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主栽烤烟品种上部叶生长特征及差异研究

    陈克玲王德权张金林杨明峰...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烤烟品种上部叶的生长特征及差异,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选用全国10个主栽烤烟品种云烟99、NC89、云烟87、翠碧1号、云烟85、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97、龙江911、中烟100,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显微切片观察,对不同品种间上部叶的农艺性状和叶片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叶长、叶宽随着叶片生长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云烟87叶长、叶宽平均生长速率最快,而NC89、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生长速率较慢,最终云烟87的叶长叶宽显著大于NC89、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各品种单叶质量的积累过程不同,云烟99在叶片生长前期积累较快,云烟87、云烟97、K326在叶片生长后期仍保持较高的积累速率,龙江911、中烟100全生育期积累速率都较高.各品种的叶片厚度差异显著,并且叶片厚度与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在45 d时云烟87的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NC89、红花大金元、中烟100较薄,在45 d时中烟100的组织比和组织结构紧密度均最大,云烟87均最小.综合分析,可将NC89、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分为一类,云烟97、中烟100、龙江911、云烟85、K326和云烟99分为一类,云烟87为一类.

    烤烟品种上部叶农艺性状组织结构生长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高粱登记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综合评价

    吴国江周伟余忠浩刘慧...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内蒙古自治区高粱品种的特点,客观评价高粱品系,对内蒙古登记的92个高粱品种的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同异分析.结果表明,92个品种的13个性状变异系数在4.01%~56.66%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2个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综合成为9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主成分值),这9个主成分值的累计贡献率达88.119%,再将各主成分得分值和贡献率进行计算,求出其综合评价D值,基于D值采用欧氏距离及类平均法将92个品种分为四大类:第Ⅰ类具有长生育期、株高较高、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较大的特点;第Ⅱ类具有株高适中、支链淀粉含量适中、穗粒质量较大的特点;第Ⅲ类具有生育期相对较长、总淀粉含量相对较高、粗脂肪含量较低的特点;第Ⅳ类具有株高较低、生育期相对较短、穗粒质量较小、总淀粉含量和单宁含量适中、抗病性一般的特点.将同异分析法求出的联系度μ(W)与综合评价D值相结合,从92个品种中选出7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通过对这些品种的筛选,以期为今后内蒙古地区高粱育种目标的科学确立及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内蒙古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品质隶属函数法同异分析法

    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氮磷利用率和稻田氮磷平衡的影响

    万辰马瑛骏陈思玮张克强...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稻田氮磷养分利用特征,为肥料利用率提高和氮磷减排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在云南省洱海流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30%有机肥替代(T1)、50%有机肥替代(T2)、70%有机肥替代(T3)、100%有机肥(T4)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T1~T4处理水稻总产量与CF相比分别下降9.74%、22.30%、27.26%和36.47%,施用有机肥水稻有效穗数下降趋势明显;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增加,氮素农学利用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单施有机肥处理达到最大值14.63 kg/kg,磷素农学利用率呈持续下降趋势,氮素及磷素生理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水稻氮素偏生产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有机肥替代下达到最大值39.24 kg/kg,磷素偏生产力呈不断下降趋势;单施化肥水稻氮素及磷素吸收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43.63%和24.75%);氮素携出量随着有机肥配比增加而提高,与CF处理相比T1~T4提高16.21%~61.74%,而磷素携出量降低19.84%~23.80%,氮表观损失呈下降趋势,而磷表观损失呈上升趋势,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氮素盈余达到最大值93.74 kg/hm2,单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磷素盈余达到最大值167.63 kg/hm2.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施肥均导致水稻减产和土壤氮素磷素养分盈余,水稻氮素利用率上升,磷素利用率下降;推荐施肥量下,30%有机肥替代化肥为最佳施肥方案.

    有机肥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磷素利用率氮磷平衡

    烤烟套作玉米对烟田土壤养分供应及烟株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陶怡帆欧阳铖人王戈刘涛...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长期单一种植使得土壤养分供应降低,烟株抗性变差,影响烟株的生长发育.套作是可以促进作物高产的重要种植方式之一,但关于烤烟套作玉米能否改善烟田土壤质量,增加烟株抗性尚不清楚.以红花大金元和K326为材料,研究烤烟套作玉米模式下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烟株抗氧化特性特征.结果表明,2个烤烟品种的表现基本一致,即烤烟套作玉米处理的烤烟根系(地下部)生物量明显高于烤烟单作处理,但茎和叶(地上部)生物量差异不明显;烤烟套作玉米处理的烟株氮吸收量低于烤烟单作,磷吸收量差异不显著;与烤烟单作相比,烤烟套作玉米处理的烟株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降低;与烤烟单作相比,烤烟套作玉米处理的烟田土壤pH值、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全氮和全钾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负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全钾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烤烟套作玉米有利于促进烟株根系生长,促进烟株根系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增强烟株抗性.

    烤烟套作玉米抗氧化特性土壤养分

    不同来源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养分、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胡宇迪汪玉瑛刘玉学吕豪豪...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物炭在花生种植中对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生物炭作为肥料缓释载体实现花生减肥增效的栽培潜力,选用常见生物质花生壳、稻壳、山核桃壳和竹粉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并与化肥进行总养分一致配比组合,施入山花15花生栽培土壤中,通过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火焰光度计法分别测定花生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花生脂肪酸成分确定不同来源生物炭对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及花生籽粒品质的影响;通过碱解扩散法、碳酸氢铵比色法、乙酸铵-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16S高通量测序定量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确定不同来源生物炭对花生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施肥对照,施用4种生物炭减肥组合均可以显著提高花生的养分吸收能力和产量.其中花生壳生物炭组合效果最佳,其荚果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33.8%、46.9%.施用山核桃壳生物炭可以明显提升花生籽粒中油酸的相对含量(相比对照提升29.9%).此外,山核桃壳生物炭、稻壳生物炭和花生壳生物炭组合可以明显提升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具备一定的土壤改良潜力.综上,添加生物炭作为减肥增效栽培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花生壳生物炭,在花生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生物炭花生土壤养分油脂生物量

    叶面喷施硅肥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耿若飞程志杰王二伟张慧敏...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叶面喷施硅肥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影响,以平麦20为材料,设置小麦开花期不同浓度[180(S1)、270(S2)、540(S3)、2 700(S4)mg/L)]叶面硅肥喷施试验,并研究干旱胁迫不同阶段内不同硅肥处理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最佳喷施量.结果表明,干旱处理5 d时,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处理对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干旱8 d时,叶片光合速率继续降低,而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均显著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叶面高浓度硅肥喷施在干旱胁迫下均显著降低叶片H2O2含量;干旱处理5 d时,叶面喷施2 700 mg/L,和S1处理相比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26.45%;干旱处理8 d时,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均显著降低叶片MDA含量;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硅肥处理均显著升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干旱胁迫5 d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处理均升高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干旱处理8 d时,叶面喷施2 700 mg/L浓度硅肥则比S1处理下降了 0.02%;干旱处理8 d,S2、S3和S4处理叶片CAT活性均较S1处理显著降低.干旱胁迫降低了小麦株高和生物量,不同处理下的小麦株高和生物量整体随硅肥浓度的增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3效果最好;在喷施适宜浓度(540 mg/L)叶面硅肥的处理下,较S1处理穗长增加了 12.57%,穗粒数增加了 6.43%;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硅肥对小麦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S3处理效果最佳.可见,叶面适当的喷施硅肥能够促进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叶片含水量以及植株生长,降低冬小麦体内活性氧积累,提高土壤持水保水能力,保障冬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产量.

    硅肥干旱胁迫冬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喷施

    芋头贮藏期腐烂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杨峰朱言杰凌焕贵陈莹...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贮藏期腐烂病是芋头上发生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芋头的产量和品质,给芋头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明确芋头贮藏期腐烂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筛选适于防治芋头贮藏期腐烂病的药剂,作者从江苏省南通市采集病样,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其病原菌种类,对该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和pH值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显示,南通市芋头贮藏期腐烂病病原菌为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条件为V8培养基,pH值为5,温度为25~30 ℃.7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甲霜灵、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芋疫霉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007 2、0.092 2、0.120 0、0.677 8μg/mL,其他3种霜脲氰、氟啶胺、丙森锌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值分别为6.985 0、22.347 3、52.519 3 μg/mL.本研究结果可为芋头腐烂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芋疫霉芋头贮藏期腐烂病

    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及其致病性分析

    邹晓威夏蕾朱晓敏孟灵敏...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现象可以明确不同交配型菌株的可行性,运用稀释纯化法分离纯化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10个,将单倍体菌株两两混合后,运用划线法在固体培养基YPDA上培养7 d,选取菌落表面形成白色菌丝、镜检明确平板交配的菌株.通过注射接种玉米植株幼苗,分析各菌株组合对玉米植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在45组菌株组合中出现平板交配现象的菌株组合有9种,因与同一单倍体菌株产生平板交配现象的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由此可知3号菌株、5号菌株、8号菌株及9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1号菌株、4号菌株、6号菌株、7号菌株及10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通过玉米侵染试验发现,在45组菌株组合中有26种组合可以引起玉米植株肿瘤,26种组合中每组中的2个单倍体菌株为不同型单倍体菌株,进而明确2号菌株、3号菌株、5号菌株、8号菌株及9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1号菌株、4号菌株、6号菌株、7号菌株及10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除2号菌株外,通过平板交配现象推导结果与玉米侵染试验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表明通过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现象可以进行菌株的不同交配型鉴定.

    玉米黑粉菌平板交配交配型鉴定致病性

    脂氧合酶对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生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代文婷刘战霞陈伟君张强...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甜瓜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脂氧合酶对果实后熟软化生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西州蜜17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甜瓜果实贮藏期间脂氧合酶活性、乙烯释放量、果实硬度、呼吸强度、果胶酶活性、淀粉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研究甜瓜果实采后脂氧合酶代谢、乙烯产生、后熟软化生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关系.分别将甜瓜果实在20 ℃贮藏(对照组)、经1-MCP处理后20 ℃贮藏、2 ℃贮藏,分析甜瓜果实中LOX活性与乙烯释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甜瓜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LOX活性上升先于乙烯释放量的增加,而在乙烯释放量与呼吸强度跃变后,LOX活性逐渐下降.同时,果实中果胶酶与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在跃变现象发生后显著增加,果实硬度随之迅速下降,说明果胶酶与淀粉酶基因表达增强和酶活性升高是甜瓜果实发生软化的关键因素.此外,LOX活性升高能够启动乙烯释放量的增加,促使果实发生呼吸跃变并进入后熟阶段,但乙烯对LOX却没有调控作用.由此可知,LOX活性对果胶和淀粉的变化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启动乙烯的释放来调节果胶和淀粉的代谢反应,使果实发生软化.

    脂氧合酶甜瓜后熟软化细胞壁代谢果胶酶基因表达

    高产巨大戟醇铁海棠毛状根培养体系的构建

    孙茜李丕睿陈梅香代炎...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高产巨大戟醇的铁海棠毛状根培养体系,研究比较了 6个不同品种铁海棠茎叶部分的巨大戟醇含量,以含量高的铁海棠原种的花梗及叶盘为外植体,考察不同菌株以及不同侵染条件对其诱导率的影响,筛选适宜铁海棠毛状根生长的液体培养基,并比较了铁海棠毛状根和植株中的巨大戟醇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铁海棠6个品种间巨大戟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为铁海棠原种.(2)以铁海棠原种的花梗为外植体,预培养7 d,以D600nm=0.6的Ar A4菌液侵染6 min,转入1/2MS固体培养基中共培养3 d可获得最佳转化效果,毛状根诱导率最高达68.33%.(3)毛状根在1/2M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迅速,长势良好.(4)毛状根中巨大戟醇的含量显著高于铁海棠原种植株中各部位的含量,达到593.14 mg/kg,鲜质量为0.50 g的毛状根经悬浮培养10 d后,可获得132.27 μg巨大戟醇.铁海棠6个品种中以铁海棠原种巨大戟醇含量最高,利用发根农杆菌Ar A4侵染铁海棠原种花梗,成功建立了铁海棠毛状根的高效诱导及悬浮培养体系,且获得的毛状根中巨大戟醇含量高于原植株,为高效获得巨大戟醇提供了新的途径.

    铁海棠巨大戟醇毛状根发根农杆菌诱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