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矿山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矿山
金属矿山

刘效良

月刊

1001-1250

jsks@vip.163.com

0555-2404796 2404666 2309833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金属矿山/Journal Metal M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矿业工程类专业技术刊物,主要报道国家矿业方针政策、冶金、有色、黄金、煤炭、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建材等矿山采选工艺、理论、研究成果与技术实践,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发展动态。《金属矿山》是美国Ei数据库Page One收录期刊,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矿业工程类首位,国家及省部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云鄂博某难选铁矿石氢基矿相转化—磁选尾矿浮选稀土试验

    赵德贵陈宏超曾永杰刘文丽...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堆置多年的白云鄂博中贫氧化矿含有铁、稀土等成分,常规工艺难以高效分选,但氢基矿相转化—磁选工艺可高效回收其中的铁.为了解氢基矿相转化过程是否影响富稀土铁尾矿中稀土矿物的可浮性,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 506E用量 4 200 g/t、水玻璃用量 1 800 g/t、矿浆温度 65℃条件下,采用 2 粗 3 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浮选流程处理矿样,能够获得REO品位 59.00%、REO回收率 67.91%的稀土精矿.化学成分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浮选精矿中主要成分为稀土氧化物(Ce7 O12)、独居石及少量萤石,稀土组分有效富集在精矿中;氢基矿相转化过程未对稀土组分的浮选回收造成不利影响.

    白云鄂博氢基矿相转化富稀土尾矿浮选

    鞍山地区微细粒贫磁铁矿石磁选工艺研究

    李万兴吴俊杰宁辰禹徐冬林...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鞍山地区许东沟和哑巴岭采区的铁矿石铁品位为 29.50%,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主要脉石为石英.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在采用X荧光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铁物相检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矿石性质基础上,进行了湿式粗粒中磁预选—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淘洗机精选条件试验和扩大连选试验.结果表明:①-2.5 mm高压辊磨产品经过筒式磁选机中磁预选,粗精矿铁品位为 40.20%、铁回收率为 89.76%;② 预选粗精矿经过两阶段磨矿(一、二段磨矿细度分别为-0.074 mm占75%和-0.045 mm占90%)、三阶段弱磁选和一段淘洗机精选,最终获得产率35.73%、铁品位 67.08%、铁回收率 81.24%的铁精矿,尾矿铁品位为 8.61%,研究结果可作为该矿石开发利用依据.

    贫磁铁矿微细粒粗粒预选阶段磨矿阶段磁选

    内蒙古某含碳高硫锌锡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张锦仙吕超杨林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某含碳高硫锌锡矿石锌品位1.02%、锡品位0.86%,硫和碳含量分别为14.02%、1.68%.矿石矿物组成较复杂,主要有用矿物为闪锌矿、锡石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和绢云母等.为确定矿石合理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预先脱碳—浮重联合工艺流程开展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经预先脱碳、1 粗 1 扫 1 精锌硫混选、1 粗 1 扫 3 精锌硫分离浮选流程处理,闭路试验可得到Zn品位为 45.16%、Zn回收率为 71.19%的锌精矿,S品位为 46.92%、S回收率 81.91%的硫精矿;浮选尾矿采用摇床重选,经粗选、精选、复选和中矿再选,可获得Sn品位45.52%、Sn回收率 81.99%的锡精矿,以及Sn品位 3.13%、Sn回收率 11.09%的锡中矿.所设计试验流程较好地解决了矿石中有机碳对浮选的不利影响,综合回收了有价矿物,可为同类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借鉴.

    含碳高硫锌硫混选锡石摇床

    黑龙江某钼矿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刘超胡红喜陈志强杨记平...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黑龙江某大型斑岩型钼矿生产的钼精矿铜、铅杂质超标的问题,在完成矿石性质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选矿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含钼 0.122%的原矿,采用自主研发的钼高效捕收剂PM和粗磨—钼分步浮选—钼铜混合浮选—钼铜粗精矿再磨—铜钼分离工艺流程处理,全流程闭路试验取得了钼品位 54.32%、钼回收率90.69%、杂质铜含量 0.048%、铅含量 0.062%的较好钼精矿指标.相较于原工艺流程,新工艺得到的钼精矿铜含量降低了 0.322 个百分点、铅含量降低了 0.348 个百分点.优化工艺有效地降低了钼精矿中铜、铅杂质含量,研究结果可为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辉钼矿钼分步浮选钼铜分离钼铅分离阶段磨浮

    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的焙烧—无酸浸出试验研究

    刘洋童雄谢瑞琦谢贤...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含锂 0.147%,为探究低能耗、环保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新型焙烧助剂ASH开展了低温焙烧—无酸浸出的提锂工艺研究,并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手段阐述了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样与ASH质量比为 1∶0.3、焙烧温度为 400℃、焙烧时间为 1.0 h,去离子水浸出时间为 2 h、浸出温度为 70℃、液固比为 5 mL/g条件下,锂浸出率为 83.81%.机理分析显示,焙烧—浸出前后,样品中主要矿物相未发生变化,但衍射峰强度降低;经焙烧—浸出后,浸渣表面均匀分布着裂纹和空隙,Al、Si、Fe、Ti含量均有所降低.说明ASH与矿物发生反应,破坏了矿物的表面结构,生成了可溶性盐Li-ASH.与传统焙烧—浸出工艺相比,本研究所采用的提锂工艺焙烧温度低、浸出时无酸,降低了生产能耗、简化了工艺流程,对同类型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的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黏土型锂矿焙烧助剂ASH低温焙烧无酸浸出

    湖北某低品质磷石膏浮选增白试验研究

    时春昱杨思原周俊伟任浏祎...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石膏是湿法制磷酸工艺产生的固废,针对磷石膏品质差、白度低、难以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以湖北某磷石膏为例,运用XRD、SEM、显微镜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嵌布粒度等工艺矿物学性质,并进行了提纯除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磷石膏中的主要矿物为二水硫酸钙,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同时存在少量碳粒、有机质、水溶性磷氟.在煤油用量 800 g/t、松醇油用量 10 g/t条件下脱碳,1231 用量 100 g/t、MIBC用量300 g/t条件下脱硅,通过双反浮选—再磨再选流程处理,获得的磷石膏精矿纯度为 97.28%、白度为 58.15%,指标良好,品质满足国标一级品质量标准.该试验的成功为大宗、高附加值利用磷石膏固废指明了方向.

    磷石膏工艺矿物学浮选磨矿白度

    缓冷条件对高镍锍铜镍浮选分离的影响

    顾明杰于英东程刘刚刘文刚...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金川镍原料成分的变化,造成高镍锍含铜升高,打破了磨浮系统的平衡状态,导致铜精矿和镍精矿金属互含较高.浮选产品的质量优劣取决于镍矿物和铜矿物晶体的大小和镶嵌关系,而晶体的大小和镶嵌关系又受保温缓冷条件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保温缓冷条件对高镍锍浮选行为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表明,在高镍锍物相结晶的温度区间内,适当延长缓冷时间,可改善辉铜矿和锍镍矿的浮选分离效果.在适宜的缓冷控温条件下,1 次浮选可获得Cu品位53.9%、Cu回收率86.1%的铜精矿,Ni品位66.2%、Ni回收率81.5%的镍精矿,与原样品浮选相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机理研究表明,控温缓冷后的样品中辉铜矿晶粒尺寸和磨矿单体解离度增大是取得较好浮选效果的根本原因.

    高镍锍缓冷条件磨矿浮选

    基于DIC的露天矿山微差爆破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

    李洪伟吴延梦潘乐朱成...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子雷管在露天矿山台阶爆破中的全面使用,微差爆破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何通过调整孔间延时提高炮孔之间相互作用力,成为矿山爆破技术的研究重点.基于混凝土模型模拟露天矿山微差爆破,建立高速摄影技术与数字图像相关(DIC)试验系统,基于全场微应变、高速摄影技术和数值模拟对不同孔间延时条件下的炮孔间裂纹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爆炸载荷下模型表面裂纹附近的应变持续时间约为 3 ms,孔间延时为 3 ms时下一个炮孔起爆能够提高炮孔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数值模拟展示了测点的压力分布特征,在孔间延时为 3 ms时测点压力最大,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准确性;利用MATLAB对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孔间延时为 3 ms时其破碎程度最佳,与模型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使用高速摄影技术结合DIC方法为研究炮孔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裂纹扩展提供了新思路.

    台阶爆破高速相机数字图像相关微差爆破MATLAB

    岩巷掏槽爆破掘进数据库建立及参数优化研究

    王兆阳王雁冰黄秋凡鲍舟琦...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掏槽爆破掘进参数是岩巷钻爆法施工的关键参数,优化爆破掘进参数是确保钻爆法高效率施工的重要途径之一.依据 1980-2022 年共 200 个代表性爆破掘进案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爆破参数在普氏系数和断面面积 2 个岩巷特征参数维度下的变化特征,通过构建爆破掘进案例数据库研究了岩巷掏槽爆破客观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普氏系数增加,岩石极限抗压强度增大,为保证爆破效果,可适当增加炮孔长度和炸药单耗,同时也会略微增加单循环进尺,但岩石自身高应力导致的夹制作用会降低炮孔利用率;通常设置空孔为掏槽爆破提供新的自由面,通过应力波反射拉伸使得靠近自由面的岩体破坏区域更大,硬岩巷道更适合直孔掏槽爆破.在较大断面岩巷的掏槽爆破掘进过程中,岩石夹制作用较小,较小的炸药单耗可以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从而促进了单循环进尺和炮孔利用率的提高;由于大断面面积对岩石爆破的限制作用减弱,无需过分增加炮孔数量和装药量,相反适当减缓炮孔数量的增长速率也能够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上述分析可以为爆破参数优化、岩巷高效施工提供参考.

    矿山爆破掏槽爆破爆破参数爆破效果

    相邻炮孔爆生裂纹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刘朕葛丰源左进京何松林...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爆炸载荷作用下的相邻炮孔间爆生裂纹相互作用机理,采用新型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通过改变炮孔间距,调整药包装药结构,研究了不同间距、不同装药结构下爆生裂纹相向扩展作用机理.结果表明:2 炮孔均为普通药包时爆生裂纹随机分布,切缝药包与普通药包相互作用时前期爆生裂纹独立扩展,后期相互吸引互为自由面.2 炮孔均为切缝药包相互作用时,炮孔间距较小情况下爆生裂纹在炮孔中心轴线方向贯穿呈"直线型"分布,间距较大时裂纹在炮孔中心轴线方向呈"牵手型"分布.随着炮孔间距增大,裂纹相遇时能量损耗较大,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峰值和裂纹速度峰值较小,振幅较低,炮孔周围形成的粉碎区面积及次裂纹长度越小,分形维数也越小.

    动态焦散线爆破载荷爆生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分形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