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感受野与多尺度融合的草莓病害分割算法

    亢洁刘佳刘文波夏宇...
    206-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草莓病害在区域分割时存在背景复杂、目标较小导致难以被有效分割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感受野与多尺度融合的草莓病害分割算法.首先搭建了 U-Net基础模型,使用结合注意力机制与残差网络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CBAM-ResNet50)替代U-Net中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VGG16,一方面来加强目标区域的表征能力,抑制背景区域,以此实现复杂背景下的病害区域分割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残差减少梯度消失,提升模型的收敛速度;接着在特征融合层,设计基于3 D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的多尺度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通过邻近特征信息弥补当前层特征的信息丢失,以此提升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最后在网络底层设计基于膨胀卷积的多感受野模块,通过不同膨胀率的膨胀卷积来增加特征的全局感受野以实现整体分割区域的感知.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mPA达90.30%,相比于标准U-Net模型提高了 7.13百分点,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更好地对复杂背景下及小目标病害进行精准分割.

    草莓病害分割算法U-Net注意力机制多尺度融合多感受野

    基于自适应特征融合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

    张林朋孙爱珍钱政郭紫微...
    216-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快速准确地对水稻进行氮素营养诊断,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特征融合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杂交稻两优培九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组不同的氮肥梯度(施氮量分别为0、210、300、390 kg/hm2),扫描获取水稻叶片图像并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基于自适应特征融合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模型ResNet34-AFF-SE.使用构建的ResNet34-AFF-SE模型对水稻叶片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的幼穗分化期、齐穗期,ResNet34-AFF-SE的识别准确率为97.5%、97.2%,模型大小为87.9 MB.ResNet34-AFF-SE模型在准确率和训练时间上优于AlexNet、VGG16、MobilNet v3-small等网络模型.基于自适应特征融合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方法所建立的ResNet34-AFF-SE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可以精准地识别水稻叶片的氮素营养状况,为水稻作物的氮素营养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自适应特征融合ResNet34-AFF-SE识别准确率

    基于GEE的Landsat-8与Sentinel-2影像在棉花种植提取中差异性分析及提取方法对比研究

    洪国军周保平李明哲李森威...
    223-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棉花作为南疆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经济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地获取棉花种植面积,对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分析不同方法和遥感数据对最终棉花种植面积制图精度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种植区为例,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采用随机森林法(RF)、支持向量机法(SVM)、最小距离分类法(MDC)等3种机器学习方法,利用2类中分辨率影像提取棉花种植信息,充分评估使用的档案数据和官方统计数字.结果表明,采用Sentinel-2方法和RF获得了最优棉花图,随机森林法分类器的总体精度、Kappa系数和用户精度分别高达97.4%、96.7%和91.1%,分别比Landsat-8图像和RF模型的结果高出7.3百分点、0.081、2.8百分点.与官方统计数据相比,采用RF、SVM、MDC对Sentinel-2和Landsat-8图像的棉花种植面积估算图的精度分别为98.4%、95.8%、79.6%和90.3%、83.7%、72.5%.很明显,Sentinel-2和RF模型的组合与官方数据的一致性最高.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andsat-8和Sentinel-2数据可用于大范围复杂种植结构的棉花高精度测绘.本研究结果有望为棉花大面积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棉花分类Sentinel-2Landsat-8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最小距离分类GoogleEarthEngine

    基于地统计学的植烟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变异性研究

    周旭东申云鑫濮永瑜沈广材...
    23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的重要土壤因子,区域内土壤碳氮含量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作物生产.通过解析云南省保山市烟区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分布情况,为区域植烟土壤肥力改良和优质烤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对保山市5县(区)72个植烟土壤点进行采样,测定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量、土壤酸碱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等7项指标,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和克里格法建立土壤碳氮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预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碳氮含量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容重、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0.170;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和0.452;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90;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36;土壤碳氮关系可用线性回归方程y=10.69+4.37x(r2=0.137,n=72)表示;土壤平均全氮含量2.01 g/kg,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为33.60 g/kg,土壤平均碳氮比为16.71.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较多元回归模型对验证样点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0.037和0.031,表明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碳氮含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能够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更准确地描述出来;47个验证点预测结果误差分析表明,与普通克里格法和回归克里格法相比,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和普通克里格法相结合的方法明显减低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保山市5县(区)土壤碳氮含量由北向南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烟区内的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烤烟生产上,应根据预测结果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区域制定施肥方案,合理调控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保障烤烟高质量生产.

    地统计学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分布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变异性

    有机水溶肥对牡丹脂肪酸含量、土壤碳活性与利用的影响

    周霞李成忠梁大刚
    239-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田间试验,以牡丹品种紫斑为试验材料,施用化肥液态肥(LF)、沼液提取物(T1)、牛粪提取物(T2)、厨余垃圾提取物(T3)、海藻提取物(T4)、病死动物提取物(T5)有机水溶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索不同有机水溶肥对牡丹籽粒脂肪酸组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斑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包含9种饱和脂肪酸、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C18:3n3)与亚油酸(C18:2)含量较高.有机水溶肥处理提高了紫斑脂肪酸、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以T1处理整体较优.T1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组分(MBC、DOC、ROC)、平均颜色变化率、不同碳源利用效率均具有较大值,C18:2、C18:3n3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0.532~8.040、0.956~8.431百分点.冗余分析(RDA)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碳指标(SOC、MBC、DOC、ROC)与碳源利用存在密切关系.综上,施用沼液提取物有机水溶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促进脂肪酸累积,是应用于紫斑牡丹种植的最佳有机水溶肥处理.

    有机水溶肥紫斑牡丹脂肪酸组分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碳利用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构建与优化

    吴珂孙许雪吴忌张瑞敏...
    245-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仍然面临着治理理念落后、治理方法不当和治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困境,因此从我国农村的生态实际出发,厘清农村生态治理的理论逻辑,探索农村生态治理的实践路径,提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范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某乡村为具体案例,剖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农村生态治理体系的影响要素.结果表明,南京市江宁区A村和浦口区B村,分别有57.84%和61.70%的村民认为自己生活的地区存在生态环境问题,村民们认为当地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垃圾污染、河道污染和生产污染.调查显示,造成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原因包括环保宣传力度不够、个人环保意识不强、政府治理的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环保制度和法律、缺乏相应的资金治理长期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责任主体不明确.未来,需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顶层设计,创新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继而为完善乡村振兴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乡村振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治理模式实践路径优化设计

    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逻辑、实践壁垒及发展对策

    朱伟陈静漪
    250-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振兴具有增加农民人力资本,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培养本土性人才,提高农民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等时代价值.然而当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服务乡村振兴定位偏移、教育生源匮乏、"三教"问题突出、投入资金不足等现实问题,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三农为基础,通过明确服务乡村的目标定位、加大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推进"三教"全面革新、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快现代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推动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农业农民

    从基础设施建设视角看待茶叶经济的演变——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房泽宇闫煌玉杜茜雅刘馨秋...
    257-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设施建设在茶叶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宏观层面上,基础设施建设使茶叶经济形势稳步向好且抗风险、抗干扰能力不断加强;在微观层面上,基础设施建设为茶叶提供了产地建设、运输链条和销售渠道.对茶叶经济发展2个层面的历史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茶叶贸易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形式和经济地位.本研究围绕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文献定性分析,探讨茶叶经济在京杭大运河影响下的演变.第一,创造运输便利,提升茶叶运输跨度和降低运输成本;第二,提供茶叶销售、传播渠道;第三,便于快速生产资料;第四,加强统治者对茶叶经济的控制力.以此为基础,现代茶叶经济基础设施或可着力于以下4点:规划沿河沿海茶叶产业集疏运输体系;发展成茶消费端基础设施,如茶包销售店铺、茶饮制作工厂等;减少部分茶叶经济政策扶持,去除目前存在的只能依靠补贴存活的低效率无用茶企;合理审查茶叶税收及茶叶基础设施利用情况.

    京杭大运河基础设施建设茶叶经济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