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苟永明

月刊

1671-4598

ck@chinamca.com

010-68371556转12、21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中国航天大厦四层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Journal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报道内容:◆ 计算机技术、自动测试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的综述与评论;◆ 先进的总线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控制理论在工业领域和军事中的 应用;◆ 边缘扫描测试技术、遥测遥控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动态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系统;现场总线与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嵌入式系统软件、软件测试以及工控组态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集散/分布控制系统,自控/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先进的测控部件及传感器技术在工业自动测试和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总线技术的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与开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成本控制的测控设备选择性维护策略研究

    虞炳文蔡红维丁思炜翁应健...
    140-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制定任务计划周期内的测控设备维护策略,减少冗余资源浪费,增加备份资源的可靠性,同时保证任务执行的风险可控,促进设备维护资源配置从专家经验到精准计算的转变,设计一套以可靠性为约束条件,以成本控制为优化目标的,基于遗传算法实现的最优测控设备选择性维护策略生成方法,并利用某型测控设备以往记录数据进行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在航天测控系统中进行推广,为后续形成科学化的航天发射场维护维修资源配置方案,提供了技术储备。

    选择性维护精准保障可靠性成本控制遗传算法

    四驱电动赛车TCS滑模预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杜蘅轩刘帅马云鹏孙泽堉...
    147-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驱电动方程式赛车在不同路面工况下过度打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结合卡尔曼滤波车速估计和滑模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系统,以提高整车直线加速性能、减小车轮打滑以保证稳定性和快速加速中的安全性;控制器以车轮滑转率为控制变量,通过调整各驱动轮输出扭矩,以保证滑转率控制在最优范围内;考虑获取准确车速是得到最优滑转率的前提,设计卡尔曼滤波器,实现车速估计;针对滑模控制自身存在的抖振问题,采用改进的指数趋近律,提高稳定性;利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最终完成实车测试与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控制系统满足四驱电动方程式赛车的快速平稳加速的工程要求。

    四驱电动赛车卡尔曼滤波TCS控制系统滑模控制抖振

    基于Dueling Double DQN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叶宝林陈栋刘春元陈滨...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深入挖掘交通状态信息中所包含的深层次隐含特征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Dueling Double DQN(D3QN)的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ouble DQN(DDQN)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对动作-价值函数的估计值和目标值迭代运算过程进行了优化,克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QN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存在收敛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了一个新的Dueling Network解耦交通状态和相位动作的价值,增强Double DQN(DDQN)提取深层次特征信息的能力;基于微观仿真平台SUMO搭建了一个单交叉口模拟仿真框架和环境,开展仿真测试;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和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QN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平均等待时间、车辆平均排队长度和车辆平均停车次数,明显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

    交通信号控制深度强化学习DuelingDoubleDQNDuelingNetwork

    基于ADRC的高精度红外热成像仪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董荣伟
    162-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红外热成像仪温度,设计一种基于ADRC的高精度红外热成像仪温度控制系统;由系统供电模块、探测器驱动模块、模数转换模块、视距估算模块、视频信号处理模块、外部存储模块、以太网传输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组成温度控制系统;利用自抗扰控制设计一种单轴控制器,将由时延带来的不确定性建模作为系统综合扰动的一部分,对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及总和扰动展开估计,同时在前馈通道对其展开补偿,消除时延对控制器产生的影响,将控制器应用于红外热成像仪温度控制中,获取高精度的红外热成像仪温度控制结果;通过实验分析证明,设计系统的帧频、响应波段、启动时间、供电范围和功耗测试结果分别为55 Hz、11μm、3。4 s、12 VDC和0。56 W,具有良好的红外热成像仪温度控制性能,可以满足提取高质量的红外图像的要求。

    ADRC高精度红外热成像仪温度控制系统

    面向全自主智能机器人的无标定图像视觉伺服控制研究

    胡茂伟
    16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利用全自主智能机器人检测、搬运目标物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主机元件对机器人的伺服控制效果,设计了一种无标定图像视觉伺服控制方法;首先,根据机器人轨迹的无标定估计结果,计量目标物的位姿点,推导出机器人无标定图像中的目标物检测与追踪条件;按需连接视觉伺服控制器,通过求解机器人无标定运动内积的方式,计算图像视觉特征的伺服选择标准,实现对机器人无标定图像视觉特征的伺服选择;然后,在无标定图像中定义雅克比矩阵,根据图像视觉分割原则,完成机器人图像角点的伺服匹配处理,再通过确定强化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实现无标定图像的视觉伺服控制;根据实验可知,应用该方法可以解决智能机器人难以运动至标定区域的问题,为提高伺服控制指令的执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智能机器人无标定图像伺服控制位姿点运动内积雅克比矩阵视觉分割伺服匹配

    基于速度前馈的无人机编队控制

    祁亚辉狄凌松闫实吴修振...
    176-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旋翼无人机编队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简化了无人机模型;采用信息传递策略,提出了结合前馈与反馈的控制策略,前馈信息为长机实时速度;仿真测试显示,该策略在响应速度、稳定性和超调量上优于传统P控制器和PID控制器;通过构建两架四旋翼无人机系统,进行了编队飞行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策略的有效性;该策略在工程应用中显示出价值和潜力,为旋翼类多无人机编队控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速度前馈无人机编队控制四旋翼跟踪

    环境信息实时感知的图书馆搬运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

    何佳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书馆搬运机器人对于图书馆数字化、便捷化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提出一种结合双目视觉进行环境感知的方式,同时通过改进趋近律的双闭环非线性变结构控制,解决传统控制方式当中向理想轨迹趋近速度与抖振现象之间的矛盾关系;经过实验验证,在趋近律速度上,文章提出的改进趋近律控制方式实际轨迹与理想轨迹的差值在0。009至0。197的范围之内,传统等速趋近律方式实际轨迹与理想轨迹的差值最好情况为滑膜增益是0。3时,差值在0。098至0。354之间;同时在针对环境信息实时感知的实验中,图书馆搬运机器人的入位准确率高达97。8%,证明了系统的高效性及可靠性;相比之下,基于环境信息实时感知的图书馆搬运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具优越性。

    图书馆搬运机器人自动化控制双目视觉改进趋近律环境感知

    高温承压破碎机械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

    常明伟袁志林江海蛟李建峰...
    189-195,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高温承压破碎机械的连续运行,采用理论设计和模拟验证的方式,开发了一种新架构的电气控制系统;针对某石化项目工艺配置情况,将常规"一控一"防爆电气控制柜置于现场的形式,升级为"一控多"方式,并放置于安全区域,有效减小安全风险、减少成本、实现集中控制;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最新的PLC1517H冗余CPU,并通过冗余方式与分布式I/O进行通信;通过模块化编程、UDT结构、永久区域等方法,使编程、组态更加准确高效;采用安全可靠的MODBUS RTU与中控系统实现通信,使其可以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现场运行反馈,控制系统保证了设备稳定、可靠的运行,操作、维护便利性较佳。

    一控多冗余PLC多重背景MODBUSRTU通信时钟同步

    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防空武器集群打击目标动态分配

    王浩博刘建涛
    196-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防空武器集群打击目标动态分配方法由于设定的约束条件不够全面,导致该方法在分配效果上表现不佳;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防空武器集群打击目标动态分配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作战效果、作战成本和作战效率等多个因素,确定了相应的目标函数,并设定了相应的约束条件;通过计算打击目标的状态转移概率,并对打击目标的状态准则进行判定,定义了打击目标的状态转移方程;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的指导下,确定了最优的打击目标分配方案;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与传统的防空武器集群打击目标动态分配方法相比,文章设计的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低的资源损耗量,均不高于4%,且具有良好的分配效果。

    改进模拟退火算法防空武器武器集群打击目标动态分配分配方法方法设计

    基于Transformer-Bi-LSTM模型的武器装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袁玉昕程跃兵熊敏艳高王升...
    203-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器装备担负保卫国土安全的重要使命,其保持稳定运行状态具有重大国防、政治意义;因其装备运行状态不便中断、故障定位过程复杂,使得传统维修方式效率较低;装备使用数据具有连续性、长期性、不平稳性,甚至一些深度学习模型无法处理其中的退化状态历史依赖与关联问题;通过构建元器件层级的剩余寿命预测架构,对特征工程、退化指标构建以及Trans-former-Bi-LSTM模型开展研究,采用距离编码技术,实现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技术创新,优化模型预测效果;基于某型武器装备主要器件正常试样数据,进行本方法分析验证,在器件已运行时间达到90%设计试验寿命长度时能够进行有效且准确的剩余寿命预测,所提方法满足武器装备器件寿命预警及更换提醒、保障装备战备完好性的应用需求。

    武器装备寿命预测健康管理TransformerBi-LSTM退化指标距离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