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微小RNA-499a-5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炎性因子与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马静郑喜胜李长力赵聪源...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499a-5p(miR-499a-5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炎性因子与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15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LI的发生情况分为脓毒症并发ALI组(68例)和一般脓毒症组(83例).根据氧合指数,将脓毒症并发ALI患者分为轻症组(23例)、中症组(26例)和重症组(19例).以脓毒症并发ALI患者诊治28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1例为健康组.分析各组miR-499a-5p、FGF9及炎症因子间的差异和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499a-5p、FGF9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LI的预测效能.结果 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患者的miR-499a-5p和FGF9水平表现为依次降低,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miR-499a-5p、FGF9低于预后良好组,IL-1、IL-6、TNF-α、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并发AI.I患者的miR-499a-5p、FGF9与IL-1、IL-6、TNF-α、CRP呈负相关(P<0.05);miR-499a-5p可正向调节FGF9表达(P<0.05).miR-93、miR-135a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ALI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499a-5p、FGF9、炎性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所致ALI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相关.miR-499a-5p和FGF9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脓毒症并发ALI的预后评估.

    微小RNA-499a-5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炎性因子

    托里消毒散联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腹膜炎及腹透导管相关感染的病例分析

    金叶仲昱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腹膜炎、腹透导管相关感染,万古霉素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二联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予以托里消毒散合千金苇茎汤,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病程迁延,正气不足,正虚邪陷,治以益气补血,清热解毒,托里排脓.选方托里消毒散合千金苇茎汤加减,及时控制患者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腹膜炎、腹透导管相关感染提供新的选择.

    托里消毒散千金苇茎汤腹膜炎腹膜透析导管感染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E盒锌指结合蛋白1及DNA甲基化转移酶1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李晓娜牛媛媛赵燕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ACH)患者血清E盒锌指结合蛋白1(ZEB1)、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l)与神经功能缺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105例ACH患者为ACH组,依据ACH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41)、重度组(n=30).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AC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40).另纳入同期10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本院诊治的45例ACH患者对构建的ACH预后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验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ZEB1、DNMT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ACH患者ZEB1、DNMT1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ZEB1、DNMT1水平对A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H组血清ZEB1、DNMT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ACH患者血清ZEB1、DNMT1、NIHS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组相比,重度组ACH患者血清ZEB1、DNMT1、NIHS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ACH患者血清ZEB1、DNMT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9、0.763,P均<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NIHSS评分、血肿体积、ZEB1及DNMT1水平均升高或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ZEB1、DNMT1、NIHSS评分、血肿体积增大是A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ZEB1、DNMT1预测ACH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0.854,ZEB1、DNMT1联合预测ACH患者预后的AUC为0.944,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86.2%.以验证组人群对预测预后的ROC曲线进行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903(95%CI:0.854~0.951),提示预后预测曲线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 ACH患者血清ZEB1、DNMT1水平较高,二者均与ACH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显著相关,且血清ZEB1、DNMT1联合可能更有利于临床评估ACH患者预后情况.

    急性脑出血E盒锌指结合蛋白1DNA甲基化转移酶1神经功能缺损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脑钠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包青滢张玲玲马松华陈晓波...
    70-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脑钠肱(BN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100例、中度组70例和重度组35例.另选同期接受体检的1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sST2、BNP水平.分析sST2、BN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间的相关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sST2、BNP联合评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sST2水平低于对照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的sST2水平低于轻度组,BNP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BNP水平高于中度组,sST2水平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其年龄、有无高血压史、有无吸烟史、有无糖尿病史及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有关(P<0.05).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糖尿病史、TC、CRP、Hcy、LDL、BNP、sST2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BN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sST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1).sST2、BNP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sST2、BNP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临床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sST2、BNP水平变化,可有效评估其疾病发展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sST2、BNP联合评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诊断效能较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脑钠肽影响因素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鲁远君栾梅付敏盘毓旻...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 选取121例AIS患者,分为NVAF组(NVAF的AIS患者)和对照组(无房颤的AIS患者).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NVAF组血清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FT3、T4、FT4和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VAF与AIS患者的血清T3水平有关.NVAF与AIS患者的死亡风险无相关性.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与脑功能活动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马洪鸽王龙龙成莎王亮亮...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慢性低氧状态下的焦虑症状与脑功能活动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1例COPD合并焦虑患者为COPD组,并选取26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高分辨率3D-T1加权成像(3D-T1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及血氧水平依赖(BOLD)序列检查,应用DPARSF及SPM8软件对2组脑低频振幅(ALFF)值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患者左海马旁回-扣带回ALFF值增高,右额上回ALFF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右额上回ALFF值与焦虑评分呈负相关(r=-0.485,P=0.03).结论 COPD慢性低氧患者存在右额上回的脑功能活动损害,损害程度与焦虑症状呈正相关,并且可能存在海马旁回-扣带回的脑功能活动代偿性增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氧焦虑磁共振成像血氧水平低频振幅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开颅术前凝血功能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杨磊冯屹汪洋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开颅术前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82例急诊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和5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又分为轻中度组31例和重度组51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又分为预后不良组37例和预后良好组45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术前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分析各凝血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栓调节蛋白(TM)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PT、APTT、INR、TM、PAI-1水平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出血时间更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T、APTT、INR、TM、PAI-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T、APTT、INR、TM、PAI-1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7],单项指标以INR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833),PT最低(AUC=0.762).与单项指标相比,5项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42,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7.22%.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开颅术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凝血功能指标(PT、APTT、INR、TM、PAI-1)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参考依据.

    凝血功能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开颅术预后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联合依达拉奉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王秋实余辉李想张珩...
    88-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联合依达拉奉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8例NICU脑出血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SHPS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评分]、糖脂代谢指标[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乳糖差(A-VLac)、血糖差(A-VGlu)]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jvO2水平高于对照组,A-VGlu、A-V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IL-8、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低于对照组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PS联合依达拉奉能提高NICU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依达拉奉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糖脂代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骨保护素和血钙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蔡思齐陈素梅钱红丽包亚红...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血钙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结果分为脑微出血组31例和无脑微出血组66例.收集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检测患者血清OPG、血钙水平.比较不同病变程度和不同出血部位的脑微出血患者血清OPG、血钙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明确血清OPG、血钙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微出血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OPG、血钙对脑微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微出血组年龄、饮酒者占比、高血压者占比、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者占比和血清OPG、血钙水平与无脑微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饮酒史、高血压史、收缩压高、OPG水平高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80、1.330、1.843、1.632、1.652,P<0.05),血钙水平高是脑微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OR=0.721,P<0.05).血清OPG、血钙单独和联合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AUC分别为0.853、0.825、0.921,联合预测的价值高于单独预测(Z=2.895、3.138,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PG与脑微出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736,P<0.05),血钙与脑微出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752,P<0.05).不同部位脑微出血患者血清OPG、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患者血清OPG升高、血钙降低,血清OPG、血钙水平与脑微出血病情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脑微出血发生风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骨保护素血钙

    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预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吴苏王菁菁蔡桂兰甄勇...
    99-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LGMM)分析颅内动脉瘤(IA)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IA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依从性.应用LGMM预测IA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变化轨迹,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A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00%.IA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分为(5.18±1.59)分.经LGMM拟合后,选取3个潜在剖面.依从性好的患者为37例(26.81%),依从性中等的患者为42例(30.43%),依从性差的患者为59例(42.75%).依从性好患者的潜在剖面类别归属概率矩阵为97.29%,依从性中等患者为95.24%,依从性差患者为98.31%.依从性差患者中年龄为30~5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自费(医疗费用)和Hunt-Hess分级为Ⅲ级者占比高于依从性好患者和依从性中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50岁、Hunt-Hess分级为Ⅲ级、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自费(医疗费用)是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IA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且存在异质性.年龄为30~5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费以及Hunt-Hess分级为Ⅲ级均为IA手术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颅内动脉瘤治疗依从性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