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建筑
江苏建筑

李剑

双月刊

1005-6270

jstjxh@homail.com

025-83278561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2号

江苏建筑/Journal Jiangsu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介绍我省建筑业科技新成就,展开学术、技术讨论交流为宗旨,为不断提高我省土木建筑科技水平,促进土木建筑业的发展,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为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异型仿生艺术建筑数字化绿色建造技术研究与实践

    吴碧桥周起太缪昌华季成岳...
    1-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双碳"战略的落地促使各行业加快产业转型.由新西兰建筑设计师Fred先生设计、位于深圳的玛丝菲尔总部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其结构体系利用大自然经过亿万年进化的仿生学原理,运用生物力学的智慧实现薄壳、大跨结构的最优解.同时项目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回收建筑废弃物作为装修用材,在建筑固废处理方面提供了新思路.仿生艺术建筑独特结构和装饰的设计表达及结构验算迫切需要采用数字建造技术来实现,真正实现BIM正向设计.我司通过采用数字建造技术结合工程实际解决测量定位、产品加工、现场施工等一系列困难,打造了一座集仿生、绿色为一体的办公综合体.

    仿生建筑建筑固废利用数字建造BIM正向设计

    绿色建造引领智能发展与材料提升

    胡春雨孙嘉彬朱月月许晓锋...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应用盘扣架高强度构件、智能建造装备、BIM模型以及智慧工地等前沿技术,实现建筑施工过程的绿色化、智能化,并提高施工效率与安全性.通过对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绿色建造的目标,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绿色建造智能装备高强钢BIM技术智慧工地

    BIM技术在扬州城建广场项目绿色建造中的应用研究

    芦开春陆玉文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国范围内,绿色建造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绿色建造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和可持续性.而BIM技术作为一种集成设计与管理的方法,为绿色建造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文章将探讨BIM技术在绿色建造中的应用,重点关注BIM技术在能源分析、材料选择和施工过程优化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BIM技术在绿色建造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力,为各个相关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绿色建造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BIM技术绿色建造应用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地下空间的连通方式

    陈敏王殿惠吴军
    18-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轨道站点地下空间与周边城市地下空间如何高效连通、协同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地下空间连通的内涵和原则,归纳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周边地下空间的3种不同连通方式:通道连通、下沉广场连通、合一连通,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剖析,阐述了不同连通方式如何运用,同时就我国相关现状问题提出解决建议.这些研究对今后推动我国城市轨道站点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连通

    基于轻量化设计的导轨式胶轮系统高架车站规模优化研究

    汪卓张海琦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合适的中低运量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规模,文章将汽车设计轻量化思想引入导轨式胶轮轨道交通系统高架车站设计中.在保持车站运营安全性、功能性、服务能力不降低,且符合必要的国家规范和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调整布局等手段缩减车站规模.研究结论不仅对于导轨式胶轮系统优化具有指导作用,也能够成为其它中低运量制式研发的借鉴案例.

    导轨式胶轮智慧捷运系统轻量化高架车站规模优化

    考虑SSI效应的高耸烟囱风振系数计算和风致响应分析

    曹孟辉范存新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风荷载作用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对高耸烟囱结构的影响,文章利用ABAQUS分别建立考虑与不考虑SSI效应的烟囱有限元模型,对两种工况下的模型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根据规范计算两种工况下的烟囱风振系数.通过对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比较不同刚度的地基土对烟囱结构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考虑SSI效应后,烟囱自振周期增大.高度越高,考虑SSI效应得到的烟囱风振系数与刚性地基时的风振系数相比偏差越大,在结构设计时考虑SSI效应可以更准确地计算风振系数.地基土刚度越小,烟囱上部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越大,在软土地基上的结构设计应当考虑SSI效应对高耸烟囱结构的不利影响.

    土-结构相互作用高耸烟囱风振系数风致响应

    含斜柱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计算分析

    贾磊韦俊卢俊龙张瑞豪...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含斜柱RC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一榀含斜柱RC框架的数值模型,在框架顶部施加单调递增的水平荷载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该框架的荷载-位移曲线、刚度退化曲线、结构主拉应力以及等效塑性应变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加载过程中框架的破坏模式、屈服机制、承载力及抗侧刚度变化.结果表明:单调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中两个柱脚区首先发生破坏,推覆相对侧脚部区为剪切破坏,推覆方向一侧脚部区为受压破坏.加载初期弹性阶段框架刚度退化较快,到达屈服阶段之后刚度退化缓慢,易损区位于左立柱脚部区,破坏时刚度退化为初始刚度的1/14.3,框架的抗推覆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延性.研究结果能够为含斜柱框架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含斜柱框架钢筋混凝土变形能力单调加载推覆分析

    附加减震技术加固既有框架结构的技术应用

    韩俊陈劲葛轶舟陈晓东...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杭州某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采用黏滞阻尼器进行减震加固设计,分别使用YJK和SAP2000软件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分析.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主体弹性、黏滞阻尼器开始发挥作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开始进入塑性,先后出现梁铰和柱铰,满足"强柱弱梁"和位移角要求,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同时各黏滞阻尼器均滞回耗能,显示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可为结构主体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为类似减震加固项目提供参考技术方案.

    减震技术减震加固黏滞阻尼器附加阻尼加固设计

    对《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高厚比修正系数等问题的探讨

    汪冬生
    45-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指出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中关于带门窗洞口砌体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μ2的计算精度不足,并根据弹性稳定理论,提出了两端铰接变截面柱临界荷载Pcr的正确表达式,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对其给予了证明,此外,还推导了门窗洞口最不利布置时的μ2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更合理的有洞口墙体的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μ2计算公式,同时对μ2的相关应用细则提出了修正建议.以修正后的两端铰接柱临界荷载Pcr为基础,提出了规范中变截面柱下段计算长度H0的更合理形式,为便于工程应用,最后对规范中有吊车房屋变截面柱计算长度的应用条款提出了修改建议.

    有洞口砌体墙两端铰接变截面柱临界荷载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计算长度

    一座110 m简支钢桁梁管架桥设计

    李磊磊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一座110 m简支钢桁梁管架桥为依托,对环境条件复杂、景观要求高、横向稳定问题突出、高等级航道中施工严苛的管架桥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提炼出了其中的关键特点,如:融合大运河景观,做好桥型与景观设计;统筹各控制因素,合理处理与航道、水利、高桥及周边管线的关系;多举措、多管齐下,解决桥梁横向稳定问题;注重细节设计,保证结构受力合理,满足人性化需求等.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钢桁梁管架桥过河方案横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