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轻量化网络MobileViT的苹果叶片病虫害识别方法

    梁倩倩陈勇崔艳荣
    22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苹果叶片病害识别准确率低以及现有模型难以适应真实复杂场景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化网络——MobileViT_filter_FCN,以提高对苹果叶片病害的识别准确率,并使得模型可以适应户外的复杂光照及遮挡环境.首先收集5类常见苹果叶片病害(如落叶病、褐斑病等)的图像样本,并利用多种数据增强技术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水平翻转、垂直翻转等),以增加样本数据的多样性并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接着利用傅里叶变换技术设计一个可学习的滤波器层Filter layer,替换原始MobileViT模型中的多头注意力结构,以降低图片中的噪声影响并提高模型性能;最后,在修改后的MobileViT模型基础上,利用深度卷积层和残差结构设计一种FCN结构,结合该结构增强模型对病害图像的特征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模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MobileViT_filter模型对苹果叶片病害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7.73%,较原模型提高0.95百分点;在该基础上加入FCN结构后,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8.03%,较原模型提高1.25百分点,同时参数量减少2.6 M.

    多头注意力机制图像分类轻量化网络苹果叶片病害识别FilterLayer

    顶部下翻盖式通风口开张度对温室微气候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胡豪葛静程国新李梅花...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日光温室顶部下翻盖式通风口开张度大小对温室微气候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温室生产调控提供参考.本研究设计日光温室顶部下翻盖开启75°(A1处理)和45°(A2处理)2种通风方式,以顶部卷帘通风为对照(CK),对温室内光照、CO2浓度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及番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晴天白天,A1、A2和CK温室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6.3、27.5、28.9 ℃,平均湿度分别为50.0%、50.3%、50.9%,平均CO2浓度分别为870、765、708 μmol/mol,A1、A2、CK温室室内及室外平均光照度分别为33 327、25 261、22 674、40 140 lx.A1、A2温室番茄的单株产量及品质相较于CK有了极大的提升.通过利用Fluent软件选择合适的边界条件,探究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不同顶部下翻盖式通风口开张度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模拟A1、A2和CK温室内的气流和温度场分布特征,分析顶部下翻盖式通风口不同开度对日光温室环境因子的影响,得出了 A1处理温室温度和气流变化均匀,对作物影响相对较小;A2处理温室通风效果相对较差,不符合夏季通风需求;CK温室底部气流较大,在寒冷季节可能会对作物底部造成冻害.综上,日光温室顶部下翻盖式通风口开张度为75°时表现最好.

    日光温室下翻盖式通风口顶通风计算流体力学微气候番茄

    模拟干旱胁迫对4种油松根系真菌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妍妍徐玲洁冯花蕾付强...
    236-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0、15%、25%、35%PEG-6000对从油松根系分离出的2种外生菌根真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和2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短梗蠕孢菌(Pleotrichocladium opacum)、须壳孢属(Pyrenochaeta sp.)]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探究油松根系真菌的抗旱机制,了解4种真菌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为干旱地区挖掘具有应用价值的潜力菌株.结果表明,4种真菌在PEG胁迫下均能够生长,与对照相比,Ps生物量在15%、25%PEG-6000下显著提高,Pt生物量仅在35%PEG-6000下显著提高,其余菌株的生物量在PEG胁迫下均显著提高,且Po、Pss生物量显著高于Ps、Pt.在PEG胁迫下4种真菌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培养液pH值,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多数能够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来应对干旱胁迫环境.Po、Pss的抗氧化酶活性在35%PEG-6000下仍显著高于对照,SOD活性分别提高了48.7%、82.0%,CAT活性分别提高了 40.3%、122.4%.Pss在35%PEG-6000下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比对照仍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 131.1%、267.6%.此外4种真菌在受到PEG胁迫时,体内MDA的积累有所差异.Ps的MDA含量仅在15%PEG-6000下相比对照显著降低,降低了 38.8%.Pt、Po的MDA含量在PEG胁迫下(除15%PEG-6000)相比对照均显著增加,而Pss的MDA含量在PEG胁迫下均显著低于对照.综上,在PEG胁迫下,4种真菌对干旱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均能够通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培养液pH值,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来适应干旱胁迫环境.4种真菌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大小为Pss>Po>Ps>Pt.

    PEG-6000抗旱性外生菌根真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抗氧化酶活性耐受性

    高海拔牛粪的堆肥发酵对其营养成分、微生物组成及耐药性基因ARG丰度的影响

    李兆龙闫露肖学奎王燕桃...
    24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海拔地区畜牧业发展迅速,牲畜粪污排放日渐增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威胁.因高海拔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如海拔高、气候寒冷和昼夜温差大等,导致高海拔地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较难实现.因此,高海拔地区选择适宜当地条件的粪污处理模式是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关键.本研究将复合微生物添加至粪污混合物,再应用智能化膜系统的堆肥方式,以期揭示复合微生物及智能化膜对牛粪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及相关耐药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的智能化膜堆肥发酵后明显提高牛粪有效钾含量.此外,16S测序结果表明,与当地的存储牛粪(NF)、土壤(LL)和新鲜牦牛粪(MN)相比,堆肥发酵后牛粪中噬几丁质菌、鞘氨醇杆菌等的丰度明显上调,而不动杆菌、金黄杆菌和波波杆菌等出现明显下调.16S基因组检测结果表明,堆肥发酵后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下降,qPCR结果证实,其中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D和qnrS,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W出现明显下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的智能化膜堆肥发酵后明显提高,5-羟戊二酸、D-阿尔法氨基丁酸、磷脂酰乙醇胺和卵磷脂等的含量.本研究结果为高海拔牛粪资源化利用推进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控制耐药性基因ARG传播提供了依据.

    高海拔牛粪堆肥发酵ARG

    糖蜜与加密种植对水稻吸附Cd、Cu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陈娥李亚东杨升陈红兵...
    253-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糖蜜协同加密种植对水稻吸附重金属Cd、Cu的影响,以总Cd含量为0.675 mg/kg、总Cu含量为120 mg/kg的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氨基酸废母液和糖蜜作为水稻种植肥料,结合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水稻叶片SPAD值、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以及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在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水稻植物重金属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糖蜜能显著减弱重金属对水稻的胁迫,糖蜜与密度为4株/盆(加密1倍)协同阻控重金属吸收的作用更加显著.在水稻种植试验中,施加糖蜜与不同种植密度结合,可提高水稻叶片SPAD值1.82~6.51,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0.022 0~0.030 6 mg/kg,降低土壤有效态Cu含量2.288 7~8.030 0 mg/kg,分别降低水稻根中总Cd、总Cu含量0.064 6~0.635 7、1.550 2~63.799 0 mg/kg,降低水稻茎中总Cd、总 Cu 含量 0.114 8~0.452 9、1.043 3~20.244 8 mg/kg,降低水稻叶中总 Cd、总 Cu 含量 0.012 4~0.495 1、0.608 7~19.227 8 mg/kg,降低水稻精米中总 Cd、总 Cu 含量 0.022 3~0.062 0、0.343 1~1.532 7 mg/kg.同时,施加糖蜜后能使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丰度明显增加,Ace指数最高达4 830.46(A1处理),Chao指数最高达4 320.18(A1处理),Shannon指数最高达6.50(A2处理),进一步验证糖蜜对水稻阻控复合污染重金属的积极作用.

    氨基酸废母液糖蜜Cd、Cu复合污染微生物水稻

    不同绿肥翻压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且天真李娟王莉张佳倩...
    262-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兴安岭南麓农牧交错区农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选取试验田,设置毛叶苕子翻压还田(VR)、箭筈豌豆翻压还田(VS)、油菜翻压还田(BC)、紫花苜蓿翻压还田(MS)、饲用燕麦翻压还田(AE)5种绿肥翻压还田处理,以休闲田为对照(CK),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种类绿肥翻压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大兴安岭南麓农牧交错区种植的绿肥种类.在0~60 cm 土层,随着翻压年份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容重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而土壤的总孔隙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0~20 cm 土层,BC、MS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与第1年相比,分别降低6.82%、6.5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3.39%、3.24%;VR、MS处理提高了土壤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0~60 cm 土层中,连续2年MS处理可提高土壤质量含水量,提高范围为17.43%~30.80%.油菜、紫花苜蓿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效果较好,因此大兴安岭南麓农牧交错区可优先推广种植油菜、紫花苜蓿.

    绿肥翻压还田土壤物理性状大兴安岭

    川东丘陵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黄承建赵思毅刘玉莲缪凯...
    271-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川东丘陵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采集四川东部典型丘陵区农田土壤样品108个(水田土壤51个,旱地土壤57个),分析土壤重金属Cd、Pb、Cr、Hg、As的含量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估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采用变异系数、地累积指数、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Cd、Pb、Cr、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9、30.38、69.56、0.083 2、4.59 mg/kg;水田Cd、Hg含量比旱地分别高15.52%、21.00%,水田土壤中其他重金属含量与旱地相近.5种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超过四川省土壤背景值;水田土壤中Cd和Hg、旱地土壤中Cd和Pb含量超过农用地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7.84%、1.96%、10.53%、1.75%.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发现,土壤重金属以无污染(清洁)为主,少数点位Cd、Hg和Pb存在轻度污染.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以Cd污染最重,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其次为Hg,Cd、Hg达到中度及以上污染等级的点位分别占64.81%、5.56%,达到较重及以上生态风险等级的点位分别占82.46%、29.63%;其他重金属污染较轻或无污染,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水田土壤Cd、Hg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高于旱地.污染来源分析发现,Cd、Hg、As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Cr和Pb由自然成土和农业活动2种途径共同形成.川东丘陵区农田土壤总体处于清洁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中风险、低风险为主,存在强风险和极强风险点位;水田土壤污染风险高于旱地;Cd、Hg污染较重,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较高.因此,应加强对农田土壤中Cd、Hg的长期监测和控制.

    土壤重金属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风险指数来源分析

    高效解磷菌RL-7的鉴定、解磷能力及促生效应

    马连杰张慧尹学伟卢文才...
    280-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磷菌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磷供给,减少磷肥施用量,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实验室前期分离的高解磷菌RL-7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种属,采用正交试验法明确菌株在不同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接种量等培养条件下的解磷特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菌株发酵液中乙酸产生量,测定菌株产IAA能力和对番茄苗的促生效果.结果显示,高解磷菌株RL-7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该菌株在温度35 ℃、初始接种量3%、pH值7.0的条件下,溶磷量最高,达537.34 mg/L.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发酵液pH值均在4.23~4.67之间.菌株具有产乙酸能力,发酵液中乙酸含量达1.14 g/L.在不添加色氨酸和添加色氨酸LB培养基中培养,IAA浓度分别为24.13 μg/mL和110.90 μg/mL.在番茄苗促生试验中,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与对照差异显著,且番茄苗中全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说明高解磷菌RL-7具有较高的解磷能力,同时具备产IAA能力,能够很好地促进番茄苗期生长.

    根际解磷菌鉴定条件优化乙酸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