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抗霉素对烟草靶斑病的防效及应用后其叶际微生物的变化规律

    郭沫言汪汉成张艺蔡刘体...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多抗霉素对烟草靶斑病的田间防效及药剂施用后不同时期叶际微生物的变化规律,通过田间小区施用多抗霉素,并于施药后不同时期调查田间烟草靶斑病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于不同时期取样并通过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多抗霉素对健康与感病烟叶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多抗霉素处理3、9 d的防效分别为89.80%、84.64%.施药后,感病组织亡革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Symmetrospora的相对丰度呈提高趋势;健康与感病组织细菌中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金刚藻属的相对丰度均提高;施药后18 d,健康与感病组织叶际真菌和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均提高.叶际微生物网络关系互作图显示,施药后亡革菌属与链格孢属呈负相关,且与其他真菌属大多也呈负相关;细菌属之间互作关系大多呈正相关,部分细菌属之间呈负相关.综上,多抗霉素能快速且稳定地防治烟草靶斑病的发生,能有效降低烟草靶斑病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同时对叶际其余菌属存在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效较为稳定,证明多抗霉素能广泛用于烟草靶斑病的防治.

    烟草靶斑病多抗霉素田间防效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拮抗菌株筛选

    杨洪俊张旭陈佳佳孙朋朋...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莓炭疽病是近几年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性大、毁灭性强.为明确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对其有效的拮抗菌株,从丹徒区草莓露天苗圃采集炭疽病发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准确鉴定其种类,并以此为靶标病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结果表明,从草莓植株发病部位共分离获得11株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其中,从根部分离得到2株(D13、D19)、茎部4株(D1、D2、D11、D12)、叶部5株(D8、D9、D10、D20、D21).经柯赫氏法则验证,C.siamense为草莓炭疽病病原真菌,其中D8和D19这2株C.siamense致病性较强.从健康草莓植株内分离获得29株内生真菌,以D8和D19作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5株拮抗效果较好的生防菌株,分别为Z72、Z79、Z52、Z107和Z101,其抑菌率均达到了60%以上,其中Z72对D8和D19的抑菌率分别达到了74.07%、79.82%.经鉴定,这5株拮抗菌均为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 spp.).暹罗炭疽菌为丹徒区草莓炭疽病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草莓内生真菌可为草莓炭疽病微生物防治提供重要资源.

    草莓炭疽病病原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拮抗菌

    1株蓝莓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颜倩侯瑞李思罗其鑫...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灰霉病是蓝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严重影响贵州省蓝莓产业发展.为明确蓝莓灰霉病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贵州省麻江县蓝莓基地采集蓝莓灰霉病病叶,分离鉴定蓝莓灰霉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结构、ITS、HSP60、RP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和致病力测定,将分离菌株HM4-1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4种杀菌药剂对菌株HM4-1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梯度下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株HM4-1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啶酰菌胺56.875%~76.563%、异菌脲30.208%~100.000%、百菌清14.667%~43.960%,腐霉利34.250%~100.000%.将4种杀菌剂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进行显著性及室内毒力分析发现,啶酰菌胺的抑制性最佳,EC50为0.622 mg/L,相比于百菌清的相对毒力指数为63.12,异菌脲和腐霉利次之,百菌清较弱,三者EC50分别为1.368、2.488、39.260 mg/L.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室内毒力测定为进一步研究蓝莓灰霉病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蓝莓灰霉病分离鉴定室内毒力抑制率相对毒力指数

    拟康宁木霉78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李雯王天君台莲梅王悦...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铃薯的土传病害.农业防治作为传统防治措施并不能有效防控马铃薯黑痣病.化学防治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生物防治因其安全绿色便捷开始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为明确拟康宁木霉78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拟康宁木霉78可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其防效最高可达65.41%;该菌还可提高马铃薯植株块茎质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2.57%~24.74%.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表明施入拟康宁木霉78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发育;其中木霉与腐殖酸复配处理效果最好,在苗期与对照相比该处理的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68.22%、62.17%、15.80%和62.48%.表明拟康宁木霉78可以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提高植株块茎质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株抗病性.这不仅可为生防菌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黑龙江省马铃薯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拟康宁木霉土壤酶防效

    镉胁迫下不同小白菜表型特征、光合能力及镉富集能力研究

    常鹏艳王松良王涛陈永快...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Cd胁迫浓度对9种小白菜表型特征、光合能力及镉富集能力的影响,筛选出高富集型、低富集型小白菜品种,为小白菜品质安全保障提供理论指导.以9种小白菜为试材,采用营养液膜技术(NFT)栽培方式,设置不同浓度(0、25、50、100 mg/L)镉处理,胁迫96 h后取样,测定各小白菜品种的相对生长率(RGR)、Cd含量、荧光参数、表型参数等.结果表明,随着Cd胁迫浓度的升高,小白菜的RGR整体降低、Cd含量上升,且Cd胁迫浓度越高,品种间差异性越明显,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小白菜品种的BCF与TF呈现下降趋势;小白菜植株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呈逐渐下降或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稳态非光化学荧光淬灭(NPQ)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或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呈现逐渐下降或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小白菜叶片出现变窄、变黄、变小的现象,其冠层面积及植株高度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3浓度下,金品506的冠层面积比对照组减少了65.68%,金品1夏的植株高度比对照组减少了51.35%.综合以上结果,发现不同小白菜品种在Cd胁迫下的Cd富集水平、植株表型特征及光合能力存在差异,并且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表现更加明显.其中,金品1夏、金品008对Cd的富集吸收能力较强,可尝试作为Cd富集或超富集能力植物用于修复Cd污染土壤或湿地;奶油快菜、四季小白菜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弱,可作为Cd低富集或土壤警示植物,用于判断土壤是否受到Cd污染以及污染情况.

    镉胁迫小白菜叶绿素荧光参数表型参数镉含量光合能力镉富集能力

    盐碱地栽培条件下8份野生型番茄种质田间综合性状评价

    张文博刘芸希李国铭刘慧英...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提供的8份野生番茄种质在盐碱地栽培条件下的田间综合形状进行评价,通过对盐碱地种植条件下8份供试野生番茄种质的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等13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隶属函数法,评价野生番茄种质材料的田间综合性状.经主成分分析,最终提取5个主成分;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在盐碱地栽培条件下,8份野生番茄材料的田间综合性状从优到劣排序为新盐14号>新盐13号>新盐16号>新盐18号>新盐12号≈新盐15号>新盐17号>新盐11号.其中,新盐14号和新盐13号的综合性状评价值(D值)最高,分别为0.73和0.62,说明这2个野生番茄材料在盐碱地上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表现最佳.

    野生型番茄种质资源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综合性状评价

    褪黑素对模拟干旱胁迫下罗勒幼苗光合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郄亚微贺涛
    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施加褪黑素对罗勒幼苗光合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罗勒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干旱胁迫(DR)、褪黑素预处理+干旱胁迫(ME+DR)3种处理,在干旱胁迫7 d后测定叶片的光合生理参数、根系形态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DR处理显著抑制罗勒幼苗的光合作用,影响根系形态,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同时,DR处理下罗勒幼苗的可溶性糖、脯氨酸、过氧化氢、丙二醛、超氧阴离子含量均有所提高.与DR处理相比,褪黑素可通过恢复叶绿素含量、根系结构、气体交换参数,改善DR处理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外源褪黑素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活性,降低相对电导率,通过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谷光甘肽S-转移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相对基因表达,对罗勒幼苗进行膜质过氧化水平的稳定和渗透调节.综上所述,褪黑素可以有效改善罗勒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根系特征、叶片光合作用、抗氧化机制,从而提高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罗勒光合作用根系生长氧化损伤褪黑素干旱

    赤霉素对不同品种观赏向日葵开花特性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李晓莎陈涛任昂彦杨华...
    18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观赏向日葵开花特性及形态特征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选用盐葵3号(YK3)和盐葵5号(YK5)2个品种,副区设置50 mg/L(C1)、150 mg/L(C2)、300 mg/L(C3)等4个赤霉素浓度处理,以清水为对照(0 mg/L),共计8个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观赏向日葵开花特性、形态特征和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可使观赏向日葵初花期提前2~5 d,但整株持花期会缩短,整体表现为持花期与赤霉素浓度呈负相关.喷施赤霉素使舌状花长度变长,相同条件下,YK3、YK5在赤霉素处理下花瓣长度较CK分别增加15.98%~30.69%、5.51%~18.88%,但花径变小,花瓣宽度变窄,YK3、YK5花瓣宽度分别比CK显著减少10.83%~28.13%、18.33%~43.75%,花瓣宽度与赤霉素浓度呈负相关.喷施赤霉素使向日葵株高、分枝长度及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相同条件下,YK3、YK5在赤霉素处理下株高显著较CK增加18.92%~48.12%、23.53%~37.25%,分枝长度分别较CK增加19.05%~187.18%、19.52%~122.73%,赤霉素处理的YK3和YK5均无种子形成.综上,2个品种对赤霉素响应程度不同,YK5持花期、花径和各部位干质量受赤霉素的影响大于YK3.

    赤霉素观赏向日葵初花期持花期开花特性形态特征

    不同覆膜开孔率对温室土壤水盐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钞锦龙张冬晖李乐乐杨朔...
    19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温室大棚内不同覆膜开孔率对浅层土壤水盐运移及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温室大棚种植试验中不同覆膜开孔率(0、5.2%、13.1%、20.9%、31.4%、100%,分别记作K1、K2、K3、K4、K5、K处理)条件下番茄土壤5、1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和pH值的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覆膜开孔率条件下的番茄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不同覆膜开孔率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呈现出随覆膜开孔率增大而增大的趋势,5 cm深度土壤含水量表现出K5处理>K4处理>K处理>K3处理>K2处理>K1处理的趋势,10 cm 土壤含水量表现出K5处理>K3处理>K处理>K2处理>K1处理>K4处理的趋势,土壤含盐量、蒸发能力强弱和所处温湿环境也会对土壤含水量产生影响.(2)不同覆膜开孔处理下土壤盐分状况差异明显,且不同土层的电导率存在显著差异,5 cm深度土壤电导率表现出K4处理>K5处理>K处理>K1处理>K2处理>K3处理的趋势,10 cm深度土壤表现出K处理>K1处理>K3处理>K5处理>K2处理>K4处理的趋势,同时,土壤电导率在不同土层深度间的差异表现为大开孔率明显大于小开孔率.(3)开孔率对土壤pH值的影响显著,小开孔率条件下土壤不同深度之间的pH值差异不明显,但是随着开孔率增大,土壤pH值呈现上层降低、下层增加的趋势.(4)覆膜开孔处理可有效促进番茄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小开孔率下的增产效果要大于大开孔率条件,K4开孔处理的番茄株高最高,且利用番茄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得分最高.研究结果对温室大棚内覆膜种植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为进一步探究温室大棚内覆膜开孔率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土壤次生盐碱化的调控提供参考.

    覆膜开孔率土壤水盐温室大棚番茄产量品质

    苏紫猪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对育肥性状的影响

    付言峰程金花廖超戴超辉...
    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育肥期苏紫猪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对育肥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8头苏紫猪进行生长育肥测定,然后屠宰采集血样,进行CCL4、IL-6和FGF-2这3种细胞因子的检测,同时统计其日龄、体质量、瘦肉率和皮下脂肪,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CL4、IL-6和FGF-2的标准曲线拟合度分别为0.996 3、0.995 8、0.995 3,均非常接近于1,说明后面检测的结果可信度高.育肥期苏紫猪血清中,IL-6含量最高,其次为CCI4含量,FGF-2含量最低(P<0.05).IL-6含量与日增质量、瘦肉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21),与皮下脂肪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8);CCL4含量与瘦肉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FGF-2含量最高的猪日增质量最快.研究提示,优质猪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对育肥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育肥期IL-6和CCI4含量可反映出猪瘦肉率的高低,有利于猪高瘦肉率性状的高效选育.

    苏紫猪趋化因子C-C配体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生长育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