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产品溯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晓平魏郅琦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构建溯源系统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逐渐被大众认可。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不同技术、背景、主体及农产品类型的溯源系统进行综述。本文总结各类技术在提高溯源系统存储量、查询效率、数据隐私及可信度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对比不同背景下农产品溯源系统,发现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会助力农业发展;在电商背景下会促进企业产品销售;在明确责任划分背景下会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比不同搭建主体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发现农业公司侧重于特定农产品,第三方科技公司倾向于搭建普适性平台,而政府组织多方参与的情况主要出现在乡村发展背景中。从不同农产品类型的角度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发现果蔬类农产品溯源数据存在共享困难等问题;肉蛋奶类农产品需要提高溯源标准;水产品类的文献较少,仍处于初始阶段。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降低溯源系统成本,扩充可追溯性农产品种类,关注前端及溯源末端环节的数据造假问题,建立统一的溯源标准与平台。

    农产品溯源系统区块链技术供应链研究进展

    秸秆还田背景下农田碳排放效应研究进展

    汪慧泉杨国英顾克军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农田废弃物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秸秆还田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固氮培肥的作用,但长期秸秆还田存在增加碳排放的风险。碳排放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已有的文献总结了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碳排放的影响,但缺乏秸秆还田背景下农田碳排放的机理、影响因素及相关减排措施等的归纳。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分析碳排放产生的机理入手,概述碳排放产生规律,并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农艺措施(还田量与还田年限、还田方式、还田深度)、土壤因素(水分、温度、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肥料管理)等。此外,探讨了有助于实现秸秆还田背景下碳减排的秸秆炭化还田、农艺(沟埋还田、深埋还田)、肥料管理和灌溉等措施,指出了当前主要减排措施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如:需综合考虑净生态经济效应,在减排效果优异的同时降低成本;加强不同秸秆还田背景下土壤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增加田间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综述,以期为绿色秸秆还田与碳减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秸秆还田碳排放排放机理影响因素减排措施

    农林废弃物热解木醋液的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杨柳唐光木张云舒刘娇...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分析木醋液在农业上的应用,以期为木醋液在新疆农业上的高效利用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利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整理,分析木醋液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情况。木醋液是一种含有有机酸、酚、醛、酮、醇、呋喃等复杂成分的化合物,其成分和作用受原料来源、热解温度时间、分离精制方法以及储存条件而不同;根据木醋液用途的不同可采用静置法、活性炭吸附法、蒸馏法、萃取法等方法进行精制分离;精制木醋液作为土壤改良剂,通过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养分含量,降低pH值,促进盐分淋溶,改良障碍土壤,提高作物产量;作为增效剂易于细胞分裂分化,调节植物生长,促进化肥农药更快的吸收利用;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细胞分裂速度和蛋白合成达到抑菌功能。木醋液作为农林废弃物热解炭化过程中高附加值、成分复杂的副产品,能够抑制病原菌、调节内源物质、提高作物抗逆性,从而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木醋液农业应用改良剂增效剂绿色防控制剂

    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籽粒矿质元素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王健胜王二伟马爱锄侯桂玲...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解析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矿质元素遗传机制并为小麦矿质元素遗传改良提供新材料。以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与京4839杂交产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55K SNP芯片对小麦籽粒Ca、Mg、Fe、Zn这4种元素含量进行了 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普冰3228 ×京4839 RIL群体4种矿质元素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差异;共检测到与矿质元素相关的QTL 15个,这些QTL主要分布于1A、1D、3D、5A、5B、6B和7D染色体上,QTL LOD值介于2。58~35。89之间,解释变异率分布于0。16%~12。30%之间,其中包括与Zn元素含量相关的QTL 4个,与Ca元素含量相关的QTL 4个,与Mg元素含量相关的QTL 7个。进一步分析发现,与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18个,这些候选基因主要与小麦矿质元素的吸收、转运、累积等功能相关。该结果将为小麦籽粒矿质元素遗传机制深入解析及遗传改良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丰富的基因资源。

    小麦普冰3228矿质元素QTL定位候选基因

    灰霉菌胁迫下番茄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SlbZIP1互作蛋白筛选鉴定

    马燕韩玉龙吴兴兴李爽...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番茄在灰霉菌侵染下与bZIP转录因子SlbZIP1(Solyc01g008730。2。1)互作的蛋白,以感病番茄Moneymaker为材料,提取接种灰霉菌胁迫处理后0、24、48、72、96 h的番茄叶片的总RNA,通过三框法构建cDNA酵母文库,计算文库库容量、重组效率。同时,以SlbZIP1为诱饵,利用构建的文库探索其在灰霉菌侵染过程中的互作蛋白,并对其中可能参与病原菌防御反应的潜在蛋白在酵母中进行互作验证。结果表明,酵母文库库容达到1。5 × 106 CFU,重组效率为98%。酵母双杂交共计筛选到14个与SlbZIP1互作的潜在蛋白。进一步互作验证表明,SlbZIP1与谷氧还蛋白SlGRXC9、SlGRXC6、bZIP转录因子S1TGA2。2及钙调蛋白SlCaM1均存在互作。上述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SlbZIP1对腐生型真菌病害的抗病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番茄灰霉菌cDNA文库bZIP转录因子互作蛋白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平菇白色变异菌株的鉴定及遗传变异研究

    夏会楠郝刘斌田雨李海康...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产上收集的一个平菇白色变异菌株(Po50)、黑色出发菌株(Po51)和一个白色生产菌株(Po9)为材料,采用拮抗、酯酶同工酶和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对3个菌株进行鉴定。拮抗和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白色变异菌株和黑色出发菌株之间无明显拮抗和酶谱差异,与生产平菇白色菌株差异较大;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鉴定结果表明,3个菌株鉴定出大量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InDel(插入缺失位点)、SV(结构变异位点)。平菇白色变异菌株Po50检测到SNP、InDel突变总数为1 504 391个,生产菌株Po9检测到SNP、InDel突变总数为1 371 818个,黑色出发菌株Po51检测到SNP、InDel突变总数为1 501 877个,通过生物信息手段分析白色变异菌株黑色出发菌株以及对照菌株Po9基因组间的结构差异,获得遗传变异图谱,可以对变异菌株进行快速精准鉴定。

    平菇变异菌株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酯酶同工酶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湿地松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胡蓉赖猛张露陈婷萱...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湿地松转录组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明确密码子使用频率,探究湿地松异源表达受体的最佳选择,为湿地松分子育种奠定基础。以筛选到的13 932条湿地松转录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 1。4。2、EMBOSS在线分析程序、MEGA 7等软件进行湿地松密码子组成分析,计算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不同位置 GC 含量和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等指标,同时展开中性绘图分析和偏倚性分析等,系统地探究影响密码子偏好性的主导因素,从而筛选出最优密码子,并选择合适的遗传转化受体。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转录组密码子中的平均GC含量为43。72%,其中GC1含量最大,为50。78%,其次是GC2和GC3,含量分别为40。68%和39。71%,表明不同位置的碱基组成存在差异,第3位上是A/U碱基的概率更大;ENc值在25。94~61。00之间,平均值为53。58,CAI均值较低,为0。20,表明密码子整体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PR2-plot绘图和ENc-GC3s关联分析结果均表明,自然选择是大多数湿地松基因密码子存在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原因;以高频率高表达的标准筛选出25个湿地松最优密码子,均以A/U结尾。通过将湿地松与大肠杆菌、拟南芥、烟草、酵母菌、水稻等5种生物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烟草、拟南芥是湿地松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功能验证的理想选择。综上所述,湿地松转录组密码子整体偏好性弱,第3位碱基偏好使用A/U,自然选择是其产生密码子偏好性的关键原因,烟草、拟南芥可作为湿地松基因异源表达的理想植物受体。结果有利于湿地松功能基因的异源表达,也为进一步研究湿地松遗传背景及高产脂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湿地松转录组最优密码子密码子使用偏好性

    小麦DBB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连少英姜晓君张修引郭灿...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小麦DBB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在基因结构、蛋白结构、系统发育进化树、染色体定位、不同物种间的进化情况,并对小麦DBB基因家族成员在小麦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基于小麦中国春的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得到29个DBB基因家族成员,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小麦15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进化树将小麦DBB蛋白分为4个亚族,其中拟南芥DBB基因家族成员在聚类中显示出明显的特异性,与其他物种具有较远的进化关系;motif1位于小麦DBB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大部分TaDBB基因含有2~3个外显子,最多为5个外显子;小麦DBB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具有丰富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激素以及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暗示TaDBB基因在调控小麦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着多种潜在作用;小麦DBB基因在基因组内的进化主要是通过基因片段复制完成的,且同源基因间的片段复制在进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不同物种间的进化结果表明,小麦DBB基因与玉米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转录组数据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TaDBB1、TaDBB15和TaDBB21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该结果将为后续解析DBB基因在小麦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小麦DBB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不同密度对小麦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的影响及其与千粒重的关系

    张凡周其军牛平平朱倩...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安麦1241和安麦1350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密度处理:150 kg/hm2(D1)、225 kg/hm2(D2)、300 kg/hm2(D3)、375 kg/hm2(D4),研究密度对小麦灌浆速率和脱水特性的影响,及其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穗长、小穗数、结实率和单穗重呈下降趋势,不孕小穗数呈上升趋势。籽粒千粒重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升高,在花后42 d达到最大,最终千粒重在各密度处理间存在差异,2个品种表现一致。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不同密度处理间千粒重的差异随花后天数的增加而加大,花后42 d,D4处理千粒重较D1降低30。65%,差异显著。籽粒灌浆速率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花后14~21 d达到最大值。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花后各阶段籽粒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呈下降趋势,D4处理平均灌浆速率较D1处理降低25。51%。随密度的增加,安麦1241籽粒脱水速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安麦1350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都在D3处理时达到最大;2个品种收获期各处理的籽粒含水率均达到国家安全入库标准级别。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与千粒重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与千粒重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脱水速率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灌浆速率对千粒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最大,脱水速率对千粒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为负向。

    小麦密度灌浆速率脱水特性千粒重

    基于降水频率分析的旱直播水稻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司昌亮尚学灵于海荣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动旱直播水稻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选择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岔路河水田试验基地进行灌溉制度试验,分析旱直播水稻滴灌条件下耗水规律与耗水强度,首次制定适于吉林省自然条件下旱直播水稻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旱直播水稻耗水规律大致相同,表现为前期较少、中期增加、后期又逐渐减少的"单峰式"变化规律,最大值出现在分蘖期;耗水强度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单峰式"变化规律,抽穗开花期为旱直播水稻的需水关键期。制定旱直播水稻滴灌优化灌溉制度,丰水年灌水6次,1次灌水时间2 h,灌水定额135 m3/hm2,灌溉定额810 m3/hm2;平水年灌7次,1次灌水时间2~3 h,灌水定额135~225m3/hm2,灌溉定额1 305 m3/hm2;枯水年灌11次,1次灌水时间2~3 h,灌水定额135~225 m3/hm2,灌溉定额2 295 m3/hm2;特枯水年灌12次,1次灌水时间2~3 h,灌水定额135~225 m3/hm2,灌溉定额2 340 m3/hm2。与常规水稻淹灌相比,不同的水文年型下的旱直播水稻滴灌栽培节水率均达到70%以上,节水效果显著,节水潜力巨大,适合在吉林省水田区尤其是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突出地区进行适度推广。

    旱直播水稻耗水规律降水频率优化灌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