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槐角黄酮调控miR-199a-3p/p38MAPK/NF-κ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王维伊陈冉杨翊柠
    1-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槐角黄酮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乳腺癌细胞BT549分为正常对照(NC)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miR-NC组、miR-199a-3p组、高剂量+anti-miR-NC组、高剂量+anti-miR-199a-3p组。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法评估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99a-3p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p38MAPK和p-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BT549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数、侵袭数降低,miR-199a-3p表达升高,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以及IL-1β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99a-3p组BT549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数、侵袭数降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以及IL-1β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剂量+anti-miR-NC组比较,高剂量+anti-miR-199a-3p组BT549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数、侵袭数升高,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以及IL-1β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高剂量组BT549细胞p-p38MAPK和p-p65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剂量+anti-miR-NC组比较,高剂量+anti-miR-199a-3p组BT549细胞p-p38MAPK和p-p65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角黄酮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miR-199a-3p表达、抑制p38MAPK/NF-κB通路实现的。

    乳腺癌槐角黄酮微小RNA-199a-3p增殖迁移炎症

    基于双参数MRI影像组学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激素受体表达的预测效能

    侯慧朱银杏王太宇张翼...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磁共振T2WI反转恢复压脂(TIRM)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图像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评估其对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激素受体(HR)表达水平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128个于术前或治疗前接受乳腺MRI检查的乳腺癌病灶。根据免疫组织化学(IHC)或原位荧光杂交(FISH)检测结果进行分组。使用ITK-SNAP软件在磁共振TIRM和DWI序列图像上勾画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并导入Pyradiomics程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使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法(SVM-RFE)筛选特征。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将108例病例按照8∶2比例分为训练组及验证组,另外20例作为外部测试组。采用SVM机器学习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评估各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HAP算法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筛选最具贡献力的预测特征。结果 联合模型(训练组AUC=0。94;验证组AUC=0。90)对HER-2的预测效能均高于TIRM模型(训练组AUC=0。85;验证组AUC=0。80)、单DWI模型(训练组AUC=0。88;验证组AUC=0。66)。外部测试组联合模型的AUC为0。89。SHAP算法得出DWI序列的特征贡献较大。基于TIRM和DWI序列联合特征(训练组AUC=0。96;验证组AUC=0。88)、单DWI序列特征(训练组AUC=0。92;验证组AUC=0。86)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HR效能优于单TIRM序列特征(训练组AUC=0。84;验证组AUC=0。68)构建的模型。外部测试组证明联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为0。90。SHAP算法得出TIRM序列的特征贡献较大。结论 基于磁共振成像TIRM和DWI序列联合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于HER-2水平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对HR表达具有较大的预测潜力,可为乳腺癌患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影像组学乳腺癌支持向量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激素受体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沈冰燕沈谦徐玲玲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CRS)治疗卵巢癌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CRS治疗的卵巢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化疗结束后随访1年,以是否复发将卵巢癌患者分为复发组(n=54)和无复发组(n=36)。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年龄、分期等)、术式(开腹、腹腔镜等)等情况,然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来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CRS化疗结束后随访1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以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卵巢癌CRS治疗预后的预测模型。结果 术前,复发组高分期患者占比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比例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癌胚抗原(CEA)及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水平均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分期、清扫淋巴结及术前血清CA125、HE4、CEA、AMH均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CRS术后1年复发的影响因素(因果关系)或关联影响因素(果因关系)(P<0。05)。上皮性卵巢癌患者CRS术后1年内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CA125、HE4、CEA和AMH单独及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 0。740(0。516~0。937)、0。730(0。467~0。990)、0。731(0。477~0。977)、0。743(0。515~0。967)和0。884(0。829~0。924)。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在术前新辅助化疗时,应对血清CA125、HE4、CEA和AMH水平进行监测。术前血清CA125、HE4、CEA、AMH联合预测的AUC高于上述指标单独预测,构建预估风险模型可以提高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CRS术后1年内复发的预测价值。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癌胚抗原抗缪勒氏管激素

    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的价值比较

    邵春晖姜珏周琦王娟...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二维高频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9例(107个甲状腺微小实性结节)结节直径≤10。0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二维高频超声、ARF-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进行检查,获得超声资料评分及数据,以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3种超声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62例患者(共68个结节)选择FNAB,37例患者(共39个结节)选择手术。107个甲状腺微小结节中,诊断为恶性微小结节45个,良性微小结节62个。恶性微小结节与良性微小结节相比,结节内回声(等回声和高回声、极低回声和低回声)、边界、微钙化、纵横比>1及血供情况和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C-TIRADS积分临界值≥2分(C-TIRADS 4b)时,诊断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79。03%,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762(95%CI:0。670~0。839);ARFI-VTQ技术中,107个甲状腺微小结节SWV测值为0。52~7。55 m/s,平均(2。62±0。61)m/s,其中24个实性结节多次出现×。× × m/s,最后测值以7。55 m/s记录。恶性微小结节SWV均值为(5。24±2。23)m/s,高于良性微小结节的(2。11±0。7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8,P<0。05);当SWV临界值为3。19 m/s 时,诊断灵敏度为 77。78%,特异度为 80。65%,AUC(95%CI)为 0。792(95%CI:0。703~0。865);应变弹性成像检查中,当评分临界值≥3分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5。56%,特异度为77。42%,AUC(95%CI)为0。765(95%CI:0。673~0。841)。三者联合应用诊断的阳性微小结节为44个,阴性微小结节63个,诊断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6。77%,AUC(95%CI)为0。951(95%CI:0。891~0。983)。三者联合诊断效能与二维高频超声检查、ARFI-VTQ、应变弹性成像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61、4。393、4。842,P<0。05)。结论 二维高频超声联合ARFI-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

    二维高频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应变弹性成像甲状腺微小结节联合诊断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的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研究

    许继升赵炫周兵柴海全...
    25-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8月—2023年8月就诊于青岛市中医医院甲乳外科的临床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处方1 206首,涉及中药291味;用药频次居于前5位的是浙贝母、夏枯草、柴胡、茯苓、半夏;药物功能类别以清热、补虚、化痰、活血、理气类为主;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肺、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个高频药物组合,浙贝母-夏枯草药对出现频率最高;16条关联规则中,玄参→浙贝母、香附→柴胡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发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中医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以化痰散结、行气活血、益气养血为主要思路;常用浙贝母-夏枯草药对清热化痰散结,并以消瘰丸为基础方化痰软坚散结。

    甲状腺结节真实世界数据用药规律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王慧利李慧娟卢艳秦秀玉...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336例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体温分为低体温组195例和正常体温组14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再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液体输入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中出血量>60 mL、液体输入量>1 000 mL、手术时间>2。5 h为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4项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84~0。941),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x2=9。140,P=0。243)。结论 基于年龄、术中出血量、液体输入量、手术时间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低体温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出血

    保留输卵管系膜的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李波胡传翠赵达林芳婷...
    34-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输卵管系膜的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输卵管疾病患者28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双侧切除组(n=53,行传统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传统单侧切除组(n=56,行传统单侧输卵管切除术)、保留双侧切除组(n=60,行保留输卵管系膜的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保留单侧切除组(n=54,行保留输卵管系膜的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对照组[n=58,无输卵管切除术史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患者术后2个月行IVF-ET并检测卵泡数量、卵子数量、妊娠率和受精率。IVF-ET后检测患者外周血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随访至2023年3月,记录5组患者妊娠成功率。结果 传统双侧切除组、传统单侧切除组、保留双侧切除组、保留单侧切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IVF-ET后,5组患者AMH、FSH、E2和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H和E2水平由低到高为传统双侧切除组、传统单侧切除组、保留双侧切除组、保留单侧切除组、对照组,FSH和LH水平由高到低为传统双侧切除组、传统单侧切除组、保留双侧切除组、保留单侧切除组、对照组。随访至2023年3月,传统双侧切除组、传统单侧切除组、保留双侧切除组、保留单侧切除组和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45。28%、50。00%、53。33%、59。26%、58。62%,5组患者行IVF-ET后妊娠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44,P=0。551)。结论 与传统的输卵管切除术比较,保留输卵管系膜的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较小。

    输卵管系膜输卵管切除术卵巢储备功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成功率外周血抗苗勒氏管激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微小RNA-22-3p参与抑制环磷酰胺诱导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吴洁刘彦礼秦艺璐张胜辉...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微小RNA-22-3p(miR-22-3p)对卵巢早衰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体外受精或者第二代试管婴儿治疗的卵巢早衰患者以及接受同样治疗的因男性因素不孕的正常志愿者提供卵泡液;通过差速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分离外泌体的形态学、粒子大小以及标志蛋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NanoSight LM10分析仪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进行分析。将颗粒细胞经环磷酰胺(CTX)、外泌体、miR-22-3p模拟物以及相应对照处理,分为CTX 组、Control 组、外泌体孵育组、PBS 处理组、CTX+miR-22-3p 组、CTX+miR-NC 组、CTX+Exosomes 组以及 CTX+PBS 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利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试剂以及流式分析仪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结果 提取的外泌体具有典型的杯状囊泡,外泌体标志蛋白簇状分化抗原63(CD63)和簇状分化抗原9(CD9)表达在所提取的细胞上清外泌体中,外泌体粒子大小为80~150 nm;miR-22-3p在卵巢早衰患者和CTX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中显著低表达(P<0。05),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孵育卵巢颗粒细胞中显著高表达(P<0。05);颗粒细胞活力在CTX组低于对照组,但在CTX+miR-22-3p组或CTX+Exosomes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细胞凋亡率在CTX组高于对照组,但在CTX+miR-22-3p组或CTX+Exosomes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22-3p抑制CTX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损伤。

    卵巢早衰环磷酰胺微小RNA-22-3p外泌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氧化应激指标联合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效能

    毕新颖卢勇贾立杨张艳彬...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早期氧化应激指标联合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90例HDP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包含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30例,分别纳入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各组孕妇孕早期(8~13+6周)血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HDP的预测效能。结果 病例组孕妇血清SOD、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DA水平、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SOD、GSH-PX水平逐渐降低,血清MDA水平、PI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孕早期SOD、GSH-PX、MDA、PI四者联用对HDP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24,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76。7%。结论 HDP患者孕早期即存在氧化应激指标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且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孕早期联合检测SOD、GSH-PX、MDA、PI有助于HDP的辅助预测。

    孕早期氧化应激血流动力学参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

    改良式宫腔粘连分离术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价值

    李辉杰魏红英朱新全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TE)及复原子宫生殖功能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TE患者改良式宫腔粘连分离术前后经期天数、月经量的月经失血评估表(PBAC)评分及超声指标。结果 48例患者术后经期平均天数为(5。60±1。40)d,长于术前的(4。30±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月经量PBAC评分为(55。60±6。20)分,高于术前的(21。40±5。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双侧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均值和脉冲指数(PI)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为(9。10±1。10)mm,子宫内膜容积为(4。68±0。81)cm3,大于术前的(4。30±1。20)mm和(3。21±0。3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内膜的RI值为(0。51±0。13),PI值为(0。77±0。26),低于术前的(0。59±0。07)和(0。9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妊娠率为60。4%。子宫内膜容积及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呈正相关(P<0。05),子宫内膜RI值和PI值与妊娠呈负相关(P<0。05)。结论 改电流切割为"冷针"物理机械分离瘢痕粘连组织,可有效修复宫腔的瘢痕粘连,有利于术后子宫内膜血流重建,改善TE患者的宫腔容受性,复原子宫生殖功能。

    宫腔镜薄型子宫内膜宫腔粘连分离术生殖功能子宫内膜子宫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