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化型甲状腺癌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郭丝锦延常姣王洋曹小花...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分化型甲状腺癌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评价该系统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方法 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用药及复查情况,构建分化型甲状腺癌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对2024年2月25-29日本院甲乳血管外科甲状腺癌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未进行随访的2 47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随机抽取10%,对220例患者的通话记录进行完整性和准确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分化型甲状腺癌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总体电话接通率为88。9%。对于呼叫成功的患者,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的随访平均用时(1。7±0。5)min,总体信息采集完整率为83。8%,术后3个月随访信息采集完整率为92。9%,术后长期随访信息采集完整率为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00,P<0。001)。该随访系统信息采集准确率为94。1%。说方言随访者和说普通话随访者的信息采集准确率分别为92。2%和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7,P=0。389)。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具有较高的信息采集效率、完整性和准确性,可降低随访人力成本,在大规模分化型甲状腺癌人群随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分化型甲状腺癌人工智能随访系统电话随访信息采集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郭卫红黄晓云刘曙艳许菊萍...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BTN)的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82例B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消融组(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172例和切除组(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110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随访1年,根据结节体积缩小率(VRR)将所有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VRR≥80%)210例和预后不良组(VRR<80%)72例,分析BTN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术前,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术前,但消融组TSH水平低于切除组,FT3、FT4水平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术前TSH水平、实性结节占比、危险区结节占比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前FT4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类型、结节位置、术前TSH、术前FT4均为BTN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相较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BTN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甲状腺功能损伤小等优势。术前TSH水平、术前FT4水平、结节类型、结节位置均与BTN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引导微波消融腺叶切除术预后影响因素

    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效果

    王浩邹燕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效果。方法 选取108例TM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应激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Wnt/β-catenin通路指标表达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研究组血清IL-6、CRP、MDA和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研究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Wnt1 mRNA、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美容满意度为90。74%,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TMC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创伤,显著降低术后短期内炎症-应激因子水平,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提高美容效果。

    甲状腺微小癌改良微创腔镜小切口手术炎症因子应激因子Wnt/β-catenin通路并发症复发

    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

    桑林巩雪
    15-1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FNA)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IM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IMN的乳腺癌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在超声引导下行IMN穿刺活检,88例采用空芯针活检(CNB,CNB组),72例采用FNA(FNA组)。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比较FNA与CNB对IMN的诊断效能。结果 FNA组的IMN最大直径、IMN最大厚径均小于CN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穿刺诊断的IMN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穿刺标本不满意率、IMN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NB组和FNA组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0);与CNB组比较,FNA组一致性更高(Kappa=0。890)。CNB组与FNA组诊断IMN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NB组阴性预测值低于FNA组,假阴性率高于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NB组8例(9。09%)发生穿刺并发症,包括轻症或无症状气胸6例、穿刺肌间出血2例,症状均较轻微,FNA组未发生穿刺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FNA对乳腺癌IMN的定性诊断的效能较高,且FNA的穿刺风险小,并发症少,更适合解剖位置特殊的IMN穿刺活检。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超声引导针吸活检空芯针活检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海藻-昆布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王璐李晓璐徐晓帆顾军...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海藻-昆布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海藻-昆布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乳腺癌的相关靶标,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采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关键化合物与靶点的结合能力,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功能验证。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海藻-昆布的有效化合物11个。海藻-昆布与乳腺癌高度相关的交集靶标为150个,筛选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p53肿瘤蛋白(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JUN、胱天蛋白酶3(CASP3)、白细胞介素1B(IL1B)、MYC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共10个核心基因。GO分析表明,这些化合物可能参与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表明,主要富集信号通路为PI3K/Akt、MAPK和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海藻-昆布的主要化学成分岩藻甾醇对乳腺癌三阴型细胞BT-549具有抗增殖作用。结论 海藻-昆布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乳腺癌,其主要化学成分岩藻甾醇可有效抑制BT-549细胞增殖活性。

    海藻-昆布乳腺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信号通路岩藻甾醇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木犀草素治疗宫颈癌的分子机制

    卢俊伟祝璟哲陈鸿儒解举民...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木犀草素治疗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对木犀草素进行类药性分析。分别在PharmMapper、Super-PRED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获取木犀草素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和PharmGKB数据库获取宫颈癌相关靶点。通过Evenn获得木犀草素与宫颈癌的交集靶点,并使用Cytoscape3。8。1构建"木犀草素-交集靶点-宫颈癌"网络图。利用STRI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基因功能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PyMoL 2。6。0、AutoDockTool 1。5。7和OpenBabel 2。4。1软件开展核心靶点与木犀草素的分子对接。将核心靶点在GEPIA数据库中进行生存分析及泛癌分析。结果 获得木犀草素靶点449个、宫颈癌相关靶点1 334个;木犀草素与宫颈癌交集靶点100个,其中核心靶点有24个,包括MMP2、HRAS、MAPK1、AKT1、RHOA和PGR等。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交集靶点参与生物过程455条,细胞组分70条,分子功能119条和143条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发现MMP2与木犀草素结合较好。宫颈癌患者生存曲线显示RHOA、MAPK1、MMP2和AKT1基因风险比率>1,HRAS和PGR的风险比率<1。泛癌分析显示HRAS和MAPK1在宫颈癌中高表达,并且HRAS有显著表达差异。结论 木犀草素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治疗宫颈癌。

    网络药理学宫颈癌木犀草素分子机制分子对接信号通路

    2000-2023年当归芍药散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邹颖侯妍陈太春李妮吉娜...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000-2023年当归芍药散相关文献的研究状况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4个数据库中收录的当归芍药散相关研究文献,时间设置为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20日。采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合并文献去重,运用CiteSpace6。1。R6软件对文献进行图谱解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 163篇,2000-2023年发文量呈波动增长趋势。此类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39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许钒(19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河南中医药大学(10篇)、江西中医药大学(10篇)。高频关键词包括"临床应用""慢性盆腔炎""中医药疗法"等,聚类分析共生成11个标签。结论 当归芍药散的研究热点涵盖临床应用、文献考证及作用机制等方面,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其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是研究趋势。

    当归芍药散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文献研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临床分期与特异性抗体免疫印迹条带的相关性研究

    宋晓钰商正玲冯勤颖黄山...
    40-4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针对不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探究其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分期的关联。方法 选取贵州黔东南州307份HIV确诊阳性血液样本,进行特异性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并对血液样本进行CD3+CD4+T细胞计数及HIV病毒载量核酸检测,将HIV感染期和艾滋病期的相关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07例HIV感染者中,男218例,女89例,平均(48。53±16。03)岁,其特异性抗体 gp160、gp120、gp41、p66、p51、p31、p55、p24 和 p17 的构成比分别为 98。7%、90。9%、92。2%、74。3%、66。4%、86。6%、3。9%、97。4%和73。9%。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24特异性抗体的表达是感染期的影响因素(OR=0。158,95%CI:0。032~0。768,P<0。05)o p24 特异性抗体与 HIV感染的临床分期有一定相关性(OR=0。217,95%CI:0。005~0。944,P<0。05)。将p24特异性表达时CD3+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比值作为检验变量,将临床分期作为状态变量(艾滋病期=1,感染期=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653(95%CI:0。529~0。774,P<0。05)。结论 p24特异性抗体的差异表达有望提示患者处于感染期,并可能成为HI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预警指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载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临床分期

    白藜芦醇对高碘诱导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张一斐李书芹杨志勇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碘诱导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甲状腺滤泡细胞系Nthy-ori 3-1,根据不同培养方法分为正常培养组(Normal组)、高碘组(HI组)、白藜芦醇组(RES组)和高碘联合白藜芦醇组(HI+RES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细胞BIP、CHOP、IRE1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IP、CHOP、IRE1蛋白表达。结果 与Normal组相比,HI组细胞培养72 h后增殖活性下降,凋亡细胞占比升高,TUNEL染色阳性细胞占比升高,BIP、CHOP、IRE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BIP、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与HI组相比,HI+RES组细胞培养72 h后增殖活性升高,凋亡细胞占比降低,TUNEL染色阳性细胞占比降低,BIP、CHOP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BIP、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结论 白藜芦醇对高碘诱导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具有保护效应,可显著抑制碘过量摄入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

    白藜芦醇甲状腺滤泡细胞碘过量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

    阿托伐他汀钙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甲状腺功能、免疫应答及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豪云李孟喜康淑娟张冰洁...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甲状腺功能、免疫应答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PTU组)以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ACT组),每组10只。PTU组及ACT组大鼠每天颈背皮下注射PTU,连续28 d;control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0。3 mL生理盐水代替PTU。PTU处理2周后,ACT组大鼠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生理盐水溶液3 mL(含阿托伐他汀钙5 mg/kg),每天给药1次;对照组按相同方法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周测量大鼠体质量、进食及饮水量的变化。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FN-γ、IL-10、Foxp3 和 IL-4 的 mRNA 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 p-JNK/JNK 和 p-p38/p38 MAPK 水平。结果 与control相比,PTU诱导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体质量降低,食物和水消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周后,PTU大鼠体质量损失受到抑制,食物和水的消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钙可提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血清T3、T4水平,降低血清T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减轻PTU诱导的滤泡细胞增生及相关肥厚变化等组织病理学改变,增加卵泡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增加了 PTU大鼠的脾脏质量,降低了甲减大鼠IFN-y mRNA的表达,但增加了 IL-10 mRNA、Foxp3 mRNA和IL-4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甲状腺组织中p-JNK/JNK和p-p38/p38 MAPK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具有促使甲状腺激素失衡正常化、平衡Th1/Th2细胞因子、抑制JNK/p38 MAPK信号通路活化的功能。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阿托伐他汀钙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促甲状腺激素白细胞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