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干旱年份增磷对小麦根系活力及氮效率的影响

    白冬马红珍孙联合王梦扬...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当地不同干旱年份小麦的最佳施磷量,于2020-2022年连续2年在驻马店市农业科学试验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对小麦根系活力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欠水年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20~40 cm 土壤蓄水量及开花期0~40 cm 土壤蓄水量,还可显著提高枯水年拔节期20~40 cm 土壤蓄水量及抽穗期、成熟期0~40 cm 土壤蓄水量,且P1较P2可显著提高不同干旱年份拔节期0~40 cm、开花期0~20 cm及成熟期20~40 cm 土壤蓄水量;增加施磷量可提高不同干旱年份下各生育时期小麦根系活力,且P1较P2在枯水年条件下可更加有效地促进小麦根系的发展,效果可持续整个生育时期;增施磷肥还可显著提高欠水年条件下小麦花后7~35、49 d根系活力,以及枯水年条件下小麦花后14、21、42、49 d根系活力,且P1较P2可显著提高不同干旱年份小麦花后49 d根系活力;最终提高了不同干旱年份下小麦氮效率,且欠水年条件下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生产效率差异显著.不同干旱年份增施磷肥条件下,0~20 cm 土层土壤蓄水量与小麦开花期、成熟期根系活力显著或极显著相关,20~40 cm 土壤蓄水量与小麦拔节期、成熟期根系活力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0~40 cm 土层土壤水分与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生产效率相关,且0~20 cm 土壤蓄水量关系更密切.因此,适当干旱条件下,增加施磷量可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从而提高小麦氮效率.

    干旱年份增施磷肥小麦根系活力氮效率

    剪叶对烟草毯状苗生长和根系表型性状及盘结力的影响

    刘小磊吴金洋刘国良王程栋...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剪叶方式对烟草毯状苗成苗素质及根系盘结力的影响,并为生产上培育高质量烟草毯状苗提供理论依据,以烟草K326品种为材料,通过假植方式进行烟草毯式育苗,设置剪叶面积、剪叶次数试验,分析剪叶方式对烟苗干重、株高、茎围、根系表型、根系盘结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盘结力与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系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一级侧根数相关性不显著;剪叶面积为1/4~1/2时,烟苗的干重、株高、茎围、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均提升,根系盘结力增加;剪叶面积超过1/2则会抑制烟苗生长,不利于烟苗成毯;剪叶次数为2~3次时,烟苗的干重、株高、茎围指标均显著增加;剪叶超过2次时,烟苗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均呈下降趋势,且随着剪叶次数的增多,下降幅度增大;剪叶2次时,根系盘结力增幅最大.综合考虑烟苗素质和成毯性,育苗过程中剪叶面积为1/4~1/2、剪叶2次处理,可培育高质量的烟草毯状苗.

    烟草育苗毯状苗剪叶面积剪叶次数根系盘结力

    水稻穗发芽鉴定方法优化及穗发芽突变体筛选

    朱小品徐婷婷孟珊杨欣...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穗发芽是水稻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危害,严重影响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抗穗发芽品种是解决穗发芽问题的有效途径.穗发芽由多基因位点调控并易受环境影响,由于国内外在水稻穗发芽鉴定评价方法方面还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穗发芽表型难以精准鉴定,严重制约了水稻抗穗发芽资源的挖掘及抗穗发芽育种改良进程.现有水稻的穗发芽鉴定主要由籽粒培养皿发芽法、室内整穗发芽法以及田间自然鉴定法等,现有方法难以精准、稳定地鉴定穗发芽的真实抗性水平.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对水稻穗发芽鉴定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建立了模拟自然状态的整穗直立穗发芽鉴定方法.该方法模拟了田间自然状态,与常规穗发芽方法比较,试验条件更均一,鉴定结果重复性更稳,可作为水稻穗发芽快速鉴定方法.利用该方法,对5 000份化学诱变的M2代水稻突变体进行鉴定,筛选到7份穗发芽突变体,为后续穗发芽相关基因的挖掘及功能解析提供了材料基础.

    水稻穗发芽整穗发芽鉴定评价

    根损伤诱导烟草根系分泌物变化及对疫霉生长的影响

    李振张本强杨帆杨俊杰...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地下害虫咬食影响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制,选择机械损伤为阳性对照,研究无损伤(CK)、机械损伤(T1)和害虫咬食(T2)对烟草不同部位酶活性和次级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从根损伤影响根系分泌物的代谢组学和疫霉菌的化感作用角度来解析虫害加重病害发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1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T2组地上部酶活性提高,而地下部SOD活性显著下降;(2)T1、T2组诱导烟草地下部次级代谢产物发生显著变化,降低有机酸、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丙二醛、多酚含量;(3)代谢组学分析共发现293种差异代谢物,T1、T2与CK组比较后差异代谢物总数、上调数和下调数排序为T2(271、235、36)>T1(30、24、6).(4)T2组根系分泌物浓度为50、150μg/mL对疫霉菌趋化移动指数(CMI)的影响呈显著正趋化作用,且各处理对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萌发率的相对促进率分别为8.13%、44.13%、45.20%.综上所述,虫害可通过影响烟草防御性酶活性、改变次级代谢产物含量、诱导根系分泌物对疫霉的化感作用等方式加重病害发生.

    黑胫病小地老虎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

    火土灰施用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况帅冯迪沈冬梅蒋桂花...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火土灰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采用连续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不施火土灰(CK)、半量火土灰(T1,3 000 kg/hm2)、常量火土灰(T2,6 000 kg/hm2)、倍量火土灰(T3,12 000 kg/hm2)4 个处理,研究3种梯度用量的火土灰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及烟叶长势、经济性状和烤后烟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续2年施用火土灰的处理土壤中绿弯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呈增加趋势,增幅最大的是T3处理,分别为15.35%和6.16%,同时T3处理的细菌OTU数量较CK增加了 15.40%;(2)连续2年施用火土灰对烟株叶片生物量的提升作用显著,随着火土灰施用量的增加,2021、2022年T3处理叶片生物量的增幅分别为35.78%、51.12%,同时T3处理的产量和产值也是增幅最大的;(3)第1年还原糖和总氮含量因施用火土灰出现显著降低;第2年各堆肥处理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趋于稳定,化学指标配比趋于平衡.倍量施用火土灰在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烤烟产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优势,今后考虑在烟田生产上连续多年施用以强化效果.

    火土灰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烤烟经济性状烤烟化学品质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硃砂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洪发彩吴豪林云红熊茜...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硃砂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明确最佳微生物菌剂种类,设置4个处理A1(对照):清水;A2:EM菌剂;A3:巨大芽孢杆菌;A4:哈茨木霉菌,对各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病害发生情况、经济性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EM菌剂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氮及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提高8.62%;(2)90 d时巨大芽孢杆菌处理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等指标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10.79%、7.71%、10.24%、17.81%;(3)施用巨大芽孢杆菌对花叶病、破烂叶斑病、脉斑病毒病抗性较强,相对于对照病情指数分别降低25.87%、52.17%、39.93%;(4)巨大芽孢杆菌处理净光合速率为12.70 μmol/(m2·s),相较于对照提高4.53%;(5)巨大芽孢杆菌处理产量和产值分别高达2 746.67、75 372.47元/hm2.(6)EM菌剂协调性较好,总得分为81.87.综合硃砂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指标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巨大芽孢杆菌相较于其他处理效果更好.

    硃砂烟微生物菌剂产质量化学成分

    加甜型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王晓东陈小玉张巍巍史铎...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甜型糯玉米由于其口感佳、品质优而备受人们青睐,成为百姓餐桌的常见食品.因此,对加甜型糯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尤为重要.选用9份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为试材,4份糯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36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种一代进行杂种优势指数、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从而筛选出优良组合.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正向大于负向,其中秃尖长、穗长、穗粗、单穗重和单轴重的杂种优势较强;各杂交种杂种优势指数介于0%~933.33%之间,相对杂种优势介于-593.75%~100.00%之间,中亲优势介于-100.00%~833.33%之间,超亲优势介于-100.78%~365.93%之间.进一步分析发现,单穗重这一性状除了 6A16B以外,其余杂交种与双亲之间均存在着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本试验选出13个亲本组配出的杂交种中10个优良组合为优势组合,分别为1A1B、14A12B、14A13B、9A16B、14A1B、9A1B、6A5B、1A2B、9A13B、14A16B.

    加甜型糯玉米农艺性状产量杂种优势

    叶面喷施钙与吲哚乙酸对番茄果皮生理特征及果实裂果的影响

    彭佃亮张敬敏王兴翠杨文霞...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叶面喷施螯合钙、螯合钙+吲哚乙酸对番茄果皮生理特征及果实裂果的影响,以番茄品种毛粉32和优品88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清水、0.30 g/L螯合钙、0.30 g/L螯合钙+1 ×10-5 mol/L吲哚乙酸,测定番茄果皮抗氧化酶与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纤维素与原果胶含量以及番茄果实硬度,统计番茄裂果率.结果表明,较对照,喷施螯合钙与螯合钙+吲哚乙酸均显著提高了 2个品种不同时期的果实硬度.转色期与红熟期2个番茄品种果实裂果率均呈现清水>螯合钙>螯合钙+吲哚乙酸,且螯合钙、螯合钙+吲哚乙酸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较对照,2个不同时期果皮MDA和H2O2含量在喷施螯合钙、螯合钙+吲哚乙酸处理下均降低,且螯合钙+吲哚乙酸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个品种各时期SOD与APX活性表现出螯合钙+吲哚乙酸>螯合钙>清水趋势,且清水与螯合钙+吲哚乙酸处理间差异显著.较对照,喷施螯合钙与螯合钙+吲哚乙酸均降低了 2个品种红熟期果皮纤维素酶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增加了果皮纤维素与原果胶含量,且螯合钙+吲哚乙酸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总之,与喷施清水相比,喷施螯合钙与螯合钙+吲哚乙酸提高了番茄果皮SOD和APX活性、降低了果皮MDA与H2O2含量、减缓了果皮组织老化;同时降低了红熟期果皮纤维素酶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提高了果皮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进而降低了番茄果实的裂果率,且喷施螯合钙+吲哚乙酸的处理效果最优.

    番茄吲哚乙酸果皮抗氧化酶原果胶裂果

    高温胁迫对不结球白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筛选

    贾婧怡陶心怡魏艳欣年雨虹...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结球白菜不同品种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和分子机制,以耐热品种SHI和热敏品种矮脚黄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高温(38 ℃)试验,分别在0、3、6、9、12 d测定幼苗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POD、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在0、6、24 h取样,选取热激转录因子和热激蛋白家族中的相关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来比较2个品种的高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矮脚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高温胁迫3 d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了 42.86%,而脯氨酸含量在高温胁迫6 d时是对照组的9.33倍,其POD活性在高温胁迫12 d是对照组活性的10.00倍,SOD活性在高温胁迫处理6 d时显著下降,与3 d时的活性相比降低了52.10%.(2)SHI的叶绿素含量在高温胁迫处理12 d时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0.61%,与此同时,可溶性糖含量与3 d时相比显著上升了 1.59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与9 d时相比显著上升,为52.91 mg/g.(3)HSP基因家族中HSP57-1、HSP17.3、HSP57-2 以及 HSF 基因家族中 HSFA6b-1、HSFA6b-2、HSFA3、HSFA4a 在耐热品种中整体上表达量更高.综上,耐热品种SHI和热敏品种矮脚黄在高温胁迫处理下类胡萝卜素、脯氨酸含量和酶(POD、SOD)活性均有所波动,但矮脚黄比SHI波动更大.耐热品种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高温胁迫后期均呈明显上升趋势.HSP 基因家族中 HSP57-1、HSP17.3、HSP57-2 以及 HSF 基因家族中 HSFA6b-1、HSFA6b-2、HSFA3、HSFA4a为筛选出的耐热相关基因,可能在帮助不结球白菜抵御高温胁迫中发挥作用.

    不结球白菜高温胁迫生理指标热激蛋白热激转录因子

    28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综合评价

    张涛蒋昕晨朱海军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8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探究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薄壳山核桃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支撑.利用差异性分析、变异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薄壳山核桃果实表型及经济性状的8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8份供试薄壳山核桃材料的果形指数介于1.414~2.397之间、单果重介于4.963~10.592 g之间,其中单果重大于9 g的品种有Oconee(10.592 g)、YL105(10.229 g)、Pawnee(9.849 g)、Mahan(9.480 g)、YL25(9.301 g)、Kiowa(9.155 g),单仁重大于 5.5 g 的品种有 Oconee(5.817 g)、YL105(5.810 g)、Pawnee(5.558 g);28 份供试薄壳山核桃材料的出仁率为 43%~57%,品种 Schley(57%)、YL105(57%)、Pawnee(56%)、YL20(56%)、Caddo(56%)的出仁率均大于 55%,显著高于 Shawnee、YL25、Kiowa等18个品种.不同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介于9.43%~26.55%之间,其中壳厚变异系数最大(26.55%),品种Candy和YL54的壳厚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9.43%).由系统聚类分析可知,在欧氏平方距离为15处可将28份种质资源分成5类,其中第Ⅲ类群(Oconee、Mahan、Pawnee、YL105)优势最明显,其特点是果实纵径最长,横径较大,果形指数最大,单果重最高,出仁率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165%,可代表果实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品种由高到低依次是Oconee、YL105、Mahan、Pawnee、Maramec.

    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聚类分析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