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叶片SPAD值的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预测

    林添高正武兰峥范名宇...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寒地水稻叶片SPAD值及其衍生值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于2021、2022年在不同施氮水平影响下夹取水稻孕穗期(T1)、齐穗期(T2)、结实期(T3)顶部3张叶片测定SPAD值,2年试验均为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且施肥量相同,A因素为前中期(基肥、分蘖肥、调节肥)施氮量共8水平,B因素为后期(穗肥)施氮量共3水平.根据2021年盆栽试验的数据资料建立SPAD值衍生指标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2022年盆栽试验数据资料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2021年氮肥试验中,A2~A8水平直链淀粉含量较A1水平分别极显著增加 2.04%、4.21%、5.72%、7.17%、8.03%、5.92%、5.66%,而 A2~A8 水平食味值均较 A1 水平极显著下降,2022 年两者趋势与2021年相同.2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评分表现均为线性负相关,拟合优度(r2)分别为0.54**、0.44**.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顶部3张叶片SPAD值均呈线性关系,随着不同生育时期推进水稻冠层出现"黑黄"交替现象,其中单张叶片的SPAD值受不同时期差异的影响,借助指标SPAD(L1+L2)/2、SPADL1×L2/mean可有效降低年份及氮肥水平差异对直链淀粉含量预测结果的影响,指标SPAD(L1+L2)/2与直链淀粉含量在T1~T3时期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135x+0.47,r2=0.52**;y=0.126x+11.68,r2=0.53**、y=0.154x+15.65,r2=0.51**.SPADL1 ×L2/mean拟合方程分别为:y=0.136x+11.46,r2=0.52**;y=0.126x+11.68,r2=0.53**;y=0.160x+12.59,r2=0.51**,x 为SPAD值衍生值,y为直链淀粉含量,拟合方程均到达极显著水平.但指标SPADL1×12/mean在不同时期误差均小于SPAD(L1+L2)/2,所以T3时期指标SPADL1×L2/mean可以实现快捷、无损和实时预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判定出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达到按质收获以及对品质实时监测的要求,促进优质寒地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寒地水稻SPAD值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含量预测

    不同轮耕模式与生物炭还田对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杨铭杜星佑吕仿杰贾利元...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黄淮海地区不同轮耕模式与生物炭还田对小麦产量、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耕作方式选择与生物秸秆合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大区试验,在2021-2023年设置旋耕—旋耕—秸秆还田(CK)、旋耕—旋耕—生物炭还田(RRB)、旋耕—深翻—生物炭还田(RTB)、旋耕—免耕—生物炭还田(RNB)、免耕—深翻—生物炭还田(NTB)5个处理,于2023年小麦成熟期调查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测定籽粒品质,并采集0~20、20~40 cm 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轮耕与生物炭还田处理均可提高0~20、20~40 cm 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小麦产量构成及品质.其中,RNB处理能够提高0~20 cm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以及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6.19%、6.79%、13.93%、6.68%、11.70%、22.22%、17.36%,NTB处理能够提高0~20 cm 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80%、16.22%、12.04%;NTB处理较其他处理均可提高20~40 cm 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NTB处理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72%、10.11%、6.19%、7.70%、7.78%、61.79%,其总体表现均为 NTB>RNB>RTB>RRB>CK.RTB、RNB、NTB 处理千粒重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0.13%、7.66%、6.34%,其总体表现为RTB>RNB>NTB>RRB>CK.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指标与土壤某酶活性指标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知,不同轮耕与生物炭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促进根系养分吸收利用,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其中,免耕—深翻—生物炭还田(NTB)处理表现突出.

    轮耕生物炭养分酶活性小麦产量品质

    高油酸花生"0317"组合亲本评价及育成品种分析

    邓丽宋志平李阳殷君华...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合理利用种质资源并配置高油酸组合,以"0317"组合双亲及其育成的16个花生品种为评价材料,对双亲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育成品种相关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等进行综合评价.亲本差异分析结果表明,"0317"组合父母本不但具有远缘优势,株型、株高、分枝数、果型、果大小、亚油酸含量、油酸含量等也存在明显差异;该组合育成并通过国家登记或省级审定的花生品种16个,培创新品系84个,该数量体现了双亲较强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育成品种主要性状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在20%以上的性状有4个,10%以上的性状有10个,遗传变异丰富,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亚油酸含量,为86.09%,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出仁率,为2.9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构成的主要农艺因素是百仁重、百果重;生育期与百果重、百仁重、蛋白质含量,主茎高与侧枝长,总分枝与结果枝数,百果重与百仁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将14个性状提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109%.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来11个性状进行层次聚类,16个品种共聚为4个类群,第Ⅰ类由6个大果高产花生品种组成,第Ⅱ、Ⅲ、Ⅳ类群品种均为高油酸花生品种,但又依据荚果、籽仁大小及植株高度等划分为不同类群.综上所述,本研究可为优异亲本资源筛选、高油酸花生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0317"组合高油酸花生亲本评价综合分析

    外源施用6-磷酸海藻糖生物制剂对甘薯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侯会苏涵王维张巧凤...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6-磷酸海藻糖(T6P)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信号分子,外源施用T6P能够提高小麦、菜豆等作物的产量和淀粉含量,但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尚无报道.以徐紫薯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T6P制剂浓度梯度(80、400 mg/L)和施用方式(叶面喷施和灌根),系统地探究了外源施用T6P制剂对甘薯光合特性、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和灌根T6P制剂均能够提高甘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并促进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相比于灌根处理,叶面喷施对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的提升效果显著.在低浓度和高浓度叶施条件下,收获薯块中的可溶性总糖、淀粉、花青素、干物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26.29%~31.55%、14.00%~16.07%、63.85%~64.62%、12.36%~14.45%,徐紫薯8号产量提高了 27.51%~36.06%.不同叶施浓度间薯块营养品质和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普薯32号和心香2个品种在低浓度叶施处理下分别增产21.27%和34.33%.综合考虑,低浓度叶面喷施T6P制剂对甘薯增产提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6-磷酸海藻糖甘薯光合特性营养品质产量

    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性分析

    张思琪马春红田玉宋丽华...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期是玉米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此阶段遭受高温会使玉米产量急剧下降.耐热玉米品种的应用是缓解高温胁迫最简单有效的措施.鉴定玉米自交系的耐热性,对耐热玉米品种选育尤为重要.以45个玉米自交系为试材,研究高温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45个玉米自交系品种花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玉米自交系在高温胁迫下,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穗行数等产量相关指标显著下降(P<0.05).且不同基因型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不同玉米自交系各性状耐热系数的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出17个耐高温自交系,分别为亲本7、OPVZM305、OPVZM105、P0646、P94、P89-4、P220、Pac46、P98、PH3、543.178、P283、X1132XA、P4584、P599、SAIBL8、SA9.最后根据各指标与综合评价D值的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粒长和丙二醛含量可作为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能力的鉴定指标.本研究选出的耐热种质和耐热指标可为今后耐热玉米育种提供重要依据和材料基础.

    花期玉米高温胁迫筛选

    鼠李糖脂与叶面钾肥混施对烤烟上部叶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

    付光明严定伟胡蓉花凡中良...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与叶面钾肥混施对烤烟上部叶生长和烤后烟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2个鼠李糖脂施用量水平(RL0:不施用鼠李糖脂;RL2:施用250 mg/L鼠李糖脂)和4个叶面钾肥处理(K0:不施用叶面钾肥;K1:施用0.5%K2SO4;K2:施用0.5%KH2PO4;K3:施用0.5%KNO3),共8个处理,对不同处理烤烟上部叶的农艺性状和钾含量、烤后烟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及中性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鼠李糖脂与叶面钾肥混施可促进上部叶生长;二者混施可极显著影响生长后期上部叶钾含量(P<0.01),对于烤后烟叶物理特性中的平衡含水率、填充值和单叶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可极显著影响烤后上部叶的总糖、还原糖、钾、烟碱、总氮含量,对氮碱比和糖碱比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从经济性状来看,二者混施可显著提高上部叶产值(P<0.05);从上部叶中性香气成分来看,二者混施可极显著提高上部叶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P<0.01).鼠李糖脂与无机叶面钾肥混施可促进烤烟上部叶生长和钾素吸收、改善烤后烟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效果优于单施叶面钾肥.

    鼠李糖脂烤烟上部叶生长质量叶面钾肥

    豫南小麦品种(系)重要功能基因的KASP检测与应用

    陈真真周国勤申冠宇蔡晨阳...
    12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豫南地区小麦品种(品系)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组成,利用KASP标记技术对33份小麦品种(品系)光周期、株高、粒重、穗粒数、生物量、谷蛋白亚基、籽粒蛋白相关基因、多酚氧化酶活性、黄色素含量、抗逆等相关功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光周期Ppd-D1基因上33份材料均表现出光周期不敏感型;在Vrn-A1、Vrn-5A基因上33份材料均表现出冬性品种,32份材料在Vrn-D1基因上表现出春性品种,16份材料检测出矮秆基因Rht-D1b.产量性状相关基因中 TaGS5-A1、TaGW2-6B、TaTGW-7A、TaGS-D1、TaSus2-2B、TaTGW6-A1、Sus1-7A、TaCWI-A1和TaGS2-A1高千粒重优异等位变异分布比率分别为3.03%、36.36%、93.94%、18.18%、42.42%、3.03%、100%、54.55%和81.82%.高小穗数基因TaMoc-A1优异等位变异分布比率为3.03%;高单株生物量TaGS2-B1的优异等位变异分布比率为48.48%.籽粒品质相关基因中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A3d、Glu-B3g、Glu-B3e、Glu-A3b的分布比率分别为3.03%、75.76%、100%和96.97%;Glu-A1的弱筋等位变异null分布比率为48.48%;小麦籽粒蛋白相关基因的NAM-A1b,A1d分型和NAM-A1a,A1b分型分布比率分别为93.94%和78.79%.面粉品质相关基因中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B1、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B1c和PsyA1b的优异等位变异低黄色素含量的的分布比率分别为42.42%、100%和100%;多酚氧化酶基因TaPpoA1优异等位变异TaPpo-A1b酶基因低含量的分布比率为30.3%;面团强度ALPb7A优异等位变异ALPb7Aa高面团强度的分布比率为45.45%.抗穗发芽基因中Vp-B1和TaSdr-B1的优异等位变异抗穗发芽所占的比例为100%和60.61%;抗旱Dreb-B1和1fehw3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分布比率分别为69.70%和90.90%;高茎秆木质素含量优异等位变异COMT3Ba分布比率分别为100%.本研究明确了豫南地区小麦品种(品系)的重要功能,为生产布局和品种参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豫南小麦功能基因KASP检测应用

    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烟草生长、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田丰黄士航区禧贤韩永亮...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烟草生长、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探讨适合湖南省浏阳市植烟区的最佳有机无机配施比例.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T1(100%化学氮肥)、T2(25%有机氮肥+75%化学氮肥)、T3(50%有机氮肥+50%化学氮肥)、T4(75%有机氮肥+25%化学氮肥)、T5(100%有机氮肥),对比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烟草生长、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化肥(T2)处理可以加快烟草的田间生长速度,提高烟株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提高烟株的养分积累;但在半年试验期内,有机肥替代比例过高(T3、T4、T5处理)会造成烟株田间生长缓慢,降低烟株的养分吸收速率.对烟草生长及养分积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养分积累会显著作用于烟株的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会显著作用于烟株叶面积,磷素积累会显著作用于烟株的株高,钾素积累会显著作用于烟株的茎围.综合来看,25%有机氮肥+75%化学氮肥配施比例较适宜湖南省浏阳市植烟区,该配施比例可增加烟株的养分吸收与积累,促进烟株生长.

    有机无机配施烟草生长养分吸收与分配相关性分析

    多黏类芽孢杆菌NX6对感染炭疽病西瓜幼苗抗氧化酶的影响

    张燕徐延平邱佳佳张苗苗...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西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角度出发,在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对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richum lagenerium)有抑制作用的菌株NX6,研究其生物防治效果及生防机制.结果表明,经菌落形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菌株NX6平板内抑菌率达81.00%;8 d盆栽研究结果表明,NX6菌株防效达65.44%.NX6菌株可诱导西瓜幼苗胞内TP及GSH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4 d后达到峰值后逐渐稳定,显著高于对照.但NX6菌株对AsA的诱导效果并不显著.同时,NX6菌株亦可诱导SOD、POD及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上调,其中T1处理的POD及CAT活性上调幅度显著高于其他组,在6 d后时活性分别达到90.50、25.40 U/mg prot.在活性氧代谢方面,NX6菌株处理西瓜幼苗后,胞内H2O2及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于8 d后时降至正常水平.综上所述,NX6菌株通过诱导西瓜幼苗胞内抗氧化剂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上调以缓解炭疽病菌引起的氧化胁迫,提高西瓜幼苗对炭疽病的抗病能力.研究结果为西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西瓜炭疽病生物防治多黏类芽孢杆菌抗氧化酶

    48份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和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及其抗性评价

    刁文达李超玲李昭燕权衡...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宁夏小麦品种(系)对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的抗病水平,采用与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标记法对48份小麦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对供试小麦品种(系)进行系谱分析.通过对抗条锈病和抗赤霉病典型代表基因Yr5、Yr9、Yr10、Yr15、Yr18、Yr26、Yr30和Fhb1进行检测,并对其在宁夏小麦中的分布频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8份参试品种(系)中,分别含有Yr5、Yr9、Yr1O、Yr15、Yr18、Yr26、Yr30抗性基因的小麦材料有41、15、5、16、20、45、26份,占供试材料的85%、31%、1%、33%、41%、93%、54%;在所测的小麦品系中有42份供试材料携带Fhb1基因,占供试材料的87%.本研究,通过选用中国宁夏48份典型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条锈病和赤霉病的分子标记检测,为作物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有效遗传信息.

    小麦条锈病分子标记基因检测种质资源抗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