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常有宏

月刊

1002-1302

nykx@jaas.ac.cn

025-84390282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江苏农业科学/Journal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农业领域(江苏省及周边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国内其他省份)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具创新点的实用技术与基础成果应用技术,为解决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瞻前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次微量滴水控盐增温成苗新技术在南疆盐碱地棉田的应用效果

    吉光鹏陈兵常学艳张栋海...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重点解决南疆盐碱地植棉出苗保苗难、灌水量大和产量低的问题,在盐碱性沙壤土条件下,以新陆中 87号为研究对象,设置播种至苗期9个多次微量滴水控盐增温的不同灌溉次数(1~3次)和灌水量(每次150、300、450 m3/hm2)处理(1-10、1-20、1-30、2-10、2-20、2-30、3-10、3-20、3-30),以常规春季大水灌溉压盐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出苗率、根系指标、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优多次微量滴水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播种至苗期2次滴水效果最好,其中2-10处理保苗率可达80.3%,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6 119.81、2 766.57 kg/hm2,灌溉水生产效率达1.07 kg/m3,其他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最好,2-30处理次之,2-20处理再次;1次滴水效果其次,其中1-30处理在3个滴水量处理中生长指标综合表现最好,籽棉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6 169.20 kg/hm2,1-20处理次之,1-10处理再次;3次滴水效果最差,3-10、3-20、3-30处理的出苗率、保苗率、生长指标及产量均较CK差,其中3-10、3-20处理灌溉水生产效率略高于CK.在盐碱性沙壤土条件下,棉花多次微量滴水1~2次,滴水量300~900 m3/hm2,综合效果均较好.其中,滴水2次时,每次灌水量150 m3/hm2最好,每次滴水300、450 m3/hm2次之;滴水1次时,滴水量450 m3/hm2最好,可根据水情选择适合的灌水方式进行大面积推广.

    棉花多次微量滴水生长发育盐碱地产量

    氮肥类型与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杨奇闫泽川冯嘉李昊原...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氮肥类型、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影响,以期为天津地区炭基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郑单958作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肥料类型,分别为炭基肥和尿素;副区为玉米全生育期施氮量,分别为0、135、270、405、54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和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炭基肥可以提高玉米干物质及氮素积累.施氮能够提高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炭基肥处理较尿素处理吐丝期叶、茎、总干物质积累量平均下降了 11.14%、13.11%、12.67%,成熟期炭基肥处理总干物质积累量较尿素处理下降了 6.72%.尿素处理较炭基肥玉米植株总干物质转运量均值提高了 17.44%、对籽粒贡献率均值提高了 16.89%,但干物质转运率没有显著差异.施氮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P<0.05),尿素处理较炭基肥处理提高了吐丝期总氮素积累量及成熟期茎、叶氮素积累量,但籽粒及总氮素积累量没有显著差异.在同一氮肥类型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氮肥偏生产效率均显著下降,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整体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在施氮量405 kg/hm2时有所提高.尿素处理下的氮素吸收利用率随施氮量的提高而显著下降.不同氮肥类型下,炭基肥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率略高于尿素处理,而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效率、氮肥利用率均减小,尿素处理氮肥利用率较炭基肥处理增加了 66.20%.

    玉米施氮量氮肥类型炭基肥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

    氮肥运筹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业凤莫小玉李引龙王雨沁...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农民在水稻施肥过程中存在的过量施肥、氮肥利用效率低以及产量提高困难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减少氮肥用量,改变氮肥运筹以及增加磷肥、钾肥比例的方式,设计缺氮处理(CK)、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高效处理(HE)、高产处理1(HY1)、高产处理2(SHY)共5个养分管理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的生长情况、生物学性状及不同养分优化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相比,高效处理(HE)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氮肥施用量降低48.5%的情况下,水稻的产量没有显著降低,而2021、2022年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从FFP处理的26.4%、31.7%提高到42.2%、55.6%.2个高产处理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情况下,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开花期水稻叶片SPAD值与总氮肥施用量无关,而与穗分化后氮肥用量相关.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花后氮素和干物质的积累呈现降低的趋势.因此,适当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氮肥总施用量以及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可以显著改善水稻群体指标,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有效途径.

    养分管理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叶面积指数

    氮肥运筹对东北寒区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淀粉合成的影响

    戴明冯鹏羽郭海滨魏雅冬...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绥玉23为试验材料,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进行2年田间试验,设置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玉米生产控制最低施氮量120 kg/hm2(N1)、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N2)、寒区常规施氮量240 kg/hm2(N3),2种施用方式:一次性基施(F1)和常规分施(F2).探索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寒区玉米施氮策略及降本增效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寒区春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与利用、淀粉合成.与不施氮肥或较低氮水平处理相比,在较高的氮水平处理(N2、N3)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灌浆阶段的有效氮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AGPase、GBSS、SSS)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更高,但F1处理与F2处理差异较小,整体而言,N3F2处理与N2F1处理相当,且均具有较大值.N3F2处理下玉米植株氮积累量、籽粒氮积累量、营养器官氮转运量、花后氮同化量以及产量较高,然而其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氮素利用参数较低,以N2F1处理优于N3F2处理,且N2F1处理与N3F2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2F1处理相比,其他施氮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2年平均下降4.67%~28.35%、8.22%~37.18%,氮转运效率、氮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及氮肥利用率2年平均分别下降1.89%~11.56%、0.92%~11.05%及0.59%~14.56%.综上,采用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与玉米生产推荐最佳施氮量(180 kg/hm2)一次性基施的氮肥运筹策略,可保证灌浆期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淀粉积累及收获产量,且可有效提高氮转运及利用效率,是东北寒区春玉米生产的可行性措施.

    氮肥运筹春玉米淀粉合成酶活性氮素利用产量

    北方片区花生种质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韩艳红杨海棠刘软枝胡延岭...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利用和推广我国北方片区的花生新品种,以2017年国家北方片区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中的35个参试品种为材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9个性状指标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个性状的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范围为0.02~1.79,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油亚比(1.79),最小的是粗脂肪含量(0.0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均与百果重、百仁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出米率、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茎高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分枝数与结果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油亚比呈显著正相关;荚果产量与籽仁产量均与粗蛋白含量、油亚比、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含量、粗脂肪含量、籽仁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由分析可知,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指标和品质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在生产中,控制好株型,才有可能实现高产优质.品质性状之间除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之外,其他指标相互影响不大.品质性状对产量性状有着较大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及以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将19个主要性状指标综合为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4.676%,能代表所分析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35个供试品种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间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有较大差异,第1类群株型较高,荚果、籽仁相对较大,品质较优,产量较高,其中,中大粒花生品种占91%;第2类群株型较矮,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较多,油酸含量较高,产量相对较低,属于高油酸花生品种;第3类群为结果数最多、果小仁小、出米率较高、品质一般、产量相对较低的小果花生品种;第4类群为植株矮、果小仁小、出米率高、粗蛋白含量和产量相对较高的小果花生品种.

    花生品种品质性状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蓝莓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白建波张晋杨伟孔琼...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云南蒙自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出防治蓝莓叶斑病的有效杀菌剂,以采自云南蒙自的蓝莓叶斑病叶片为材料,对致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致病性测定.采用病原菌形态学结合基因序列分析比对的方法鉴定病原菌,以6种杀菌剂为对象,研究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室内毒力.结果发现,引起云南蒙自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Y1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菌株Y1的生长抑制存在较大差异;室内毒力测定效果最好的是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EC50值为1.152 mg/L;其次为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EC50值分别为1.624、2.149 mg/L;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在6种供试药剂中最差,EC50值为524.237 mg/L.结果可为交链格孢引起的蓝莓叶斑病防治提供参考.

    蓝莓叶斑病链格孢毒力测定病原菌分离测定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优势种的代谢表型特征

    黄玉凤李菲汪汉成蔡刘体...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烟草镰刀菌根腐病(tobacco Fusarium root rot)病原生物学特性和代谢表型特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活体接种法分别测定了 3种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isarium oxysporum)]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同时采用Biolog代谢表型技术测定其优势种腐皮镰刀菌的碳氮源、渗透压和pH值下的代谢表型.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均为25~30℃,木贼镰刀菌M417菌丝生长速率最快,可达10.71 mm/d;腐皮镰刀菌F421产孢量最高,可达9.15 × 106个/cm2;连续黑暗条件均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尖孢镰刀菌J419和腐皮镰刀菌F503致病力较强,7 d时的病斑面积分别为1.05 cm2和1.35 cm2.代谢表型结果表明,腐皮镰刀菌碳氮源代谢能力强,可高效代谢丙三醇、D-甘露醇、D-松二糖等54种碳源,以及L-鸟氨酸a-氨基-N-戊酸、L-鸟氨酸等大部分氮源;其pH值适应范围为3.5~8.5,最适pH值为6,表现出强脱羧酶活性和弱脱氨酶活性;在1%~5.5%NaCl、5%~10%乙二醇、1%甲酸钠、2%~3%尿素、7%~9%乳酸钠、10~50 mmol/L硫酸铵(pH值=8)、10~100 mmol/L硝酸钠、10~40 mmol/L亚硝酸钠等环境下均可正常生长.研究结果揭示了 3种镰刀菌属根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发现优势种腐皮镰刀菌的营养需求广、具有较强的渗透压和pH值环境适应能力,为镰刀菌根腐病灾变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烟草根腐病镰刀菌属生物学特性代谢表型

    轻基质配比对春兰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综合评价

    刘红马辉魏晓羽孙叶...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春兰栽培基质保水、保肥性能差及成本高、生产运输不方便等影响春兰产业化生产的问题,探讨将松鳞与泥炭土作为春兰栽培基质利用的可行性.将松鳞与泥炭土按质量比1∶0(D,处理)、4∶1(D2处理)、3∶1(D3处理)、2∶1(D4处理)、1∶1(D5处理)、1∶2(D6处理)、0∶1(D7处理)配制成7种轻基质配比,并以传统硬基质配方植金石-仙土(质量比3∶1)作为对照(CK),分析轻基质对春兰植株生长指标、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和酶活性的影响,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基质配比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2~D5处理的理化性质均属于理想基质范畴,能够保证春兰组培苗的正常生长.D4~D5处理与CK浇水频率以6 d左右为宜,D6~D7处理的浇水频率以8 d左右为宜,D1~D3处理则需要较高的浇水频率.D1、D4、D5、D6处理的新芽数、新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最高的为D4处理,新芽数为3个/盆,新芽率为100%.净光合速率最高的为D4处理,最低的为D6、D7处理,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基质配比影响春兰植株养分的累积和抗氧化活性.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与春兰的壮苗指标、生理指标及光合指标密切相关.以测定的春兰生长、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各基质配比的优劣排序为D4处理>D5处理>D3处理>D1处理>D7处理>D6处理>CK>D2处理.综合来看,用D4处理条件栽培春兰具有植株长势好、增殖率高的丰产特性,相比硬基质,其新芽率、根干重、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分别提高650.19%、49.30%、51.44%、13.93%、47.89%、57.81%、18.16%;同时,该基质成本降低了 86.5%,质量降低了60.4%.建议选用松鳞与泥炭土质量比为2∶1的基质配比,用于低成本基质的开发及春兰的高品质栽培.研究结果不仅可以降低春兰规模化生产运输的成本,还可以为我国春兰的高品质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春兰松鳞泥炭土轻基质配比生长特性生理生化特性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虾肽有机肥对茶叶生长、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姚明谨陈恩海彭东海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和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以茶树品种桂职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虾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并对比花生麸肥效,设4个处理:CK(不施肥)、T1(常规施肥即100%复合肥)、T2(100%花生麸有机肥)、T3(100%虾肽生物有机肥),通过连续2年的大田试验,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进行检测分析.连续2年中茶芽密度最高的均为T3处理,与CK相比,2022年提高了 15.02%,2023年提高了 41.83%;2022年各处理的百芽重无明显差异;2023年,T2、T3处理的百芽重显著高于CK,分别提升了 12.73%和18.18%.茶叶产量方面,T3处理2022年、2023年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K相比,2022年中 T3处理的产量提升了 22.45%,2023年提升了 42.90%.茶叶内含物质方面,T3处理的茶多酚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CK相比,2022年T3处理的茶多酚含量降低了34.81%,2023年降低了 43.34%;2022年、2023年施用有机肥(T2、T3)处理的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其中,T2处理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74%和6.58%,其次是T3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63%和5.86%;T2、T3处理的茶叶酚氨比连续2年均显著低于T1处理和CK且较稳定;2023年,配施有机肥处理(T2、T3)的茶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提升了 42.63%、48.28%.2022年、2023年,施用肥料的各处理的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CK.茶叶感官品质方面,T3处理在白茶、绿茶和红茶中的总分评分均为最高.土壤理化性质方面,T2、T3处理的土壤pH值均较CK有显著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T3>T2>T1>CK.综上所述,虾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并提升土壤肥力,在茶叶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虾肽有机肥茶叶产量品质土壤肥力

    不同甜瓜品种氮钾双高效评价指标筛选及鉴定

    康利允李晓慧高宁宁王慧颖...
    148-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甜瓜耐低氮低钾能力,筛选氮钾双高效评价指标,为甜瓜氮钾双高效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主推甜瓜品种为供试材料,苗期试验采用穴盘基质栽培,设正常供氮钾(CK,N含量4.88 mmol/L、K2O含量2.50 mmol/L)、低氮(LN,N 含量 0.01 mmol/L)、低钾(LK,K2O 含量 0.01 mmol/L)、低氮钾(LNK,N 含量 0.01 mmol/L、K2O含量0.01 mmol/L)4个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甜瓜氮钾双高效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田间产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CK相比,除茎粗和氮含量外各性状在低氮、低钾、低氮钾处理下的降低幅度均达显著水平.综合耐低氮系数、耐低钾系数、耐低氮钾系数主成分分析结果,确立株高、氮积累量和钾积累量为甜瓜苗期氮钾双高效品种鉴定的主要指标,茎粗、叶面积、干重、氮含量、钾含量是次要指标.综合氮效率和钾效率D值聚类分析结果,初步确立钱隆蜜、雪彤9号、锦绣翠玉既是氮高效又是钾高效型甜瓜品种,世纪星靓丽瓜姿既是氮敏感型又是钾敏感型甜瓜品种,结合氮钾效率D值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确立锦绣翠玉是甜瓜氮钾双高效型品种,世纪星靓丽瓜姿为氮钾双敏感型品种.结合田间产量表现,认为氮、钾高效型品种在低氮、低钾胁迫下也可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具有稳产的特性.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氮高效、钾高效、氮钾高效筛选结果,且结合了田间产量表现,选用的评价方法是准确可行的,可为今后甜瓜氮、钾养分逆境栽培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甜瓜氮钾双高效综合评价鉴定指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