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脂联素、成纤维生长因子-23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张超韩冬范迪堃高建朝...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8例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7)和预后不良组(n=31).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脂联素、FGF23水平分别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脂联素、FGF23水平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FGF23、NT-proBNP水平、APACHE Ⅱ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FGF23、NT-proBNP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清FGF23水平与NT-proBNP水平、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NT-proBNP水平、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脂联素、FGF23、NT-proBNP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脂联素、FGF23单独预测和联合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0.807、0.911.脂联素、FGF23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脂联素、FGF23联合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效果较好.血清脂联素、FGF23有望成为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

    心脏瓣膜置换术脂联素成纤维生长因子-23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血清微小RNA-19b-3p、微小RNA-933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马存亮耿庆亚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19b-3p(miR-19b-3p)、微小RNA-933(miR-933)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0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中,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分为Ⅱ级患者35例,Ⅲ级患者40例,Ⅳ级患者33例.选择同期体检的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检测血清miR-19b-3p、miR-933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miR-19b-3p、miR-933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根据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1年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发生组(n=34)和未发生组(n=7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9b-3p、miR-933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19b-3p、miR-93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血清miR-19b-3p、miR-933及LVEF水平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Ⅱ级患者和健康人群,LVEDD大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Ⅱ级患者和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9b-3p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与LVEDD呈负相关(r=0.554、-0.368,P<0.001);血清 miR-933 水平与 LVEF 呈正相关,与 LVEDD 呈负相关(r=0.505、-0.410,P<0.001).发生组血清miR-19b-3p、miR-933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9b-3p、miR-933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35(95%CI:0.785~0.885)、0.843(95%CI:0.790~0.890),二者联合预测的 AUC 为0.901(95%CI:0.851~0.951).血清 miR-19b-3p(HR=3.762,95%CI:1.854~7.634)、miR-933(HR=3.480,95%CI:1.903~6.364)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R=3.047,95%CI:1.837~5.051)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miR-19b-3p、miR-933水平均呈低表达.miR-19b-3p、miR-933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作为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老年人微小RNA-19b-3p微小RNA-933心功能预后

    利多卡因通过降低微小RNA-181a表达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张敏王锦平何勇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通过调控微小RNA-181a(miR-181a)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影响.方法 培养H9C2细胞,建立H/R模型,作为H/R组;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Con)组.使用1.0、2.5、5.0、10.0、20.0 μmol/L利多卡因处理H/R诱导的H9C2细胞,并分别设为1.0 μmol/L组、2.5 µmol/L组、5.0 μmol/L组、10.0 μmol/L组和 20.0 µmol/L 组.将 anti-miR-NC、anti-miR-181a 分别转染至 H/R 诱导的 H9C2 细胞,记为 H/R+anti-miR-NC 组、H/R+anti-miR-181a组.将miR-NC、miR-181a分别转染至H/R诱导的H9C2细胞,再用20.0 µmol/L利多卡因处理,分别记为H/R+miR-NC+20.0 µmol/L组、H/R+miR-181a+20.0 µmol/L组.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81a表达;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 与Con组相比,H/R组细胞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相比,5.0 μmol/L组、10.0 μmol/L组和20.0 μmol/L组的细胞活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后续以20.0 µmol/L利多卡因进行实验.与Con组相比,H/R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相比,2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相比,H/R组MDA含量、LDH活性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相比,20.0 μmol/L组MDA含量、LDH活性以及炎性因子水平降低,SOD活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antμ-miR-NC组相比,H/R+anti-miR-181a组细胞miR-181a表达、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anti-miR-NC组相比,H/R+anti-miR-181a组MDA含量、LDH活性以及炎性因子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miR-NC+20.0 µmol/L组相比,H/R+miR-181a+20.0 µmol/L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和MDA含量、LDH活性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通过干扰miR-181a表达,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

    利多卡因微小RNA-181a缺氧/复氧凋亡细胞损伤心肌细胞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表达水平及意义

    崔晓敬赵春梅杨博
    74-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SIRT4)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51例AHF患者(AHF组)和15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IGFBP-7、SIRT4、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活性氧(ROS)水平.分析血清IGFBP-7、SIRT4、NT-proBNP、ROS水平与病情分级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IGFBP-7、SIRT4与NT-proBNP、RO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GFBP-7、SIRT4对A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AHF组血清IGFBP-7、SIRT4、NT-proBNP和R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F组患者中,病情分级Ⅳ级者血清IGFBP-7、SIRT4、NT-proBNP和ROS水平高于Ⅲ级者和Ⅱ级者,且Ⅲ级者高于Ⅱ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F组预后不良者病情分级和血清IGFBP-7、SIRT4、NT-proBNP、ROS表达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F患者血清IGFBP-7、SIRT4水平均分别与血清NT-proBNP、ROS水平呈正相关(r=0.523、0.498、0.578、0.55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分级和血清IGFBP-7、SIRT4、NT-proBNP、ROS水平均为AH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GFBP-7、SIRT4对AHF患者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795,且两者与ROS联用的预测价值更高,AUC为0.909(95%CI:0.858~0.959).结论 IGFBP-7、SIRT4在AHF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分级和预后显著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急性心力衰竭预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N-末端钠尿肽前体活性氧

    达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张一王岩王阳陶帅...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在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对照组给予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心脏超声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比较2组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的LVESD、LVEDD、LVEDV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LVESD、LVEDD、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NT-proBNP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达格列净心力衰竭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和正五聚蛋白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杜笑青周梦石丽平马玉昕...
    84-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Gal-3)和正五聚蛋白3(PTX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8例银屑病伴CVD患者纳入CVD组,将51例单纯银屑病患者纳入银屑病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测cI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al-3、PTX3和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al-3、PTX3和cIMT对CVD的诊断价值.结果 CVD组、银屑病组cIMT大于对照组,且CVD组大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和银屑病组血清Gal-3、PTX3、hs-CRP、PCT、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VD组高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高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MT、Gal-3、PTX3均分别与hs-CRP、PCT、TNF-α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SI评分、cIMT、Gal-3、PTX3、hs-CRP、TNF-α 均为银屑病患者并发 CVD 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50、1.451、1.432、1.365、1.413、1.465,P<0.05).基于cIMT和血清Gal-3、PTX3联合构建的诊断模型对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2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85.结论 cIMT、血清Gal-3、血清PTX3是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用对银屑病患者并发CV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银屑病心血管疾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半乳凝集素-3正五聚蛋白3

    快通道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马瑞芳黄坤邓群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快通道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3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质量、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罗库溴铵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2组患者心率(HR)、平均脉动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脑电双频指数(BIS)均较麻醉诱导前发生变化,但研究组变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后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脉开放后180 min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通道麻醉能够有效稳定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及神经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快通道麻醉心脏手术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神经功能

    心力衰竭相关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

    张真琪陈鹏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发病率,探讨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可能发病机制,并建立多指标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在呼吸科和心内科住院的78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按发病部位分为左心衰组39例和右心衰组39例.分析患者睡眠监测指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右室前壁厚度、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和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流速(S'),联合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吸烟史以及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进行关联分析,对回归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右心衰组患者年龄高于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左心衰、年龄≥60岁、pa(CO2)基线水平<39 mmHg为CSA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pa(CO2)基线水平及心衰部位、年龄联合构建的回归预测模型对心衰患者预测CSAS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8%和82.9%.左心衰组发生呼吸暂停患者占比较高,右心衰组呼吸暂停患者均发生轻度TAPSE和S'下降,而左心衰组呼吸暂停患者EF均较低.结论 相较于EF,临床医师应该更关注低水平pa(CO2)患者,此类患者存在更高的CSAS发生风险,右心衰患者中,呼吸暂停可能更倾向发生于轻度右心功能受损的患者,但需更大样本进行研究验证.

    心力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危险因素

    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

    丁天嘉孙涛吴名凤尹海兵...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7 d内心电图异常情况分为异常组(n=32)和非异常组(n=88).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24 h QT间期变异性(24 h QTV)、24 h正常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时间(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变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后出现心电图异常共32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伴T波改变13例,ST-T改变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QT间期延长4例,室性早搏4例,房性早搏5例.异常组与非异常组在性别、年龄、肝动脉超选择插管、明胶海绵栓塞、使用化疗药物、术后呕吐、术后第3天血尿酸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碘油用量、术后体温、术后第3天血钾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肿瘤直径≥10 cm、肝功能分级为A级、碘油用量≥10 mL、术后体温≥38 ℃及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下降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及心电图综合参数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AUC分别为0.682、0.651、0.632、0.752、0.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碘油用量、术后体温会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产生影响,且在TACE治疗前后行心电图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情况.

    原发性肝癌心电图异常危险因素预后预测价值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阿伐曲泊帕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

    方宝枝周一飞沈秋丹袁慕知...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阿伐曲泊帕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报道1例阿伐曲泊帕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针对阿伐曲泊帕、他克莫司作用机制及安全性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经环孢素、十一酸睾酮、艾曲泊帕联合治疗6个月无效,并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停药并予以阿伐曲泊帕(20 mg,每日1次)联合他克莫司(1 mg,每日2次)治疗9个月后,患者血小板升至54×109/L,血红蛋白升至124 g/L,白细胞升至8.23 × 109/L,肝肾功能也均恢复到正常,未观察到血栓事件等其他不良反应,且治疗后CD4/CD8下降,CD8+T细胞增多,Treg细胞比例增多.结论 阿伐曲泊帕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且耐受性良好,今后仍需长期追踪观察及继续积累病例.

    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患者阿伐曲泊帕他克莫司艾曲泊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