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软骨糖蛋白-39、N端脑钠肽前体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闵丽王晋董湘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5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KD组),并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分为CAL组(n=53)及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n=72)。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HC组)和同期住院的仅消化道感染的发热患儿(FC组)作为对照。检测血浆YKL-40、NT-proBN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YKL-40、NT-proBNP对KD患儿不同时期CAL的诊断价值。结果 KD患儿不同时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YKL-40、NT-proBNP水平高于HC组、F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YKL-40水平高于NCAL组,急性期NT-proBNP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KL-40、NT-proBNP 及两者联合诊断 KD 急性期 CAL 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13、0。832、0。886;YKL-40、NT-proBNP及两者联合诊断KD亚急性期CAL的AUC分别为0。699、0。522、0。701;YKL-40、NT-proBNP及两者联合诊断KD恢复期CAL的AUC分别为0。982、0。435、0。986。结论 血浆YKL-40和NT-proBNP水平可作为KD早期辅助诊断指标。血浆YKL-40可联合其他指标用于监测KD疾病活动及CAL并发症的发展。

    川崎病人软骨糖蛋白-39N端脑钠肽前体冠状动脉损伤

    基于疾病网络的血友病并发症挖掘与关联规则分析

    邰杨芳昝彭华国旻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疾病网络探讨血友病并发症的一般性规律,预测血友病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方法 从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血友病相关文献,通过MetaMap工具从文献标题、摘要文本中抽取疾病实体,基于疾病对的共现关系构建疾病网络,分析疾病网络的整体特征、节点特征及结构特征等。对疾病实体网络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其关联规则,分析血友病并发症的一般性规律。采用链路预测算法预测血友病的潜在并发症。结果 血友病及其并发症构成的关联网络在网络结构上满足小世界网络特征和分布均匀的凝聚子群特征。凝聚子群分析结果显示,血友病并发症可分为遗传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共4大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133条置信度≥0。8的规则,链路预测进一步得到了许多有据可查的疾病对。结论 基于疾病网络进行血友病并发症关联分析和链路预测,可实现对血友病潜在并发症的有效预测,为血友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决策支持。

    血友病并发症疾病网络关联规则链路预测实体抽取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热点双聚类分析

    佟佳益郑改改王宇杨巧芳...
    13-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双聚类方法对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国际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讨主题领域内热点趋势。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医学人工智能的相关文献,采用Co-Occurrence13。4提取高频关键词生成词篇矩阵,应用gCluto1。0聚类工具包进行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 803篇,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美国位居发文总量的首位,共提取30个高频主题词,形成人工智能应用于生物标志物检测等6个聚类。研究热点聚焦于卫生保健、疾病转归、疾病全程监测、辅助诊断癌症、预测模型效验和鉴别生物标志物6个主题。结论 人工智能已普遍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为基因检测及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针对性的支持,但国内相关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还需要依托多学科、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智能化医疗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研究热点WebofScience双聚类可视化分析

    血液净化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热射病的效果

    王西臻张珊张斌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热射病(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热射病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死亡组6例、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早期给予CBP联合常规治疗。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的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0、24、48、72 h的炎症、生化等指标变化。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呼吸、心率、体温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初期观察组炎症、生化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炎症及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观察组中窦性心动过速的病例多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病例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CBP联合常规方法治疗HS可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热射病生命体征变化炎症指标生化指标连续性血液净化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探讨柚皮素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研究

    王海潼刘建亮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讨柚皮素(NAR)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的损伤机制。方法 将HRMECs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HG)组、HG+NAR组(3 mg/L NAR)、HG+激活剂(AICAR)组(1 mmol/L AICAR)、HG+NAR+AICAR 组(3mg/L NAR+1 mmol/L AICAR);除对照组向培养基中加入5 mmol/L的D-葡萄糖处理外,其他各组均向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D-葡萄糖处理。采用CCK-8及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自噬因子LC3 mRNA、p62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AMPK/mTOR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G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 水平,p-AMPK/AMPK,LC3Ⅱ/LC3 Ⅰ,LC3 mRNA 表达增加,p-mTOR/mTOR、p62 蛋白及p62 mRNA 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组相比,HG+N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 Ⅰ,LC3 mRNA表达下降,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增加,但HG+AICAR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和TNF-α水平,p-AMPK/AMPK,LC3Ⅱ/LC3 Ⅰ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HG+NAR 组相比,HG+NAR+AICAR 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 和 TNF-α 水平,p-AMPK/AMPK,LC3Ⅱ/LC3 Ⅰ,LC3 mRNA表达增加,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AICAR 组相比,HG+NAR+AICAR 组细胞活力,迁移数,IL-1β、IL-6 和 TNF-α 水平,p-AMPK/AMPK,LC3 Ⅱ/LC3 Ⅰ,LC3 mRNA表达下降,p-mTOR/mTOR、p62蛋白及p62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可减轻HG诱导的HRM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有关。

    柚皮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自噬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应用达比加群酯的疗效分析

    赵思佳胡瑶瑶朱业刘佳...
    29-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心内科使用达比加群酯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信息,根据相关指南对临床应用、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无适应证用药14例,禁忌证12例;给药剂量不足93例,给药剂量过大9例,给药频次不合理13例,与其他抗凝药物转换不合理20例。实验室指标显示,服药1、3、6个月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局显示,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为3。33%(4/120),大出血发生率为1。67%(2/120),脑出血事件发生率为0。83%(1/120)。结论 本院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以给药剂量不足最为常见。药师应注重老年患者达比加群酯的规范应用。

    达比加群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抗凝治疗不良反应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联合检测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杨博王艳丽崔晓敬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CHF患者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液标本,测定血清MMP-9、suPAR及PAI-1水平。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指标差异,并分析各血清指标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MMP-9、suPAR、PAI-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Ⅱ级、Ⅲ级、Ⅳ级CHF患者的血清MMP-9、suPAR、PAI-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预后良好65例,预后不良43例,预后不良率为39。81%(43/108)。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率更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MP-9、suPAR及PAI-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MP-9、suPAR、PAI-1均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LVEF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MMP-9、suPAR、PAI-1单独检测及3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0。829、0。768和0。840,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21%,特异度为79。46%。结论 老年慢性CHF患者的血清MMP-9、suPAR、PAI-1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慢性心力衰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早期临床预测技术研究

    王莉吴春苑匡龙宋佳贤...
    39-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AM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失访10例,图像质量差筛除4例),最终纳入76例。术后48 h,患者接受左室心肌声学造影(MCE)技术检测。将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情况分为非CMD组(n=53)及CMD组(n=23)。分析比较2组临床数据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MD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76例患者中,发生CMD 23例(30。26%)o CMD组的LVGLS、GRACE评分高于非C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GLS、GRACE评分是急诊PCI术后AMI患者发生CMD的独立预测因子。LVGLS预测CM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769~0。948)。LVGLS联合GRACE评分预测CM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15~0。967)。结论 LVGLS是早期评估急诊PCI术后AMI患者CM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协同GRACE评分可以提高预测CMD发生的准确性。

    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心肌声学造影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长链非编码RNA NUTM2A-AS1靶向微小RNA-129-5p调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李晓宇张永咏秦娟杨忠信...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UTM2A-AS1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在DMEM培养基中培养,采用100 μg/mL oxLDL处理的HUVEC纳入oxLDL组,常规培养的细胞纳入Con组。将lncRNA NUTM2A-AS1干扰表达载体及阴性对照、miR-129-5p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转染至 HUVEC 后采用 100µg/mL oxLDL 处理后的细胞分别纳入 oxLDL+si-NUTM2A-AS1 组、oxLDL+si-NC 组、oxLDL+miR-129-5p组、oxLDL+miR-NC组。将lncRNA NUTM2A-AS1干扰表达载体与微小RNA(miR)-129-5p抑制剂或阴性对照共转染至HUVEC 后采用 100 μg/mL 的 oxLDL 处理的细胞分别纳入 oxLDL+si-NUTM2A-AS1+anti-miR-129-5p 组、oxLDL+si-NUTM2A-AS1+anti-miR-NC组。采用试剂盒测量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RNA下拉实验检测NUTM2A-AS1与miR-129-5p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Con组比较,oxLDL组lncRNA NUTM2A-AS1表达水平升高,miR-129-5p表达水平降低,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lncRNA NUTM2A-AS1表达或过表达miR-129-5p后,MDA含量降低,SOD、GSH-Px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NUTM2A-AS1敲低介导的oxLDL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可以被miR-129-5p下调逆转。lncRNA NUTM2A-AS1靶向调控miR-129-5p。结论 干扰lncRNA NUTM2A-AS1表达通过靶向上调miR-129-5p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NUTM2A-AS1微小RNA-129-5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氧化应激凋亡

    微小RNA-451在小细胞性贫血及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徐金梅张利兵郁多男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微小RNA-451(miR-451)在小细胞性贫血及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451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儿童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小细胞性贫血组(n=80)、慢性感染贫血组(n=80)、健康对照组(n=80)儿童血清miR-45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血清miR-451与红细胞相关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451 对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贫血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发生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小细胞性贫血组、慢性感染贫血组儿童血清miR-45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51 与 RDW 呈负相关(r=-0。388,P<0。05),与 Hb、RBC、MCHC、MCH、MCV 分别呈正相关(r=0。402、0。393、0。391、0。360、0。32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51诊断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0。735,诊断价值高于红细胞相关参数RDW、Hb、RBC、MCHC、MCH、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RDW、Hb、RBC、MCHC、MCH、MCV、miR-451均为儿童发生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随着儿童贫血程度的加重,血清miR-45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51水平对儿童贫血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miR-451在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表达降低,且其表达水平与红细胞相关参数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清miR-451对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和贫血严重程度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微小RNA-451缺铁性贫血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