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卜平

半月刊

1672-2353

jcm@yzu.edu.cn,hlb@yzu.edu.cn

0514-87978989,87978917,87978807

225001

扬州市淮海路11号扬州大学医学院院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坚持实用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本刊的特色是秉承其前身《江苏临床医学杂志》一贯的讲求质量第一,和求实效的用稿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迅即、实用的医学资讯。同时,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组稿、用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肌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朱琪季梅丽庄世虹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合并肌少症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肌红蛋白(Myo)、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将122例DHF患者根据有无肌少症分为DHF合并肌少症组60例和DHF组62例,另将健康体检者58例、单纯肌少症患者6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单纯肌少症组,检测各组外周血sST2、Myo、IL-6水平和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和心脏指数(C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ST2、Myo、IL-6与各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Myo、IL-6单独及联合诊断DHF合并肌少症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单纯肌少症组相比,DHF组、DHF合并肌少症组sST2、Myo、IL-6水平和HR均升高,LVEF、CO、SV和C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HF组相比,DHF合并肌少症组sST2、Myo、IL-6水平和HR均升高,LVEF、C0、SV和C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Myo、IL-6均分别与LVEF、CO、SV、CI呈负相关(P<0。001),均与HR呈正相关(P<0。001);sST2、Myo、IL-6、LVEF、SV是DHF合并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ST2、Myo、IL-6联合诊断DHF合并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36,诊断效能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 老年DHF合并肌少症患者外周血sST2、Myo、IL-6水平显著升高,且sST2、Myo、IL-6均与心功能指标显著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DHF合并肌少症的诊断效能较高。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肌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舒张性心力衰竭肌少症心功能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刘华张建刚李冰王德广...
    62-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接受PCI的18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每组30例。A组口服低剂量辛伐他汀,B组口服高剂量辛伐他汀,C组口服低剂量阿托伐他汀,D组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E组口服低剂量瑞舒伐他汀,F组口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水平、ST段回落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d、术后1个月时,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IL-6、hs-CRP、TNF-α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时,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cTnT、CK-MB、NT-proBNP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LVEF、CO、CI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ST段回落者占比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应用于PCI术后STEMI患者,均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功能,促进ST段回落,其中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效果最佳。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

    超高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基础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

    王小艳许健钱进姜苏蓉...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高龄(≥80岁)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基础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超高龄持续性房颤患者纳入房颤组,另选取127例超高龄窦性心律老人纳入对照组,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2组心率、HRV时域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程记录中5 min NN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NN index)、心率变异指数(HRV index)和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收集房颤患者的基础临床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HRV时域指标与心率、基础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房颤组的SDNN、RMSSD、HRV index、PNN50、SDNN index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NN升高与高血压(P=0。001)、服用β受体阻滞剂(P=0。003)、心率慢(P<0。001)显著相关,RMSSD升高与高血压(P=0。040)、服用β受体阻滞剂(P=0。002)、心率慢(P<0。001)显著相关,HRV index升高与心力衰竭(P=0。003)、心率慢(P<0。001)显著相关,PNN50升高与心率慢(P=0。004)显著相关;SDNN index升高与服用β受体阻滞剂(P=0。002)、心率慢(P<0。001)显著相关,SDANN升高与高血压(P=0。006)、心率慢(P<0。001)、服用达比加群(P=0。021)显著相关。结论 超高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HRV与基础临床特征存在相关性,该现象可能源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状态。

    超高龄房颤心率变异性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达比加群

    口服益生菌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分析

    李云玲张亚洲张云芳佟靓...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12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检测2组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Ⅰ型胶原前体C前肽(P Ⅰ CP)、Ⅲ型胶原前体N前肽(PⅢNP)、P Ⅰ CP/PⅢ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 CTP)]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肠道菌群丰度、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出院后3个月内再入院率、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5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LVESV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ⅠCP/PⅢNP高于对照组,ⅠCT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丰度均低于对照组,拟杆菌门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MAO、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出院3个月内,研究组再入院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79%、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ACEI和ARB治疗方案能有效减轻CHF患者心肌纤维化,并改善肠道微生态及预后。

    益生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

    泽泻汤加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1级痰湿壅盛证患者的疗效研究

    马葳申正日
    78-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泽泻汤加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1级(极高危)痰湿壅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本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03例原发性高血压1级(极高危)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与研究组(n=52)。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泽泻汤加减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脂水平以及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dIMTma、)。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5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主症、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IMTmax为(0。92±0。12)mm,小于对照组的(1。10±0。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泽泻汤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压、血脂水平,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泽泻汤辨证施治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用于快速顺序插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程书平何佩柳远飞吴利东...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氯胺酮和依托咪酯在快速顺序插管(RS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建库至2023年5月1日发表的有关于氯胺酮和依托咪酯用于急危重症患者RSI的随机对照实验(RCT)和队列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对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计20 839例患者,包括3项RCT和12项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依托咪酯组相比,氯胺酮组的首次插管成功率(RR=0。99,95%CI:0。98~1。00,P=0。10)、心脏骤停发生率(RR=1。00,95%CI:0。62~1。62,P=0。99)、机械通气时间(MD=0。33,95%CI:-0。34~1。01,P=0。33)、病死率(RR=1。05,95%CI:0。95~1。16,P=0。31)均无显著差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降低(RR=0。54,95%CI:0。41~0。70,P<0。001),ICU住院时间显著缩短(MD=-0。44,95%CI:-0。70~-0。18,P=0。001),但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升高(RR=1。50,95%CI:1。27~1。79,P<0。001)。结论 在充分预给氧的RSI过程中,氯胺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相比于依托咪酯,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更低,可以缩短ICU住院时间。

    氯胺酮依托咪酯快速顺序插管首次插管成功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Meta分析

    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及抑郁的影响

    陆燕丰戴家宝吴周全邹志清...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和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L组)、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H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在麻醉诱导后的切皮前分别给予3组患者艾司氯胺酮0。25 mg/kg、艾司氯胺酮0。50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比较3组患者术前1 d(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3天(T2)和出院当天(T3)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记录术后24 h的镇痛情况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和H组T1时静息和咳嗽下的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L组和H组24 h内镇痛泵的总按压次数以及有效按压次数均减少,舒芬太尼用量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时点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头晕、幻觉、噩梦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能有效减轻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患者术后第1天的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0。25 mg/kg艾司氯胺酮相比,0。50 mg/kg艾司氯胺酮未能显示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围术期抑郁改善效果。

    艾司氯胺酮肺结节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疼痛抑郁不良反应

    慢性咳嗽疑似咳嗽变异型哮喘成人患者的支气管舒张反应试验的预测价值

    韩丽娜李杨杨白晓敏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反应(BDR)试验预测慢性咳嗽且BDR试验阴性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价值。方法 选取140例慢性咳嗽、BDR试验阴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4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激动剂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25%~75%)和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75%)的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后,CVA阴性者98例,CVA阳性者42例。在联合评估指标组合中,对CVA的诊断排名前3位的指标组合分别是FEF%25%~75%+△FEV1%、FEF25%~75%+FeNO 和 △FEV1+△FEV1%。联合预测的维恩图结果显示,FeNO≥41。50 × 10-9 mol/L。△FEV1%≥5。90%、FEF%25%~75%≤61。99%的CVA阳性诊断患者存在重叠。结论 治疗后,患者FeNO≥41。50 × 10-9 mol/L、△FEV1%≥5。90%、FEF%25%~75%≤61。99%可用于预测CVA和对哮喘治疗的反应。

    慢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舒张反应试验肺功能预测价值

    基于功能性体适能指标构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方案

    李杰红郑智王静杨汀...
    99-10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功能性体适能指标构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病例回顾,以及结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疾病特点、体适能等核心指标,构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康复护理方案初稿。编制专家函询问卷,并通过小组讨论,遴选出12名呼吸、康复相关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83。3%。专家权威系数为0。90。居家康复护理方案共有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结论 以功能性体适能指标构建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康复护理方案具有可实施性、科学性、创新性,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功能性体适能康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方案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俞玲英王晓磊沈晓芳曹靖...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16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误吸情况分为病例组(住院期间发生误吸)89例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未发生误吸)227例。对2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从2组中抽取70%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列线图模型),剩余30%数据作为测试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灶数、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自主咳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OR=2。201,95%CI:1。254~3。865)、NIHSS 评分高(OR=4。816,95%CI:1。652~14。041)、多个病灶(OR=2。649,95%CI:1。249~5。613)、Hcy 高水平(OR=1。501,95%CI:1。044~2。158)、自主咳嗽减弱或消失(OR=3。384,95%CI:1。639~6。987)、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OR=2。878,95%CI:1。422~5。783)是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AUC为0。872(95%CI:0。827~0。919),在测试集中验证得到的AUC为0。859(95%CI:0。807~0。904)。校准曲线分析训练集的P=0。869,测试集的P=0。898。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决策曲线分析均显示模型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IS患者住院期间误吸风险与年龄大、NIHSS评分高、多个病灶、Hcy高水平、自主咳嗽减弱或消失、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高有关。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IS患者住院期间的误吸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误吸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同型半胱氨酸洼田饮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