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王基铭

月刊

1001-4160

jshx@home.ipe.ac.cn

100190

北京中关村北二街2条1号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Journal Computers and Applied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引用期刊。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密切跟踪计算机科技发展动态,以最快的速度精选刊登计算机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应用成果的论文。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又有实际指导意义。编辑管理规范,系《CAJ-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萘热解生焦初期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杨海洋任强范启明周涵...
    639-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系针状焦由石油加工而成,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其市场价格相比普通焦高很多,研究针状焦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为提升针状焦生产技术,采用分子模拟方法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针状焦生成机理.针状焦原料中含有较多的萘及其衍生物.为此,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萘在热解生成针状焦初期的反应分子动力学.运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ReaxFF模拟该反应的分子动力学,并进行量子化学分析,推断得到萘分子在热解生焦初期的主要反应历程.考察萘分子结构性质和电荷分布发现,萘分子1号位和2号位的C-H键键能相近,强度相当,但1号位碳原子上分布的净电荷稍多,活性较强.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在热解生焦过程初期,萘先通过分子间氢转移反应引发生成自由基·C10H7,·C10H7与萘分子结合生成·C20H15,·C20H15被其周围的萘分子夺去一个氢原子,生成稳定的二聚物C20H14.

    针状焦反应力场(ReaxFF)量子化学炭化

    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雾化性能的实验及模拟研究

    艾吉文高智雪张丽郝栩...
    645-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费托合成装置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研究中,雾滴粒径的准确测量和控制是关键.本文对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的喷雾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液滴索特尔直径D32的轴向分布,以及气液比、液体流量与黏度对其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CFD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气液相对速度、雾化锥角及液体表面张力对液滴D32的影响.结果 表明:液滴D32沿喷雾方向不断增大;液体雾化主要通过喷嘴内气流对液膜的剪切、冲击作用,因此增大气液比可增强雾化效果,但存在“饱和”现象;液量的增大不利于液膜破碎雾化;增大气液相对速度可显著提高雾化效果;同时,液体黏度和表面张力对雾化效果影响很大,黏度或表面张力越大,雾化显得更为困难.此外,液滴轴向速度沿喷雾方向先迅速下降随后缓慢降低.

    空气雾化喷嘴雾化性能索特尔直径CFD模拟剪切破碎

    从LCO中提取三甲基萘的模拟及试验研究

    凌鸿钰顾正桂曹晓艳
    652-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连续侧线精馏提取重C10芳烃中三甲基萘进行模拟,分别考察连续侧线精馏过程中塔理论塔板数(N)、原料进料位置(Nf)、侧线出料位置(Nc)、侧线出料量(Dc)、塔顶馏出量(D)及回流比(R)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顺序精馏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通过连续侧线精馏可得到最佳分离结果.建立实验装置对连续侧线精馏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实验与模拟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放大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连续侧线精馏顺序精馏三甲基萘AspenPlus模拟

    等级孔分子筛内烷基化反应物吸附扩散特性的模拟研究

    张禹佳徐俊波唐晓津杨超...
    659-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含有不同介孔孔道尺寸的Y型分子筛结构,并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分子筛内异丁烷和2-丁烯的平衡吸附量、Al-C配位数及自扩散系数等数据,获得了介孔孔隙率、介孔孔道尺寸对分子筛内烷基化反应物吸附扩散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介孔结构可以有效提升烷基化反应物的吸附量及自扩散系数,特别是可以显著提高高碳数副产物的扩散系数,从而改善分子筛内烷基化反应混合物脱附扩散过程,减缓分子筛孔道的堵塞及催化剂失活.

    烷基化等级孔分子筛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模拟

    氢化吡咯烷基甲醇催化二乙基锌对苯甲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李琳杨宝华张爱华
    664-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 LYP-SCRF/6-31 G(d)水平上研究了氢化吡咯烷基甲醇催化二乙基锌对苯甲醛不对称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势能面.结果 表明,催化剂的结构对反应机理和产物的对映选择性有重要影响.对于结构复杂的催化剂,二聚体难以生成,二聚体理论模型不适用.反应的决速步骤与吡咯环N取代基密切相关,吡咯环N取代基越大,由催化剂cata生成M1是反应的决速步骤;吡咯环N取代基越小,由M4发生分子内乙基迁移生成M5是反应的决速步骤.反应的立体化学控制步骤总是M4发生分子内乙基迁移生成M5的反应步骤.产物构型的保持和翻转与手性催化剂吡咯环N取代基、羟基α碳的取代基性质密切相关,与羟基α碳的构型没有必然的联系.催化剂氢化吡咯烷基甲醇为伯醇、R构型的仲醇和无手性的叔醇时都可以得到光学产率较好的产物,而氢化吡咯烷基甲醇为S构型的仲醇时得到光学产率较低的产物,并有可能发生产物构型的翻转.此外,还研究了温度对反应机理及反应能垒的影响,低温降低了反应的能垒,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不对称加成苯甲醛二乙基锌反应机理密度泛函

    不确定条件下的过程系统优化研究进展

    刘波王彧斐冯霄
    672-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程系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通常是在某些确定值下求得的.但许多参数和条件是随机变化的,可能是微小的波动,也可能是设备的损坏等,使得原始的系统最优解偏离初始值成为次优解甚至不可行解.这种随机变化的性质称为不确定性.为了解决不确定参数存在条件下原有系统最优解改变的问题,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来获得更为可靠和合理的解决方案.根据不确定参数的性质可以将其描述为区间、概率分布函数或模糊集的形式,对应的优化方法有随机规划(期望值模型、机会约束规划、相关机会规划)、模糊规划和鲁棒优化(线性规划、二次规划、半定规划)方法.根据不确定参数的性质及决策者的考量,针对不同的目标函数,可选择相应的优化方法进行建模求解.简单地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一般模型方程(主要区别在于目标函数的内容及约束的不同形式),并对它们的求解方法进行讨论(一般是建立复杂模型,通过简化手段转化为对应的确定等价式,再用相应算法求解),通过回顾这些方法在系统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看出它们的适用范围、发展历程及发展规律(综合化、复杂化、智能化).最后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并做出总结和展望.

    不确定性最优化随机规划模糊规划鲁棒优化

    基于Vuforia平台的化学期刊AR应用程序—AR Chemistry的设计开发

    董文杰华宁张涛
    680-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出版业新的生态,尤其在学术出版领域,增强现实技术有利于科研成果的生动再现,使读者获得多方位的阅读体验.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普及,其相关的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包日趋成熟,为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在学术期刊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介绍了AR相关技术及开发工具,并基于Vuforia平台进行了AR Chemistry应用程序的开发以用于化学类期刊的AR呈现.

    增强现实SDKVuforia应用程序

    吡唑类和三唑类氨基甲酸酯作为LPAR1拮抗剂的3D-QSAR、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张艺良吴晗李慧刘振明...
    685-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据报道,阻断LPA与溶血磷脂酸受1(LPAR 1)的结合可能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潜在途径.以25种具有LPAR1拮抗剂能力的吡唑类和三唑类氨基甲酸酯为基础,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SIA q2=0.510,r2=0.998,r2pred=0.943)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可靠的模型,该模型由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氢键供体场和氢键受体场组成.等高线图显示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三维结构之间的关系.在预测和化学合成可能性的基础上,设计了8种新的LPAR 1拮抗剂,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具有最佳预测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D5)的结合方式.使用MM-PBSA计算了其结合自由能,表明化合物D5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目前的研究表明,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发现并验证了新的有效的LPAR1拮抗剂,这为今后的药物设计奠定基础.

    吡唑和三唑衍生氨基甲酸酯LPAR1拮抗剂3D-QSAR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