灰中SO3 约为炉渣的 9。75 倍;炉渣部分表面发生烧结,飞灰表面蓬松粗糙,两者的比表面积(BET)分别为 0。45 m2/g和 26。49 m2/g;炉渣X射线衍射(XRD)强度低,元素多以非晶相或无定型态存在,炉渣和飞灰XRD图谱中均未检测出重金属晶相;飞灰中重金属含量及重金属浸出毒性均高于炉渣,且飞灰部分重金属浸出毒性也高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的标准限值,因此飞灰属于危废,而炉渣则属于一般固废。

    城镇生活污泥焚烧飞灰炉渣理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