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苟永明

月刊

1671-4598

ck@chinamca.com

010-68371556转12、21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中国航天大厦四层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Journal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报道内容:◆ 计算机技术、自动测试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的综述与评论;◆ 先进的总线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控制理论在工业领域和军事中的 应用;◆ 边缘扫描测试技术、遥测遥控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动态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系统;现场总线与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嵌入式系统软件、软件测试以及工控组态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集散/分布控制系统,自控/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先进的测控部件及传感器技术在工业自动测试和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总线技术的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与开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动态短猝发扩频自适应信号快捕系统设计

    赛燕燕
    213-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动态环境下,短猝发信号传输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普勒频偏,增加扩频信号的捕获时间,甚至降低信号捕获信噪比,为实现对扩频自适应信号的快速、有效捕获,设计高动态短猝发扩频自适应信号快捕系统;系统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改装信号接收模块和滤波模块,从信号缓存和锁相环两个方面调整系统电路;在硬件系统支持下,通过扩频过程的模拟确定高动态短猝发扩频信号特征,通过特征匹配实现对高动态环境中短猝发扩频信号的自适应搜索;计算捕获长度、频率、门限等参数,实现系统的短猝发扩频自适应信号快速捕获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噪声条件下,优化设计系统输出扩频信号信噪比的平均值为141。6,捕获时间平均为8 s,捕获面积平均为90 km2;在有噪声条件下,系统输出扩频信号信噪比的平均值为121。8,捕获时间为10 s,捕获面积为130 km2。

    高动态短猝发信号扩频信号自适应信号快捕多普勒频偏

    基于区块链溯源的包装防伪信息追溯方法

    李峰
    220-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假冒伪劣产品日益增多,给消费者和厂家带来了极大的信任危机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块链溯源的包装防伪信息追溯方法,该方法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分布式共识和透明性,实现了商品生命周期的全程可追溯和防伪保障;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了一系列仿真实验,通过对各个参数进行设置,并对算法进行了不同性能指标的测试,最后对实验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算法在通信成本、吞吐量和延迟3个方面比PBFT效果优异,采用优化算法的包装防伪信息追溯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优化该方法,为推动商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区块链包装防伪溯源共识算法联盟链阈值签名

    无人机动态路径规划可视化仿真系统研究

    刘岱张旭张亚鸣王凯...
    227-234,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阶段无人机动态路径规划算法仿真可视性差和飞行环境仿真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esium的无人机动态路径规划可视化仿真系统;该系统在基于B/S架构基础上,使用开源三维虚拟地球Cesium可视化引擎,按照可视化系统的总体设计及流程,利用坐标系转换方法与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了一个无人机在真实地理环境中动态路径规划可视化仿真系统,实现了三维人工势场法路径规划的动态可视化仿真展示;实验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够直观展示无人机在真实地理环境下的动态路径规划过程效果,还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直观、全面的可视化分析和评估手段。

    无人机路径规划Cesium可视化仿真人工势场法

    基于Python的超导量子干涉器件仿真优化方法

    秦肖雅张樱子张一洲
    23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的优化研究旨在提升其在微弱磁通变化探测中的性能;研究中建立了基于Python的仿真框架,使用SuperScreen、Numpy和Matplotlib库进行器件仿真及性能优化;该框架支持多种SQUID形状的模拟,包括设计了一个算法来模拟多边形;仿真分析了在非均匀外部磁场下SQUID超导薄膜的磁响应,计算了薄膜内外的矢量磁场;此外,通过网格化技术将连续空间转化为计算模型,为解算物理方程提供了可能;仿真结果表明,优化的SQUID能满足高精度磁场探测的需求,为超导器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超导量子干涉器件Python仿真方法垫圈电感设计优化

    基于加密模式的协同式激光敌我识别技术

    唐大宇潘向荣
    242-247,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普通的激光敌我识别中,信号容易被侦收后破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密模式的协同式激光敌我识别技术,对激光敌我识别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采用通过时间信息产生一组伪随机数,利用一组高强度的改进加密算法对这组伪随机数进行变换产生加密数据,并经过扩频函数对变换后的加密数据进行扩频,结合RS纠错码产生最终编码的方法,增强数据的抗干扰能力,经实验测试实现了提高信号保密性和安全性的目的,为激光敌我识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激光敌我识别协同伪随机数扩频加密算法

    面向地下电缆沟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紧耦合SLAM系统

    李鸿冯朝肖建聪郑皓亮...
    248-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电缆沟的日常巡检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危险隐患,是城市电力系统保持稳定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趋势;同步定位和实时地图的构建是地下电缆沟机器人自主巡检的前提;地下电缆沟等场景具有底纹理、结构化、路面平整度情况复杂、GPS信号差等场景特征,巡检机器人对该类结构化场景进行建图时,会出现地图退化和定位精度下降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SLAM系统,融合了二维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轮式里程计等多种传感器数据,通过自适应初始化对机器人里程计进行优化;针对不同路面平整度下的相邻激光关键帧匹配误差,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帧间配准方法进行校正;现场试验表明,在路况复杂的地下电缆沟场景中,该方法比现有方法的地图退化率和定位误差平均分别降低了7。42%和8。73%,具有明显的工程应用价值。

    巡检机器人地下电缆沟SLAM帧间配准同步定位

    基于改进和声搜索的地铁通风策略优化

    李政普
    256-26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建设中,进一步改善车站内环境并降低车站运行能耗成为实现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其中,通风系统在地铁环控系统总能耗中占比17%;为了在兼顾站内空气品质与舒适性的同时,减小系统末端风机能耗,模拟分析了西安某地铁站的空调负荷,建立了负荷预测模型并计算目标送风量,采用改进多目标和声搜索算法优化逐时送风量;通过与传统运行策略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站内温度有明显提升,并且与室外保持约4 ℃的温差,满足车站内乘客暂时的舒适需求,在维持站内CO2浓度低于健康浓度限值的前提下,通风系统节能率达22。7%。

    变风量通风系统能耗舒适性空气品质和声搜索算法

    基于LSM-Tree的键值存储系统的读写性能优化

    程浩津胡乃平
    262-268,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写密集型工作环境中,日志结构合并树(LSM-Tree)已逐渐成为主流存储系统,LSM-Tree存在读操作速度慢、写操作成本高、范围查询操作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提升LSM-Tree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LSM-Tree的键值存储系统的读写性能优化策略,通过键值分离策略设计vTree结构,并提出层内归并与消极的层间合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范围查询优化合并的策略,从而优化系统的范围查询性能,在LSM-Tree和vTree采用不同的压缩结构,以实现系统读写性能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与RocksDB相比读性能提升30%,与RocksDB-vTree相比范围查询性能提升10%。

    读性能LSM-Tree消极的层间合并范围查询优化合并范围查询

    基于标签的民机气动主题数据库研究与应用

    冯姣杨福军唐怡付眸...
    269-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民机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趋势和体系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建立公开公认的高权威性的民机气动主题数据库;根据数据属性和管理需求,结合文件属性信息和特征信息,特别是数据产生流程和车次表文件,制定系统设计方案;基于B/S架构,采用LayUI、JQuery、JAVA等框架和技术语言完成系统开发,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实现数据内容和用户需求的高度匹配,提升数据应用流程;民机气动主题数据借鉴用户文件使用过程,通过直观的信息表达和统一输出结构,优化数据操作流程,助推各类研究所累积的数据信息开放共享,为我国先进民机产品设计开发提供良好支撑和保障服务。

    民机气动标模标签数据库

    基于叠加导频的雷达与通信一体化信号处理算法研究

    许蔚然
    276-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MIMO-OFDM技术日益成熟,MIMO系统为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提供了硬件支持,OFDM调制为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提供了合适的调制方法;传统通信系统的接收方只接收通信信息而浪费了携带的信道信息,后者正是雷达系统所需的信息,通感一体化系统也提高了信息利用率;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的存在诸多不同形式中,采用了叠加导频的系统,验证了叠加导频相较于传统导频策略的优越性,并研究了基于叠加导频的雷达系统的性能;直接使用香农公式计算通信雷达融合信道的信道容量,并研究两部分功率比对于系统互信息的影响。

    叠加导频雷达系统通信系统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信道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