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N6-甲基腺苷修饰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结直肠癌预后模型构建及验证

    杨菁菁郭怀娟茅静贤王佳欣...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6-甲基腺苷(m6A)修饰相关基因和免疫细胞浸润在结直肠癌(CRC)中的预后价值并构建相应风险模型预测患者临床结局。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CRC患者的肿瘤组织转录组数据及匹配临床信息,通过共识聚类及单样本基因组富集分析明确m6A修饰相关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在CRC中的预后价值。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与两者相关的预后基因,运用Lasso回归分析构建多基因风险模型,并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中对筛选出的预后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明确风险模型在不同亚组及外部验证队列中的预测效能。结果 基于21个m6A修饰相关基因及24个免疫细胞浸润的特征表型均可以显著区分TCGA队列中CRC患者预后。CRC组织中多数m6A修饰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WGCNA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预后基因,分别为内凝集蛋白1、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位点G6D、无调性同族体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位点G6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8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上述预后基因构建的风险模型能够在TCGA队列的不同临床亚组及GEO验证队列中有效识别预后不良的潜在风险人群。结论 基于m6A修饰及免疫细胞浸润构建风险模型能够有效预测CRC患者的临床结局,相关预后基因有望成为抗CRC的潜在分子靶点。

    结直肠癌N6-甲基腺苷修饰相关基因免疫细胞浸润生物标志物预后

    N6-甲基腺苷阅读蛋白人类抗原R对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糖酵解的影响及其与磷酸果糖激酶1的关系

    王一丹王泊雅李璐张勇...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6-甲基腺苷(m6 A)阅读蛋白人类抗原R(HuR)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及糖酵解能力的影响及其与6-磷酸果糖激酶1(PFK1)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4-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首次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3例患者的组织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uR和PFK1 mRNA表达量,检测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以及结直肠癌细胞HCT8、SW480、SW620、HCT116、LoVo、RKO和COL0205中HuR mRNA表达量;使用小干扰RNA构建敲减HuR的结直肠癌细胞模型,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uR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qRT-PCR、Western bolt实验分别检测PFK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采用葡萄糖含量试剂盒、丙酮酸含量试剂盒分别检测葡萄糖摄取量、丙酮酸生成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HuR与PFK1的关系,采用放线菌素D实验评估HuR对PFK1 mRN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HuR、PFK1在mRNA水平上呈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HuR在mRNA水平上呈高表达;下调HuR可以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同时可以降低葡萄糖消耗量及丙酮酸生成量;敲低HuR可以抑制PFK1 mRNA的稳定性,降低其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PFK1上存在m6A修饰位点。结论 m6A阅读蛋白HuR可能通过识别结合PFK1上的m6A位点降低PFK1 mRNA稳定性,从而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糖酵解能力。

    结直肠癌N6-甲基腺苷人类抗原R6-磷酸果糖激酶1迁移侵袭糖酵解

    胃癌患者血清微小RNA-506和微小RNA-874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冯彩团符仕康王宁郭殿华...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微小RNA-506(miR-506)和微小RNA-874(miR-874)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3例、未感染组35例。采用Pearson法分析患者血清miR-506与miR-87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506、miR-874对Hp感染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miR-506水平为(1。41±0。33),高于未感染组的(1。2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miR-874表达水平为(1。22±0。27),低于未感染组的(1。50±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血清miR-506和胃泌素-17(G-17)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miR-874和胃蛋白酶Ⅰ(PG Ⅰ)表达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506与miR-874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86,P<0。05)。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Ⅲ~Ⅳ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506、miR-874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506、miR-874以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H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648、0。823,两者联合检测优于血清miR-506和miR-874单独检测(P=0。007、0。001);血清miR-506、miR-874以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697、0。797、0。836,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优于血清miR-506和miR-874各自单独检测(P=0。045、0。046)。结论 血清miR-506和miR-874表达水平与Hp感染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对Hp感染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胃癌微小RNA-506微小RNA-874幽门螺杆菌感染

    长链非编码RNA GHRLO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冯娇褚菲菲李璐张勇...
    21-2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HRLOS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或细胞中GHRLOS2、微小RNA-33b-5p(miR-33b-5p)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GHRLOS2的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SW480,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GHRLOS2对HCT116、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过表达GHRLOS2细胞及对照细胞内的葡萄糖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CK1蛋白表达水平;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3b-5p与PCK1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的GHRLOS2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细胞中的GHRLOS2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RL0S2表达与Grade分级、Stage分期、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的miR-33b-5p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葡萄糖含量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GHRLOS2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葡萄糖代谢。过表达GHRLOS2可抑制miR-33b-5p表达水平;GHRLOS2是miR-33b-5p的分子海绵,PCK1是miR-33b-5p的靶标;过表达GHRLOS2可竞争性结合miR-33b-5p,促进PCK1表达增加。结论 GHRLOS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其可能通过miR-33b-5p/PCK1途径调节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及葡萄糖代谢能力,GHRLOS2有望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潜在生物靶点。

    结直肠癌长链非编码RNAGHRLOS2PCK1蛋白微小RNA-33b-5p糖代谢

    hsa_circ_0013058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谈艳陶菲儿王成海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hsa_circ_0013058的作用及其促进ESCC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机制。方法 收集75例患者的E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RNA原位杂交技术(RISH)检测hsa_circ_0013058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ESCC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sa_circ_0013058的靶基因。采用Rescue实验检测hsa_circ_0013058对下游基因的调控及对ESCC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ESCC组织中hsa_circ_0013058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8,P<0。05)。ESCC细胞株KYSE70中hsa_circ_0013058表达量高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RNA 水平上,hsa_circ_0013058 与 miR-548p 呈负相关(r=-0。254 2,P<0。05)。ESCC组织中,hsa_circ_0013058 RNA阳性表达率为72。0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62,P<0。05)。hsa_circ_0013058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划痕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hsa_circ_0013058增强KYSE70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敲低hsa_circ_0013058表达减弱KYSE70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过表达hsa_circ_0013058后,ESCC细胞侵袭和迁移细胞数目增加,敲低hsa_circ-0013058表达后,侵袭和迁移细胞数目下降(P<0。05)。qRT-PCR实验证实,hsa_circ_0013058可调控微小RNA-548p(miR-548p)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R-548p与LPAR3为特异性结合,LPAR3是miR-548p的直接靶基因。Rescue实验结果表明,hsa_circ-0013058通过miR-548p/LPAR3信号轴调控ESCC细胞的侵袭、转移。结论 ESCC中,hsa_circ_0013058抑制miR-548p表达,进而激活LPAR3信号通路,促进ESCC细胞的侵袭、迁移。。

    食管鳞状细胞癌hsa_circ_0013058微小RNA-548pLPAR3基因侵袭迁移

    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及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陈易华罗艳田强曾冬梅...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RXR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取得的癌组织标本纳入结直肠癌组(n=106),对应癌旁组织标本纳入癌旁组(n=106)。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XRA、NRIP1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RXRA、NRIP1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组RXRA、NR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4%、69。81%,高于癌旁组的33。96%、3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为Ⅲ期、低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RXRA阳性表达率、NRIP1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理分期为Ⅱ期、中高分化、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为Ⅱ期、低分化、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RXRA阴性、NRIP1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高于病理分期为Ⅲ期、中高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RXRA阳性、NRIP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有浆膜浸润(HR=2。687,95%CI:1。531~3。156)、RXRA 阳性(HR=3。743,95%CI:2。217~5。992)和NRIP1阳性(HR=2。641,95%CI:1。124~4。757)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RXRA、NRIP1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结直肠癌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补肾解毒方联合耳穴压豆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石建娜周新东孙科石海波...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解毒方联合耳穴压豆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6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和"三阶梯"镇痛法干预疼痛,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补肾解毒方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治疗效果、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血清中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以及SP、β-EP和PGE2水平分别为(2。23±0。64)分、(11。51±2。64)ng/mL、(78。64±9。46)ng/L、(41。90±6。32)n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87±1。25)分、(15。64±2。42)ng/mL、(101。29±11。26)ng/L、(78。63±10。1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QOL评分为(51。92±5。66)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5。00%、(43。58±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解毒方联合耳穴压豆可明显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癌性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补肾解毒方耳穴压豆晚期结直肠癌癌性疼痛生活质量

    直肠癌放化疗后反复肠梗阻1例分析

    谷珍珍谢振年蔡梦涵徐勤...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医外治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肠梗阻的治疗中,且安全有效。本研究报道1例直肠癌放化疗后反复肠梗阻案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实施中医外治法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顺利出院),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借鉴思路。

    麻痹性肠梗阻中医外治法针刺穴位贴敷中药膏摩穴位注射

    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胡扬喜刘岩李梦竹董星...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对合并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LSG手术合并肥胖的PCOS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患者PCOS缓解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BMI)(39。4±5。4)kg/m2,年龄(26。3±6。1)岁,均成功完成LSG。术后随访12~18个月,50例(83。3%)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为术后(4。5±2。2)个月,其中7例术后自然妊娠。35例术前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变(PCOM),术后29例(82。9%)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6。3±2。8)个月。31例合并高雄激素血症,术后18个月29例(93。5%)睾酮降至正常范围;术后18个月BMI(26。47±4。70)kg/m2,平均体质量下降(32。4±7。4)%。结论 LSG是治疗肥胖型PCO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袖状胃切除术肥胖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基于脑-肠互动观点探讨解郁复胃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机制

    于红梅李堃季瑜田祖成...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解郁复胃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海安市中医院门诊66例慢性FD(肝胃不和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应用解郁复胃散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募集2组治疗后志愿者(对照组为14例,治疗组为13例)接受门诊胃镜检查并获取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及GAS、MTL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两胁串通、胃脘痞满、上腹不适、嗳气、烧心反酸、急躁易怒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血清5-HT、SP水平下降,MTL、GAS水平升高,且治疗组血清5-HT、SP水平低于对照组,MTL、GA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2/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2组病理无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治疗组的GAS、MTL表达较对照组增加。结论 解郁复胃散对肝胃不和型FD的疗效优于多潘立酮,其机制可能与干预脑-肠互动有关。

    解郁复胃散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脑-肠互动脑肠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