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属热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徐跃明

月刊

0254-6051

jsrcl@vip.sina.com

010-62935465;8241508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金属热处理/Journal Heat Treatment of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创刊,1979年公开发行。办刊特点:1、研究所、学会、协会合办,拥有资深编委,开门办刊;2、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努力为提高机电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3、注重国际交流,信息量大,精品意识强,广告宣传实际效果好。主要栏目:1、专题综述;2、新工艺、材料、设备;3、组织与性能;4、典型零件热处理;5、工艺改进与设备改造;6、计算机应用;7、专业化生产与管理;8、热处理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光表面处理对马氏体不锈钢堆焊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邓德伟李振华陈文博汪红所...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修复FV520B钢表面损伤,并提升修复后表面的耐腐蚀性能,尝试采用先堆焊,再进行激光表面处理的方法,即先采用明弧摆动堆焊方法,在FV520B钢基材上使用马氏体型药芯焊丝进行堆焊,并分别采用两种激光(半导体激光和光纤激光)对堆焊后的表面进行激光表面处理.研究了堆焊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堆焊层与基材的元素分布情况,以及经过激光表面处理后堆焊层的显微组织、硬度、耐腐蚀性和激光作用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堆焊层由马氏体、δ-铁素体、残留奥氏体和碳化物构成,硬度约为480 HV0.3,相比基材提高了约33.33%,堆焊层与基材之间冶金结合良好.经过激光表面处理后,堆焊层分为原始堆焊区、热影响区和重熔区.在热影响区,硬度会下降,这与激光表面处理的回火作用有关;在重熔区,硬度与原始焊接区相当.浸泡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表面处理提高了堆焊层的耐腐蚀性.随着扫描速度的降低,激光的作用深度会增加,但硬度变化不大.相对于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的作用深度更大,但两种激光处理后的表面硬度基本相同.

    FV520B钢堆焊激光表面处理组织硬度

    稀土渗氮对9Cr18Mo钢的QPQ盐浴复合处理性能的影响

    张鑫孟征兵周颖陈元钰...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自制渗氮基盐为渗氮剂和硝酸钾为氧化剂,碳酸镧、碳酸钇和碳酸铈为稀土催渗剂组成QPQ稀土渗氮剂,在610℃对9Cr18Mo钢进行QPQ盐浴复合处理,从而提高9Cr18Mo钢的各项性能.采用SEM、EDS、XRD、显微硬度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和耐磨试验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对9Cr18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PQ盐浴复合处理试样的表面主要由氧化层、渗氮层和扩散层组成,主要组成物相为Fe4N、CrN、αN、Fe2-3N、Li2Fe3O4和Fe3O4,在QPQ盐浴复合处理中添加稀土比未添加稀土的显微硬度能平均提升90 HV0.2,耐蚀性和耐磨性也有所提高.

    9Cr18Mo钢稀土渗氮QPQ处理耐蚀性耐磨性显微硬度

    热处理对高Co、高V粉末高速钢PM60碳化物析出的影响

    殷锦华祝柏林胡木林彭会...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PM60高速钢是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与普通高速钢相比,含有大量的Co元素,可以促进二次碳化物的析出.PM60高速钢在1120、1150、1180和1210℃淬火并油冷,然后在540、560和580 ℃分别进行3次回火.热处理结束之后,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对热处理后PM60高速钢显微组织、析出相和硬度进行分析,结合JMatpro热力学计算软件研究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前后样品中碳化物的种类、形貌、成分、分布以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原来的析出相为MC、M6C、M23C6和M7C3相,经热处理后为MC和M6C相.经过能谱分析发现,这两种类型的碳化物,一类是颜色较暗的富V类碳化物,另一类是颜色较亮的富W、Mo类碳化物.淬火过程中部分碳化物溶解,回火过程中有细小弥散分布二次碳化物析出.在1180 ℃淬火+540℃回火条件下,材料硬度最高.

    PM60高速钢粉末冶金碳化物热处理析出

    固溶渗氮温度对16Cr25N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郭陆陆欧阳德来崔霞朱恩锐...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温固溶渗氮工艺在自主设计研制的高温高真空渗氮炉中对16Cr25N铁素体不锈钢进行渗氮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氧氮分析仪分析了渗氮层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铁素体不锈钢表面形成了 1 mm以上厚度的奥氏体渗氮层,单边渗氮层最大厚度超过2 mm,渗氮层氮含量最大达到1.502%,原始材料的铁素体组织已转变为奥氏体组织,相当于得到了高氮无镍不锈钢.相比于原始样品,渗氮处理后样品硬度大幅提升,达到320 HV0.5.通过渗层深度计算了16Cr25N不锈钢固溶渗氮时氮的扩散激活能,在氮气压力0.3 MPa、保温时间24 h、渗氮温度1200 ℃下,扩散激活能为176 kJ/mol.利用渗层硬度和扩散理论建立了 16Cr25N铁素体不锈钢高温固溶渗氮层的氮含量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固溶渗氮无镍不锈钢高氮钢显微组织扩散激活能

    基于致密度和显微组织的IN625合金激光粉末床熔融工艺优化

    杜文祥曹李策申发磊潘来涛...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对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增材工艺制备的IN625合金的致密度、晶粒取向和晶粒长径比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机器学习,确定了具有特定组织特征的致密IN625合金的LPBF工艺窗口,并探讨了激光功率(P)-扫描速度(v)工艺组合以及激光能量密度对合金致密度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获得高致密(≥99%)合金的激光能量密度需≥55 J/mm3,适宜的P-v工艺窗口呈梨形,高激光功率(P)下可选择的扫描速度(")范围较宽.LPBF合金的柱状晶具有<001>//BD的择优取向,其取向强度及长径比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超过一定值后会有所下降.经交叉验证表明,GPR预测的以致密度和组织特征为目标的LPBF优化工艺窗口是可靠的,该方法可拓展应用到其它合金基于多目标的激光增材工艺优化设计中.

    激光粉末床熔融高斯过程回归相对致密度显微组织

    退火温度对超深冲搪瓷钢成型性能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刘再旺郭敏滕华湘杨利斌...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同温度下对超深冲搪瓷钢进行连续退火,通过拉伸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退火后搪瓷钢的力学性能、再结晶织构、组织及第二相粒子.结果表明,试验钢退火后的再结晶织构主要分布在γ取向线上,织构类型主要为{111}<110>和{111}<112>,是钢板获得高r值的有益类型织构.随退火温度的升高,r值升高,归因于{111}<110>和{111}<112>织构的密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 111}<110>织构的密度增幅明显,{ 111 }<112>织构的密度增幅很小甚至减小.{ 111 }<110>织构的密度增幅明显,归因于TiC粒子粗化引起的对{ 111}<110>织构取向晶粒钉扎的减弱.TiC粒子的粗化是退火过程中{ 111}取向晶粒,尤其是{111}<110>取向晶粒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钢板获得优异成型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 111}织构密度的增加,钢板的强度降低,断后伸长率增加,成型性能越好.

    超深冲搪瓷钢退火温度再结晶织构第二相

    欢迎订阅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的专业核心期刊(2024年)

    97页

    退火工艺对热轧态含氮马氏体不锈钢420U6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贾元伟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轧态含氮马氏体不锈钢420U6经800~950℃加热保温8~48 h退火处理后,采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下420U6钢的组织形貌和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火态组织由铁素体基体和基体上分布的碳化物组成,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碳化物的大小和形态明显不同.退火温度在850℃下保温16~24 h时,碳化物形态呈球状且大小总体上均匀,其平均尺寸为0.4~0.5 μm.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420U6含氮马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先降低后小幅升高,硬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片状碳化物的出现.

    马氏体不锈钢退火显微组织硬度

    SWRH82B高碳钢热轧盘条心部组织控制

    王金涛沈奎李战卫张宇...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吐丝温度以及不同水箱水量分布高-中-低、高-低-高对SWRH82B高碳钢盘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吐丝温度提高到910±10 ℃,水箱水量按高-低-高分布使盘条的心表温差由18℃提升到30 ℃,提高心部冷却速度,降低网状渗碳体的产生,使网状渗碳体检出率由70%降低至5%,网状渗碳体级别由E级降为C级,盘条1/4直径位置处索氏体片层间距由153 nm降为138 nm,盘条的抗拉强度由1174 MPa提高至1187 MPa,从φ6.5 mm到φ2.1 mm的连续拉拔断丝率由9次/100 t降至1次/100 t,有效改善了热轧盘条的拉拔性能.

    高碳钢盘条网状渗碳体轧制工艺拉拔性能

    热处理对差压铸造ZL201A铝合金壳体内部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王亚勇曹喜娟任广笑刘永哲...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ZL201A铝合金在某型号产品试制过程中出现的本体力学性能无法满足设计验收要求的技术问题,结合ZL201A二元合金性能特点以及实际生产经验,通过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案,研究了双级固溶条件下,不同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ZL201A铝合金在(535 ℃ ×9 h+545 x9 h)双级固溶+160 ℃ ×6 h时效的热处理方案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此时抗拉强度达到389 MPa,屈服强度达到342 MPa,断后伸长率达到11.5%.该性能结果不仅满足了产品设计要求,同时也为后续的材料工程化应用及系统研究积累了有效的试验数据.

    ZL201A铝合金差压铸造固溶处理时效力学性能