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材料热处理学报》2025年征订征稿启事

    250页

    辉光离子渗氮奥氏体灰铸铁渗氮层的组织和性能

    曹驰张琢陈志林宋相宇...
    25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辉光离子渗氮处理在不同温度下(380、540℃)在Ni15Cu6Cr2奥氏体灰铸铁表面制备渗氮层.利用蔡司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的截面组织、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通过磨痕形貌和三维轮廓分析渗氮层的摩擦学性能;采用电化学试验考察渗氮前后奥氏体灰铸铁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经380℃×10h渗氮处理后,在奥氏体灰铸铁表面获得了厚2 μm左右,由ε相和少量γ'相组成的化合物层,表面硬度为330 HV0.05左右.当渗氮温度升高到540 ℃时,表面硬度提高到900 HV0.05左右,化合物层厚度达到10 μm左右,ε相逐渐转变为γ'相,整个渗氮层厚度约为45 μm.奥氏体灰铸铁基体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经渗氮后逐渐转变为黏着磨损,磨痕宽度逐步变窄,磨痕深度逐渐变浅,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经540 ℃渗氮后,耐蚀性显著提升,相较于基体自腐蚀电位由-0.337 V增大到-0.217 V,自腐蚀电流密度由1.51 ×10-6 A/cm2减小到3.07 × 10-7 A/cm2.

    辉光离子渗氮奥氏体铸铁渗氮层耐磨性耐蚀性组织

    渗硼温度对45钢渗硼层性能的影响

    王兰谢远纳翁晨浩宋健峰...
    258-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渗硼温度(800、850、900 ℃)对45钢渗硼层厚度、硬度、断裂韧度、脆性及耐蚀性的影响.利用维氏硬度计测试渗硼层的硬度、压痕裂纹形貌和压痕尖端裂纹长度;利用纳米硬度计测试渗硼层的弹性模量,并定量表征渗硼层的断裂韧度和脆性;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渗硼层的耐蚀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渗硼后,随渗硼温度的升高,渗硼层厚度和硬度增加,断裂韧度减小,脆性增加.800 ℃渗硼后渗硼层的自腐蚀电位最大,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耐蚀性最好.综合考虑,45钢最优渗硼工艺为800 ℃渗硼4 h.

    渗硼层硬度断裂韧度脆性耐蚀性

    多级降压调节阀阀芯表面堆焊Stellite12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陈林曹永民蒋永兵郝娇山...
    264-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多级降压调节阀阀芯的耐磨和耐蚀性能,并缩短该类零件的生产制造周期,采用激光熔覆和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两种表面堆焊技术,在阀芯表面上制备Stellite12合金.对比研究了堆焊合金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均匀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制备Stellite12合金层均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微观组织主要由平面晶、粗大的柱状枝晶和细小致密的等轴枝晶组成.相比于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激光熔覆合金层具有更加致密、细小的枝晶组织,枝晶成分分布也更加均匀.同时,激光熔覆合金层的显微硬度更高、耐磨性能更优.另外,激光熔覆合金层相比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具有更低的均匀腐蚀速率,表现出较为均匀的腐蚀行为.

    调节阀阀芯激光熔覆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Stellite12合金组织性能

    工业纯钛TA2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铝碳氮共渗

    韩爱玉谢飞
    27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工业纯钛TA2在750℃进行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铝碳氮共渗.采用金相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硬度测试等分析试样渗层组织、相结构、渗层厚度以及显微硬度沿渗层深度方向的分布.结果表明,工业纯钛TA2经电流为2 A的交流电场增强渗扩所得共渗层由TiN、Ti2N以及少量AlTi3构成,随电场电流逐步由2 A增大至6 A,渗层开始出现Ti3AlN、C0.3N0.7Ti相,而TiN、Ti2N消失,AlTi3始终存在;TA2工业纯钛经同样渗剂、同样温度和同样时间常规渗扩后,渗层未检测到含铝相;交流电场对工业纯钛TA2粉末法铝碳氮共渗有显著促渗作用,促渗作用随电场电流的增大而增强;施加电流为6 A的电场,能够获得厚度约40 μm的渗层;交流电场还提高渗层硬度峰值及沿层深分布的整体硬度.

    工业纯钛TA2铝碳氮共渗交流电场

    热基镀锌钢板表面麻点缺陷分析

    李士明张杰刘昕张子月...
    27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系统的表面检测、微观结构分析和化学成分测试,探讨了热基镀锌板表面麻点缺陷的产生成因.结果表明,因退火炉内露点异常,导致炉内气氛的还原性不足,使钢带表面在退火炉内氧化,生成氧化铁,导致镀锌时热轧基板表面润湿性不足,影响Fe-Al抑制层的形成,形成针孔漏镀;针孔漏镀点在钢带出锌锅后阻滞了锌液的流动,形成了宏观麻点缺陷形貌.

    热基镀锌麻点缺陷针孔漏镀

    热冲压成形钢强韧性的综合评价

    王秋雨徐宽李立铭刘淑影...
    284-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5 GPa级热冲压成形钢的性能为基准,利用单轴拉伸、三点弯曲、缺口拉伸试验从伸长率、强度、极限冷弯角、裂纹形核功等多角度精准评价2 GPa级热冲压成形钢的强韧性,并通过加权计算综合评分的方法表征强韧性.结果表明,1.5 GPa、2 GPa和2GPa+AS热冲压成形钢烘烤后的屈服强度、伸长率、极限冷弯角、裂纹形核功等多种表征材料强韧性的指标均有所提高.与1.5 GPa钢相比,2 GPa与2GPa+AS钢在其抗拉强度范围内具有高的安全性能,但材料一旦产生孔洞或微裂纹,微裂纹将迅速扩展至零件开裂.经加权计算综合评分得出热冲压成形钢的强韧性综合评价结果,其评分高低顺序为2 GPa>1.5 GPa>2 GPa+AS.

    热冲压成形钢强韧性多角度表征

    冷轧节镍型不锈钢水纹印形成机理

    鲁斐刘瞿郭永亮李小磊...
    290-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轧节镍型不锈钢板带连续退火后表面产生水纹印现象,会演变为锈蚀造成严重损失.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比分析了不锈钢板带无水纹印和有水纹印试样的表面形貌、成分、微观组织及耐蚀性,结合轧制工艺研究了水纹印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冷轧节镍型不锈钢的冷轧过程中,出现水纹印的带中部分处于高速轧制状态,轧制塑性变形速率远大于无水纹印的头部和尾部,导致微观组织产生大量的变形带,恶化了冷轧不锈钢的耐蚀性能,进而形成了大量微小点蚀组成的水纹印形貌.

    节镍型不锈钢冷轧退火水纹印

    基于CNN-LSTM的二阶段辊式淬火过程板形预测方法

    刘艾张廷虎王忠亮
    295-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板的板形是淬火过程的关键质量指标,针对钢板在淬火过程中板形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CNN-LSTM)的二阶段辊式淬火过程板形预测方法.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利用CNN提取板形特征,捕捉板形的空间信息.其次,以淬火过程参数、历史板形特征为输入,采用LSTM建立板形预测模型.最后将两个阶段串联,使预测模型能够同时考虑板形的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基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试验,其结果表明,预测误差的均方值从0.0471降低到了 0.0264,即预测误差降低了 43.9%,达到了提高板形预测精度的目标.

    辊式淬火板形预测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

    某船用齿轮箱输入轴锻件横向淬火裂纹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

    张维李沛海段移先郑伟...
    30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42CrMoA船用齿轮箱输入轴锻件宏观结构分析和裂纹区域微观组织分析,结合淬火工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淬火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船用齿轮箱输入轴锻件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剧烈,淬火时易在台阶轴过渡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容易导致横向淬火裂纹的产生.

    42CrMoA钢淬火裂纹数值模拟齿轮箱输入轴失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