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寒地粳稻苗期耐碱性综合评价

    韩笑陆文静王桂玲周雪松...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碱地种植水稻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盐碱地可种植水稻品种单一且品质差,水稻苗期耐碱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盐碱地水稻种植及生产的可行性.对24份寒地粳稻资源进行苗期耐碱性综合评价,测定6个形态指标和7个生理指标.各指标相对值描述性分析表明,碱胁迫对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株高、根长、整株鲜重和整株干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把13个独立指标转化为4个主成分,筛选出8个可作为不同粳稻资源苗期耐碱性鉴定的指标,分别为相对根长、相对存活率、相对死叶率、相对SOD活性、相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相对MDA含量、相对SS含量、相对SP含量.通过D值及聚类分析将24份粳稻资源的耐碱性划分为三大类,其中龙粳57、天盈2号、齐粳15和龙粳21的耐碱性较强,可作为耐碱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盐碱地寒地粳稻资源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基于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评价花生品种花针期抗旱性

    陈雷张枫叶贺群岭连少英...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供试品种在花针期的抗旱性,为品种推广和抗旱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防雨旱棚池栽方式对本地自育和主栽的8个花生品种进行干旱处理,对干旱处理后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收获期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单株结果数、单株生产力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供试品种抗旱能力.结果表明,花针期干旱抑制了花生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了丙二醛含量,降低了果重、果数和单株生产力.各性状指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相关性显著程度不同,其中单株生产力与其他测定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商花21号、豫花9327、商花33号、豫花9326的综合隶属函数D值分别为0.888、0.827、0.774、0.720,均大于0.7,聚类分析将品种分为3个类群(抗旱性强、抗旱性中等、抗旱性弱),其中商花21号与豫花9327为一类,并且主成分分析的Y值较高,分别为2.592、2.093,综合分析得出,商花21号与豫花9327属于抗旱性强品种.

    花针期花生抗旱性性状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光照时间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政张梦玥刘威史宏志...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照时间对烤烟的产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对烤烟进行长日照(16 h光照/8 h黑暗)和短日照(8 h光照/16 h黑暗)培养,对各处理的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和代谢组学分析,从代谢组学水平上探讨不同光照时间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日照处理的烟叶褪黄较多,生长较快;短日照烟株的氮代谢延迟,成熟缓慢.长日照处理上、中部烟叶还原糖含量较短日照处理分别提升30.56%、33.82%,总氮含量分别降低11.50%、20.46%,化学成分协调性变好.代谢组学分析显示,长日照和短日照烟株中共有92种差异代谢产物(短日照烟株相对长日照烟株4种上调和88种下调),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和嘧啶;功能分析表明,这些产物在14条KEGG途径中显著富集,涉及代谢通路、嘧啶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苯丙素类生物合成.因此,光照时间可能通过调节烤烟的代谢通路、苯丙素类生物合成、嘧啶代谢、氨基酸相关途径和烟酸衍生生物碱合成,从而影响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

    烤烟光照时间质量LC-MS代谢组学

    施氮量对大麦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氮素运转的影响

    王蕾张想平徐也张燕...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大麦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氮素转移的影响,设置N1(75 kg/hm2)、N2(225 kg/hm2)、N3(375 kg/hm2)3个氮素水平,研究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茎鞘和叶氮素运转变化.结果表明,N2处理下强势粒千粒重最高,而N3处理下弱势粒千粒重最高;N2处理下强、弱势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最高,N3处理下强、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活跃灌浆期均高于N1和N2,除积累起势不同施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灌浆特征参数弱势粒随着氮肥含量变化增幅为9.90%~36.40%,强势粒为2.69%~16.22%.茎鞘氮素运转量和对强、弱势粒氮素贡献率为N2处理最高,叶氮素运转量、运转率和对籽粒氮素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3处理最高.叶氮素运转量和对籽粒氮素贡献率均高于叶鞘,叶运转率、贡献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成熟期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N1与N3处理间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N2和N3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强势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高于弱势粒,直支比低于弱势粒,蛋白质含量强、弱势粒差异较小.由此可知,适量施氮可以提高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时间,持续增加氮肥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时间延长,弱势粒对氮素调控更敏感.

    大麦氮肥强、弱势粒灌浆特性

    不同生态点和播期对再生稻生育期、产量和纹枯病的影响

    毛瑞清唐启源黄益国刘龙生...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生态点和播期对再生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设置了 2个生态点(湘北益阳和湘中长沙)、6个播期(B1~B6:3月15日、3月20日、3月25日、3月30日、4月5日、4月10日)和3个品种(短生育期品种泰优390、中生育期品种甬优4149、长生育期品种甬优1538).结果表明:湘中长沙日平均温度、日平均降水量、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周年产量均高于湘北益阳,其中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周年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周年产量均与日平均降水量、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最高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日平均最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再生季产量和周年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头季播种到齐穗的时间、头季总生育期及周年生育期均缩短,播期越晚,缩短越多,头季齐穗到成熟的时间基本不变,再生季生育期还略有增加,湘中地区和湘北地区存在相同的规律.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不同生育期品种纹枯病发病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均以B5处理表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6处理除外).从品种和周年产量分析,湘中长沙播期处理均表现为TY390>YY4149(B1处理除外),YY1538表现为早播B1、B2处理周年产量较高,迟播会造成明显减产,其中TY390在B4处理周年产量最高,达18.75 t/hm2,湘北益阳播期处理均表现为YY4149>TY390,YY1538周年产量均低于10 t/hm2,处于最低水平,其中YY4149在B2处理周年产量最高,为16.91 t/hm2.综上,在湘中长沙适宜种植短生育期品种TY390,产量高,适播时间长,4月10日播种周年产量也可达15.83 t/hm2,可以作为受灾补播品种,长生育期品种甬优1538也可以作为备选,但是必须在3月20日之前播种.在湘北益阳适宜种植中生育期品种YY4149,适播时间长,稳产性能好,长生育期品种甬优1538不适合在湘北益阳作为再生稻种植.

    生态点播期再生稻生育期产量纹枯病

    弱筋小麦高产优质调控技术及氮高效利用机制研究

    孙淑芝任亚娟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种植密度和氮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的氮高效利用机制,以弱筋小麦豫农52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225万、375万、525万株/hm2),裂区为氮肥基追比(5∶5、4∶6、3∶7),研究种植密度与氮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干物质形成、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物质累积方面,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基追比从5∶5增加到3∶7,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同基追比条件下,种植密度375万株/hm2时,拔节期、开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出现最大值;种植密度375万株/hm2、氮肥基追比3∶7处理下,成熟期的干物质分配量、花前营养器官向籽粒的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见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量是反映弱筋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的参考依据.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氮肥基追比的增加,抽穗期、开花期的旗叶Pn、Tr、Gs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氮肥基追比为3∶7时,上述各项指标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i则相反;相同氮肥基追比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抽穗期、开花期的旗叶Pn、Gs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上述指标数值最大,Ci则在基追比5∶5时数值最大.因此,旗叶光合特性指标可以作为判断小麦氮高效利用机理的一项重要依据.在籽粒产量方面,基追比为3∶7、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增加基追比,虽然降低了千粒重,但相同面积下的穗数、穗粒数的提高远大于千粒重的降低,最终提高了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在籽粒品质方面,种植密度为225万、375万株/hm2时均达到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弱筋小麦审定标准,种植密度525万株/hm2时不符合此标准.推荐氮肥基追比3∶7、种植密度375万株/hm2,在此条件下能兼顾弱筋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种植密度氮肥基追比弱筋小麦干物质净光合速率产量品质

    肥料类型和施用量对陕北地区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素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李源付锦涛张香竹邢英英...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施用化肥氮与有机肥氮及其用量对陕北地区玉米干物质累积量、氮素效率、品质的影响,为陕北地区玉米高品质高效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以郑单958为试验玉米品种,设置11个试验处理,即对照不施氮(CK)、化肥氮(N)60 kg/hm2(N1)、化肥氮(N)120 kg/hm2(N2)、化肥氮(N)180 kg/hm2(N3)、化肥氮(N)240 kg/hm2(N4)、化肥氮(N)300 kg/hm2(N5)、有机肥氮(N)60 kg/hm2(Y1)、有机肥氮(N)120 kg/hm2(Y2)、有机肥氮(N)180 kg/hm2(Y3)、有机肥氮(N)240 kg/hm2(Y4)、有机肥氮(N)300 kg/hm2(Y5),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干物质量、氮素累积量、氮肥产量贡献率、还原糖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淀粉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玉米茎部干物质累积量在吐丝期、成熟期分别提高3.29%~26.33%、0.74%~41.27%.拔节期氮素主要集中分布在茎秆与叶片中,吐丝期氮素主要集中在叶片中,成熟期氮素主要集中在籽粒中.Y3处理下的氮肥产量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Y3处理下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CK、N3提高18.20%、19.66%.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范围在10.719%~36.149%,其中Y3处理下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分别较CK、N3提高138.31%、118.34%.Y5处理下的淀粉含量较CK显著提高46.04%.综合玉米氮素效率、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考虑环境、经济效益,建议当地使用常规磷钾肥料配合施用有机肥氮,施用量以180 kg/hm2为宜.

    玉米氮素效率品质主成分分析

    176份糯高粱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周伟金广洋余忠浩周亚星...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糯高粱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间相互关系,综合评价糯高粱种质资源,为今后糯高粱种质的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以176份糯高粱品系为研究材料,对其株高、穗粗、穗长和叶倾角等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同异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76份糯高粱品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67%~47.71%,穗形的最大,为47.71%,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67%;其多样性指数值变化幅度为0.530 3~2.015 0,其中千粒重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15 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和生育期均与高粱产量构成因素呈正相关,表明这几个性状是反映糯高粱籽粒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主成分分析将16个主要农艺性状转换为5个综合性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7.676%,包含了大部分的遗传信息;同异分析法联系度变化幅度为0.194 0~0.680 3,并根据联系度的高低来筛选出优劣顺序排名前10位的综合性状趋于理想的品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76份糯高粱品系在欧氏距离5.92~6.33处可分为5类,分别包含166、2、4、3、1份品系.结合同异分析法与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5份综合性状优良且趋于理想的品系.通过对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初步筛选出5份综合性状优良的高粱品系,可在日后高粱良种选育中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

    糯高粱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同异分析聚类分析

    生物炭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连作半夏土壤养分及生长的影响

    谷清义马全朝易鹤霖叶润...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生物炭与微生物菌剂(10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配施对信阳地区连作半夏土壤养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利用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缓解半夏连作障碍提供理论支撑,以信阳息半夏为研究对象,在复合肥减半的前提下,设置生物炭单施(1 500 kg/hm2)、生物炭(1 500 kg/hm2)分别与微生物菌剂(7.5、15.0、30.0 kg/hm2)配施4个处理,分析生物炭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连作半夏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土壤养分方面,与 CK 相比,生物炭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处理(1 500 kg/hm2+7.5 kg/hm2、1 500 kg/hm2+15.0 kg/hm2、1 500 kg/hm2+30.0 kg/hm2)的土壤全氮含量、全钾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pH值分别提高37.96%~70.07%、17.65%~22.88%、4 77%~10.08%、9.99%~19.18%、12.15%~25.91%、9.89%~21.60%、15.21%~22.82%,土壤电导率下降23.76%~27.66%,生物炭1 500 kg/hm2与微生物菌剂30.0 kg/hm2配施效果最好.生长发育方面,与CK相比,单施生物炭处理下,半夏出苗率提高11.43%,株高、叶长、叶宽分别增长5.60%、21.97%、7.69%,SPAD值增加9.36%;生物炭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各处理对出苗率、株高、叶长、叶宽、SPAD值的促进效果均显著高于生物炭单施处理,其中以生物炭1500 kg/hm2+微生物菌剂30.0 kg/hm2配施效果最好,与CK相比,出苗率、株高、叶长、叶宽、SPAD值的增长率分别为30.96%、25.20%、49.01%、21.37%、23.25%.产量方面,生物炭单施处理对半夏块茎数、鲜重、干重提升效果明显,分别比CK增加41.73%、64.58%、59.55%;生物炭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各处理对块茎数、单粒重(百粒重)、鲜重、干重分别比CK增加43.31%~54.72%、48.34%~55.63%、123.87%~134.47%、110.25%~127.17%,且优于生物炭单施处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品质方面,生物炭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处理下,半夏的总生物碱、有机酸、浸出物含量分别比CK提高6.67%~13.33%、1.70%~17.05%、5.18%~6.47%,生物炭1 500 kg/hm2+微生物菌剂30.0 kg/hm2配施处理对品质的提升效果最好.在复合肥用量减半的前提下,生物炭与不同量微生物菌剂配施处理对土壤养分、半夏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均有积极的影响,效果优于生物炭单施.整体来看,生物炭1 500 kg/hm2+微生物菌剂(10亿CFU/g多黏类芽孢杆菌)30 kg/hm2配施处理,对半夏土壤养分、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提升效果最佳,可推广应用于半夏种植过程中.

    半夏生物炭微生物菌剂品质土壤养分

    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李清超陈小翠刘朝峰梅艳...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加速种质资源的创新应用,采用多种方法对195份辣椒种质资源材料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表型性状变幅较大,其平均变异系数在13.9%~56.1%之间,表型多样性指数在1.58~2.13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5份辣椒种质资源被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括34份材料,主要特征为第一节间距最短,其余性状均最大;类群Ⅱ包括89份种质资源,主要特征为第一节间距适中,其余性状最小;类群Ⅲ包括72份材料,主要特征为第一节间距最长,其余性状适中.对3个类群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发现,3个类群除第一节间距、茎粗、单株果数及果长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到10份综合表现优异的辣椒种质资源,可作为辣椒新材料创制和育种利用的基础材料.

    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多样性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